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与地理环境”考情与试题设计

2018-12-06 11:21山东李兴防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胡杨开花植被

山东 李兴防

【五年考情】

试卷题号呈现方式考查内容分值高考链接2014年全国卷ⅠT7-9表格+文字生物量的变化12分2015年全国卷ⅠT1-3结构图+文字雨水花园12分2016年全国卷ⅠT10-11坐标图+文字磷元素的垂直变化8分2016年全国卷ⅡT6、7文字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冻害8分2017年全国卷ⅠT1-3景观图+文字植被类型及制约分布因素12分2017年全国卷ⅠT8剖面图+文字植被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2017年全国卷ⅠT37统计图+文字山地植被的坡向差异24分2017年全国卷ⅢT7-9分布图+文字浮游植物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12分2018年全国卷ⅡT9表格+文字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分1.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或山地不同坡向的植物的数量、分布、差异及变化规律。2.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植被多样性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感受人类通过对植物的影响干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可行性措施。

考向一植被生长环境

【命题探源】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温度、养分、土壤、空气等条件。光照的强弱对植物的生长有极大的影响,根据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分为喜阳和喜阴植物;世间有生命的万物几乎都离不开水,脱离了水就无法生长繁殖,只能走向死亡;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休眠,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充足的养分能使植物生长旺盛,反之则植物矮小株弱;土壤质地的好坏是植物生长的根本,酸性或碱性对植物也是至关重要;空气是植物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植物需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过程。

【命题示例】

在我国西藏、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西部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站带——高山流石滩。它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这里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流石滩上植被稀少,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多具有速生、叶片厚等独特的生理特征。从外观上看,流石滩植物多呈斑块状、簇扶制匐在地面零星分布,为了尽力传播花粉,植物花色艳丽,是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的天堂。

(1)(区域认知)据流石滩上植被的特征推断其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

提示:气温低、多霜冻,生长期短;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多大风。

(2)(综合思维)分析流石滩成为“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的天堂”的自然原因。

提示:独特的高寒气候;生长环境条件恶劣,植食动物少;生长环境恶劣,其他竞争植物少。

考向二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

【命题探源】

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包括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的地形单元的变迁(隆起、下陷)、地质灾害的发生、气候的变化(冷暖、干湿变化)、河流的变化、土壤肥力的变化等诱发整个区域环境的变迁;人类活动包括直接对植被的影响(砍伐、开荒、建设用地等)和间接影响(通过影响优势物种影响植物多样性、改良土壤引起植被变化等)。

【命题示例】

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变化情况。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

(1)(区域认知)请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优势物种为A;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说明其在草场中占主要地位。

(2)(综合思维)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

提示:高浓度施肥条件下,A类牧草的重要值急剧增大,说明其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挤占其他牧草的生存空间;其他牧草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生长受到抑制。该草场整体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最终导致草场生态环境恶化。

(3)(人地协调观)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

提示: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减小对牧草的需求量;防止为提高产草量而过度施肥,应坚持中低浓度施肥,或合理施肥;加强草场生态监测,防止出现草类多样性减少状况。

考向三植物入侵

【命题探源】

植物入侵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来,而是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植物,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的特点。植物入侵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命题示例】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 140~2 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区域认知)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较低海拔处陡坡。依据: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处,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综合思维)与坡度角小于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提示: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而草本容易生存。

(3)(综合思维)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提示: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随之减少。

(4)(综合思维)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提示: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考向四山地垂直自然带差异

【命题探源】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越低、气候越湿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表现越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白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由于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故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同一座山的不同坡向或相同坡向,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分异。

【命题示例】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地区。山地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某地理科考队调查了秦岭主峰太白山的物种丰富度,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了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如下图)。

(1)(区域认知)描述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提示: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1 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 300米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 300米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指出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1 800~2 200米。依据:图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1 800~2 200米,说明该段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

(3)(综合思维)分析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提示: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

(4)(综合思维)调查还发现太白山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成因。

提示: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因此自然带数量较多;北坡为阴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光热条件较差;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自然带数量较少。

【新题趋势】

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高山开花植物百分比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 )

A.光热 B.降水 C.温度 D.气压

2.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各类开花植物

( )

A.数量较少 B.种类较少

C.花期较短 D.花朵较小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随着纬度升高逐渐缩短,与热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光热包括光照、热量条件,故答案选A。第2题,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由于70°N纬度高,光热条件差,各类开花植物花期较短;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开花植物的百分比,不能判断植物数量、种类、花朵情况,故答案选C。

【答案】1.A 2.C

下图为我国农史学家万国鼎根据《管子·地员篇》的描述绘制的某山地木本植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图示木本植物类型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

( )

A.青藏地区 B.东南沿海

C.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4.“复吕”“泉英”地段草本植物种类多、长势好,林木更高大,主要是因为

( )

A.热量多 B.光照强

C.水分足 D.土层厚

5.时至今日,“山之侧”的林木多由原生变为次生且覆盖度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气候变化 B.生物入侵

C.自然灾害 D.农业垦殖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山麓地区的植被是榆树,属于落叶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故答案选D。第4题,结合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的特点,在同一座山“复吕”“泉英”地段,草本植物种类多、长势好,林木更高大,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足,故答案选C。第5题,由于华北地区人口众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故“山之侧”的林木多由原生变为次生且覆盖度减少的最可能原因是农业垦殖,故答案选D。

【答案】3.D 4.C 5.D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

【解析】第(1)题,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趋势,同时要注意描述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第(2)题,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纬度越高的地区、寒冷地区变化一般较大。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再加上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

猜你喜欢
胡杨开花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千年胡杨
大美胡杨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胡杨 美术作品欣赏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家风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