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雯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会计信息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是企业从会计视角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具体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等。决策者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整理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控制当前的经营活动、预测未来的趋势前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有序、高效地发展。
我国学者对会计信息的概念也有着十分丰富的观点,如葛家澍等人提出的会计信息真实虚幻观,他们认为财务会计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如果不通过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就无法知晓企业究竟发生了哪些价值运动以及这些价值运动的结果,而会计信息就是反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信息才能显示出来的客观事物的“既真实又虚幻的信息”;又如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观,张苏彤、康智慧认为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体现着某种利益诉求并产生相应的法律关系,其本身就是经济利益。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如会计信息产权观、公共产品观、边界论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定义理解,但是就其本质,会计信息都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决策和处理经济事务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作为财务工作的核心环节,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会计信息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又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有效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保持核心价值力的一种关键的资本要素。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良好的披露机制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东和经营者之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股东可以通过会计信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对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所有者还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建立管理契约对经理进行激励。 Bushman,Engel and Smith(2006)就 1970-2000年的公司做了大样本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的净收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因此,所有者可以根据在经理控制范围内的会计信息设计激励合同,这是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薪酬契约作用。同时,会计信息还可以帮助经营者找出生产经营中的漏洞不足,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完成对员工的业绩、公司的运营情况的考查,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科学管理,做出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利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资本市场的众多信息中,上市公司在管理层面向公众披露的财务报告不仅是对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客观描述,还隐含着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Ou and Penman,1989a,b;Lev and Thiagarajan,1993;Abarbanell and Bushee,1997)。 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内部管理者往往比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的有关公司的信息。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投资者会认为公司不披露信息是因为包含不好的信息。因此,在购买公司的证券时,理性的投资者会降低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资本报酬率,来补偿其可能受到的风险。这时,高质量的公司就会通过会计信息来传递运营良好的信号,如管理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或者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直接或间接的信号,来与运营不佳的公司相区别。这说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较高质量和较低成本水平的卖方会主动向市场传递商品质量和成本等信息以求在价格上得到补偿(Penman,1980)。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可以帮助外部使用者更好地做出经济决策,提高市场的透明度,避免因投资者平均估价而形成柠檬市场(lemon market),使整个证券市场更有效率地运行。
生产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会计信息是企业处理日常业务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并将其结合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会计界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利用程度却尚不充分,主要是受以下三个原因的制约。
会计信息是对过去的一段时间或时间点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计量和报告。除部分上市公司外,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中很少包含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经营环境的波动加剧,反映企业历史情况的会计信息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也随之相应减弱。同时会计报告的编制周期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滞后。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有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中期财务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内编制完成并对外披露,年报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并对外披露。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短短几个月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就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外部使用者来说,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可能要比历史信息更有利于其做出决策。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在经济业务中,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职业判断。很多会计信息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如坏账和或有负债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投资性房地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会计职业判断涉及主观判断,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其结果也往往因人而异,而其做出判断所依据的经验是否适用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21世纪初的股市崩盘,安然公司建立各种特殊目的实体(SPE),美国通信运营商世通公司虚构110亿美元收入,到如今在我国发生的SST深泰虚增存货及预付账款、安信信托虚假记载投资收益、中信泰富隐瞒外汇交易巨亏信息,这一切都说明了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一个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问题。导致失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当局过于追逐近期利润最大化,通过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会计信息,尤其是公允价值信息,来操纵利润。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破坏经济秩序,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损害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违背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非财务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与财务信息相反,非财务信息以非财务资料形式出现,不完全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具体包括背景信息、社会责任、经营业绩说明、管理部门的分析讨论、前瞻性信息和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非财务信息不受公认的会计准则约束,因而其形成并不像财务信息那样规范。非财务信息主要涉及管理层活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产品信息等各类信息,涉及范围较广,虽然具有相关性,但是由于缺少可靠性,非财务信息又不以货币计量、缺乏可比性,使得企业过多重视财务信息,而对非财务信息利用较少。可是财务信息难以反映未来的信息,难以全面地体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在利用财务信息的同时,结合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合理地利用。
(1)提高会计信息的前瞻性。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大使信息使用者更加倾向于获得对企业未来预测的信息。除了可以适当加大会计信息的披露频率外,企业可提供有关公司业绩和前景的讨论及分析,弥补没有预测信息的不足。同时也应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以确保企业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是合理可靠的。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规范。首先,由于会计职业判断涉及主观因素,因此财务人员是否能够客观准确地进行会计估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可以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帮助财务人员提升相关技能、更好地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经营特点。企业还可以引进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财务人员,以做出更合理的职业判断。其次,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对会计判断的审查,对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规范,进一步确保会计判断的合理性。
最有力的失真治理措施就是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及审计力度。主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严格监管约束企业财务人员,增强其法律意识,杜绝会计造假的问题。同时还应重视对监督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其业务能力,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在对企业进行审查时,审计人员应注意关联方交易是否合规,会计估计及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适当以及坏账准备、存货等流动资产的金额变化(尤其是期末)是否合理等情况,以防止企业通过操纵这些会计信息虚增利润,影响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由于非财务信息不具有确定性,若要更多地利用非财务信息,企业就要提高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要对非财务信息的来源、收集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多渠道收集、生产更多可靠的非财务信息,加大非财务信息范围的宽度。其次,虽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有其局限性,但是只要合理整合,会更有利于企业的分析决策。如在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时,可结合非财务信息中的企业背景、经营环境等信息;又如在分析科目金额或者财务比率变动原因时,可以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战略目标,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分析。最后,企业要注重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制订合理的会计信息资源管理规划,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建立并完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资源数据库,实现公司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便会计信息的重复使用,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会计信息是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分析基础。无论是对于投资者、经营者,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会计信息都是影响其做出经济决策的关键因素。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将是永远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