江苏 李 莉
《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中提出了四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即“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获取是前提,解读是关键。下面笔者以高考真题为例,结合材料和设问,简要分析如何获取和解读区域地理信息。
近年来,高考试题体现“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有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既有显性的地理信息,也有隐性的地理信息。原来的高考试题是无图不成题,但近两年出现以纯文字为信息载体的选择题。通过图文、表格等信息载体,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不是简单地考查考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在考生达到《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准确读取数据的前提下,按照试题要求和数理关系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并分析数据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对获取的地理信息要结合设问进行加工,用因果联系法和知识关联法,寻找所获取的信息与设问之间的结合点,理清答题思路,分层次、有条理、全面准确地解答问题;在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抓住关键词,采用内涵加延伸的方法,挖掘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解读与设问相关的地理信息,放大信息,根据主干知识寻求答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批判性、敏锐性、灵活性、宽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例1】(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6~8)恩克斯堡岛(如图1)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科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3题。
1.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2.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
(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词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知识链接正午图上信息:恩克斯堡岛经度约为165°E正午时刻即此刻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经过该点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00,即恩克斯堡岛的地方时为12:00;该图是南极俯视图的一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180°经线以西为东经度,以东为西经度,故恩克斯堡岛经度约为165°E;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也就是其中央经线(120°E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确定两地的经度,计算出经度差;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15°/小时=1°/4分钟=1′/4秒,将经度差转化为时差;利用两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上时差或减去时差,当未知地方时的经线位于已知地方时经线的东边时,在已知地方时的基础上加上时差,当未知地方时的经线位于已知地方时经线的西边时,在已知地方时的基础上减去时差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图上信息:恩克斯堡岛纬度约为75°S红旗飘扬方向与风向相反;75°S常年处在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里,南半球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理论上讲,每一个气压带大约有10个纬度的宽度,每一个风带有20个纬度的宽度;气压带和风带最大移动范围为10个纬度;当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气压带和风带移至最南时,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大致位于70°S~90°S之间,当太阳直射北半球且气压带和风带移至最北时,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大致位于60°S~80°S~87.5°S之间,故75°S常年处在极地东风带中科学考察;区域的优势文字信息:恩克斯堡岛的地理位置“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读图可得:恩克斯堡岛靠近冰盖雪被、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全球变暖易导致恩克斯堡岛周围冰盖雪被、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的变化全球变暖会导致南极大陆外围冰盖雪被融化,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发生移动;南极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科考是研究全球变暖影响的重要举措
【参考答案】1.A 2.D 3.B
综上,答题要抓住试题中的关键词,审清题意,在图文中寻求已知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和主导因素,调用储备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建立知识链接,理清因果关系,对比分析各个选项,排除干扰选项,从中选出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
【例2】(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7)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2)。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获取和解读信息】
试题以乌裕尔河变为内流河和扎龙湿地的形成为背景,考查扎龙沼泽湿地的形成条件、河流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湿地盐度的变化以及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的利弊分析。材料文字精炼、内涵丰富;地图简洁、直观明了;部分信息在设问中呈现,使设问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知识链接地貌、气候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即当河道受山体滑坡、泥沙淤塞等影响,使河流排水受阻,在河谷或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但“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且“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判断该地地形平坦、开阔。乌裕尔河水不断注入湿地,湿地没有外流河道(内流湿地),主要依靠蒸发消耗,故气候干旱,蒸发能力强沼泽形成的条件:一般形成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河流泛滥,或有多年冻土层、下渗量小,或纬度(地势)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的地区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扎龙湿地面积稳定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因“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短期内,降水量仍然大于蒸发量,“河水泛滥”使扎龙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但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降水量等于蒸发量,才使得“扎龙湿地面积稳定”水量平衡原理:外流河,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内流河,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水中含盐量的变化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乌裕尔河携带溶解盐分注入扎龙沼泽湿地,湿地又无外流河道(内流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积累,使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外流湿地因盐分随水流失,含盐量低;内流湿地因盐分积累,含盐量高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赞同。当乌裕尔河变为外流河后,可在排盐、减轻泥沙淤积、增强自净能力、生物洄游等方面发挥外流河的特性和功能。不赞同。当乌裕尔河变为外流河后,将使扎龙沼泽干涸,丧失湿地的生态功能,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食物链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开放性试题,赞成哪个观点,就要从其有利方面进行论证,支撑该观点
【参考答案】
(1)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开阔,气候特点:气候较为干旱,蒸发量大(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无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理由: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理由:应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针对性训练】
【原创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香山地区(位于中卫市城区的南部山区)原是一片荒漠,年降水量仅为189.5毫米,而蒸发量却为2 400毫米,植物生长季节日照达1 080小时,有效积温2 529.3℃,5—8月份昼夜温差一般在12.6℃~15.5℃之间。然而在这样一片荒芜、贫瘠而且干旱的土地上,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砂砾,压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这种从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个大、味甜、瓤红、汁多,硒砂瓜富含18种氨基酸和硒、铁、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2016年该市硒砂瓜种植面积达86.06万亩(1亩≈666.67平方米),总产量达112.7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88亿元。硒砂瓜浇的是地下水,施的是农家肥,已销往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20多个省市。硒砂瓜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图3为宁夏某些地理要素分布简图。
(1)描述宁夏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述宁夏中卫香山地区种植硒砂瓜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述砂砾覆盖层的主要作用。
(4)分析宁夏中卫硒砂瓜品质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1)宁夏太阳年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大致自南向北递增;同心以西、石嘴山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泾源一带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
(2)自然因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砂砾层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量大;科技推广应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规模化种植、社会服务体系健全;交通便利等。
(3)蓄水、保墒、保温(提高地温)、增大昼夜温差;保护土壤,防治风蚀、水蚀、水土流失;提供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