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妙玲
(山西工商学院 商学院,太原 030006)
高校教育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导向性,必须体现或落实到专业教学上。工商管理专业既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属性、规定及要求,又广泛反映世界科技和人文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国的文化传统、理想目标和现实要求,是知识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有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知识,也需要有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等,更需要有广泛获得和应用知识、有效和创造性地开展工商活动的素质与能力。所以,工商管理教学必须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的共性要求和本专业的特性要求,必须认清其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可以肯定的是,首先,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样式;其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范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但是,它又只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管理过程的某种“提炼”,而不涉及具体教育教学过程;最后,研究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提升培养对象的发展潜力上。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 “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的人怎么样”四个问题来思考和谋划的。培养目标要素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主要涉及价值层面上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它对所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要求给出具体标准;培养内容要素是解决“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这主要涉及培养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培养方法要素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法;评价体系要素是解决“培养的人怎么样”的问题,这主要涉及培养结果层面的质量的考核评价。
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协调企业运营过程的“管理”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应用,特别是知识的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的经济形态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经济形态。当然,与此相适应,未来的工商管理因为要不断地面临着急剧变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也必然是不断创新的管理。而这又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必然是信息社会,管理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决策的科学性上,而这又取决于获取的信息的数量、质量及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运用各种信息,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手段和工具是工商管理人才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被动服从将逐步过渡到主动适应与创新。管理过程主要在于发挥个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发性,实现“刚性到柔性”的人性化管理。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风格。而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在全球的迅速蔓延,使得工商管理呈现跨文化的特点。在跨文化管理中,管理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建立适应各自企业的管理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培养他们发现与捕捉商机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课程要以案例教学为主,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为了各大高校能够顺利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提出以下建议。
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型的,即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专业教育中,如上海交通大学,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另一种是特色型的,即创新创业教育与本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面向高科技,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生命科学应用、大型机构创新为主的。
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就应该有一批能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根据目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新创业师资体系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可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为此,高校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是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积极为教师们准备一些创新创业培训班以供学习探讨,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施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因此,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具体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改革是指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更新,改革的途径有:①有针对性地新增一部分有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即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特别是一些经济建设急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都应及时融入创业课程体系中;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③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进行自主创业。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要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从沉重的被动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新创业的时间。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尽可能地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因为创业案例能够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等,更能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高校只是在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还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应该较多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①高度重视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比赛;②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创业设计大赛,使该项活动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③鼓励学生创建创业社团,学校给予社团一定的活动经费、场地以及专家指导,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共同探讨,自我组织创新创业活动。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七条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同时,一些高校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清华大学将写字楼半价出租给学生创办公司。我国高校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尽快创立创业基金,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创业团队都可以申请到不等的创业基金,为他们的创业梦想助力;②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尽可能地为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③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④允许学生休学保留学籍来创办企业,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亲身体验创业的成功或失败。
高校应积极推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多样化人才的重要举措。职业资格证书将对完善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正成为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标准,同时也将成为规范与评价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上升到理论阶段必须构建的理论体系。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设想将流于形式,许多政策的出台也将如一纸空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创新能力评价,即看学生对创业以及相关问题的创新观点、创新思维,是否有创新的作品;②对动手能力的评价,创业时是否有保持冷静的头脑、扎实的技术、实践操作等,而不是仅仅靠一个设想;③市场调研能力,对学生是否能在变化多样的市场中寻找新的生长点进行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邵继红.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07,3(20):24-25.
[2]李广培.创新创业能力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2):43-45.
[3]杜军,商雨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8):155-158.
[4]金春花,黄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