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怀国
(吉林大学 致远资产经营公司,长春 130062)
传统农贸市场是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过去语态下的产物,它在特定时期满足了人们对于农产品消费的重要需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超市出现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农产品销售份额,尤其在大城市当中,农产品超市是主流的销售渠道。传统农贸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农产品的销售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地影响到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如何在避免产业链遭受冲击以至出现混乱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发展,是农产品销售主体乃至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农产品超市经营是相较于传统农贸市场存在的新型零售业发展方式,其通过超市的实体承载农产品的销售和购买空间,打通了农产品的经销渠道,使得农产品消费方式和消费体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比传统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超市不仅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上有较大保证,而且在产品的多样性和消费过程的舒适性上也有很大提升。此外,超市化经营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同时可为国家税收增加提供了重要路径。农产品超市经营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超市销售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所谓农产品产业链指的是农产品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再到流通消费环节的整套流程,各个流程之间有着一定的影响关系。以农产品的销售流通环节为切入点来看,一旦该环节的方式发生变化,则在产前准备、生产中、加工乃至运输流通等环节均需要配套变化以满足该环节的运行需求。
农产品超市经营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对于农业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均有着较大影响。农产品超市经营以销售方式的一种而存在,影响着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诸多环节,传统农贸市场经营方式下配套的产业链环节均需要作出相应变化,在产前的生产要素准备、产中的产品管理和产后的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路段均要以优化的资源配置予以保障。同时,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超市经营农产品的实际水平。两者相互影响,紧密的关联性决定了一者发生变化另一者必然会受到相应影响。
农产品超市经营方式与农贸市场为主体阶段的经营方式不同。在产前环节,传统的农产品零售商要么自己是农产品生产者,要么是坐等生产者向自己提供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在超市经营方式下,销售者转被动为主动,主动去寻找符合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在这一理念影响下,一些农产品超市或者自己租赁耕地进行农产品生产,把握农产品的整体生产环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或者寻求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合作,通过签订相应合同,约定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准则和生产期限,在保证农产品供应量的同时,还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这样一来,农业产业链中的产前环节就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产品超市经营还推动了产品标准化的发展。在集约化的农产品超市经营体系中,产品质量中的多个指标均需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无论是鲜度指标还是感官指标、食用安全指标等均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尤其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相应的标准执行更加严格和具体。这就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必然更加标准化,在大气环境和水资源、土壤成分、农药使用等方面均遵守相关部门的量化要求,生产标准化且规模化持续推进。
农产品超市经营还使得农业产业链的产后环节受到相应影响。产后环节除农产品的加工外,还包括储藏、运输等。缺乏规范的农贸市场在产品加工方面多为粗加工,缺乏级次的判别标准,超市则依据级次给予不同产品以匹配的市场定价。在储藏和运输方面,为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度和时令性的需求,往往增加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使得农产品在时空上的限制缩小,推动了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农业产业链中的流通环节在农产品超市经营方式的影响下更具规模性和规范性。现代化的销售方式决定了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和清洗保存更具规范性,大型城市的农产品配送已经形成了体系化机制,农产品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中心和匹配的送检体系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使得农产品的整体流通效率更高、效果更佳。
农产品的消费不再是传统的以量取胜,以价为美,超市经营模式下为满足现代农产品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产品质量作为基础,在产品的品牌、安全性和美观度等方面全面提升的促进消费机制越来越成熟。农产品的质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还与农产品的连锁超市、连锁企业相关联,整体形象和产品质量捆绑在一起,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上有了巨大的提升。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愈加多元化、严格化,农产品超市经营也必将作出更多调整和升级,也就进一步影响着农业产业链中的消费行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元和严格,要想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长足发展,就必须认识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的先进和科学的价值,发挥农产品超市经营模式的优势,推动整体产业链的更好发展。首先,应当对当前的农业发展目标和观念、乃至技术管理层面进行有效升级,引入农业商品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推广大规模的生产管理机制,发挥专业人士和行业先锋的价值,实现产业链发展的不断优化。其次,还应当加快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在生产环节中将产品专用标准、生产技术安全标准、生态环境标准以及投入品使用标准等进行明确,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的当下,跨国零售企业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尤其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大型零售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市场口碑、运营能力方面占据巨大优势。对于农产品零售企业来说,单纯以零售为市场突破口很难维持。为此,政府应鼓励农产品零售企业向着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在夯实自身的零售产业基础的同时,不断向着农业生产推展,不仅强化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还对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资金和品牌问题有巨大帮助。在具体鼓励方式上,除予以政策优惠外,还可提供产业信息支持,如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帮助小型企业开好头,具体比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待遇。
尽管在一定的时期内传统的农贸市场在中小城市和农村还将存在,但超市和农产品连锁店将是农产品销售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为满足大众对于农产品的日常消费需求,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农产品超市的发展,大力推动农产品超市经营的规模化和体系化发展,打通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渠道,同时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以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在农产品超市为中心的情况下积极促进城市农产品零售的发展,满足相应消费者的消费渠道需求,也为对应的企业提供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此外,加速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使得无论是超市还是零售机构均能在运营效率方面拥有足够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为主动、多变和个性化,其需求越来越向安全、营养、方便等方面发展。如何把握农产品供求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产品超市经营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企业会以自身优势拥有相应的市场空间。为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无论是连锁超市还是零售机构均应把握市场变化,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作出相应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