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我国的战略转型思路概述

2018-12-06 08:13张宇轩
时代经贸 2018年25期
关键词:贸易战贸易特朗普

张宇轩

一、中美贸易战中的美方观点

经过多年发展,中美贸易关系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从贸易量看,根据中方统计,2017年我国对美出口433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19%,美国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国。对美进口1552亿美元,占比约8.3%,美国为中国第二大进口国(次于欧盟占比的13.3%)。根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方对华出口1304亿美元,占其总出口8.4%(低于加拿大的18.2%,墨西哥的15.6%),是其第三大出口国,美方对华进口5056亿美元,占其进口的21.4%,中国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从双边投资来看,2017年中国对美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29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三大投资目的地。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持续抬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加剧。特朗普在竞选时宣称,要保护传统产业,让制造业的工作重新回到美国。反对自由贸易协议如NAFTA和TPP。特朗普建议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45%的关税。2018年3月23日,美国采取232措施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10%的关税。中国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价值30亿美元产品分别加征15%、25%的关税。6月15日,白宫对中美贸易发表声明,对1102种产品总额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白宫的声明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中国关税清单包含两个序列,第一组中国关税涵盖340亿美元进口,于7月6日12时正式开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进行进一步评估。6月18日特朗普指示美国贸易代表确定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并拒绝改变贸易“不公平”做法,将额外征收10%的关税。随后特朗普宣称进一步升级至5000亿美元,这基本实现了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全覆盖。

美国国内对中美贸易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自2008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及社会思想基础发生重大转变,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潜在竞争者”,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首次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美方当前对华态度转变背后的主要关切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过大,冲击美国国内就业和金融稳定。(2)美方认为中国未能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长期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中国在部分行业采取要求强制合资,利用审批权限等方式,强迫美国企业向中方合作企业或中国政府转移知识产权。美方认为中国的法制承诺很值得怀疑,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行不力,此外还通过仿冒和窃取商业秘密等其他方式侵犯美国企业的权益。特朗普反复强调中美间的对等原则,要求实现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对等,而不只是在某些领域的谈判。(3)中国实施多项产业政策,认为中国重商主义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致命影响。例如对部分战略性行业的政府补贴、部分资源品(稀土)的出口限制等扭曲国际贸易环境,其中一些计划如中国制造2025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4)中美贸易问题事实上是中国系统性问题的一部分,中国并没有按照美国设想的那样走向西方式的民主道路,反而沿着自己的道路越走越远。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并不断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国对美国已经形成威胁,因此必须加以遏制。

二、美国执政思路的解析

尽管我国认为,在目前的贸易体制下,美国提出的观点是有悖于实事的,但美国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挑战,必须加以遏制。在目前的中美双方贸易中,有以下实事值得说明,首先,贸易的本质是互利互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农业领域以及飞机、集成电路等核心器件领域,美国获取的实际的利益;其次,贸易顺差虽体现在中国,但利润主要为美国所有,以iPhone为例,中国的人口红利存在使中国成为苹果在全球最重要的加工生产地,苹果手机生产出后,大量用于出口,但美国企业却获取了绝大部分利益;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完善了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履行了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相关承诺,履行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承诺,得到了世贸组织的肯定。相反,美国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却有诸多限制。中美贸易战,一方面源于巨额贸易逆差及其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和分歧,另一方面源于新冷战思维霸权国家对新兴崛起大国的遏制。特朗普政府的中心目标是重振美国,其中的重要策略是对中国的货币操纵、贸易不公平加以反制。因此美国实施301行动,就是研究中国政府是如何强制要求以技术换市场,美国应当如何去纠正过来。美政府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出口过剩使得英国中部和美国中西部的工业地区被掏空。与此相对比,中国则在以下5个方面对美国形成了实质性威胁,主要包括:(1)中国制造2025;(2)“一带一路”;(3)5G网络技术;(4)金融技术;(5)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美政府的执政思路,可以看出贸易战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性,美国的诉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国际贸易是双赢,但具有极强的收入分配效应,这是引发贸易战的经济学原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各国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差异决定了国际分工,分工提升了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和生产率,因此,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从贸易中受益。但是,国际贸易具有极强的收入分配效应,贸易所得对出口部门有利,但将使得进口部门受损。以美国为例,在国际贸易中美国整体受益,支撑了高消费模式,但是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十分明显,在全球化中,美国的科技和金融具有比较优势并因此受益,但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中低端)受损,因此从2016年选战可以看到,硅谷和华尔街反对特朗普,而“铁锈州”支持。

(二)中美贸易战还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原因:美国制造业衰落以及中国崛起。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QE和零利率导致资产价格大涨,美国收入分配差距空前拉大,制造业大幅衰落,底层沉默的大多数被剥夺感加深;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创2009年以来新高、再度接近峰值,近年美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在全面反思过去长期支持并主导的全球化对美国的影响以及美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其中,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占美国逆差来源的46%,与60年代西欧、80年代日本类似,当前的中国成为美国转移国内矛盾的重要对象;美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和美国制造业衰落主要责任在于中方的重商主义,希望系统解决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

(三)美方认为中国是政治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这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中国经济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中国进军高科技挑战美国高科技垄断地位(国际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中国重商主义挑战美国自由贸易,中国“一带一路”挑战美国地缘政治,中国发展模式挑战美国意识形态和西方文明。过去五年中国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从11%上升到15%,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十九大报告、“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宏伟蓝图,新冷战思维引发在位霸权国家遏制新兴大国崛起。

(四)中美贸易摩擦服从于世界政经局势、社会意识形态演化以及中美关系,要深刻认识到此次中美贸易战不同于以往的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历次中美贸易摩擦均由美国主动挑起,中国有妥协有斗争,总体上中国化压力为动力,走向更加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从破冰到合作再到遏制、从贸易自由化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性巨变: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为争取中国,中美关系破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谋求中国合作“反恐”,在美国支持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潜在竞争者”,随后爆发次贷危机,美国忙于应对国内经济;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以及中国日益崛起,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首次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中美开打贸易战。

(五)中美贸易失衡既有中国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部分产品进口关税较高、政府给予部分国企补贴以保护发展中的幼稚产业等原因,但更主要、更深层次的七大原因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经济结构、全球价值链分工、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元嚣张的特权、美国低储蓄过度消费模式、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美国大量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等。这在当前美欧、美日贸易战均有清楚的先例。

(六)特朗普政府四面开战,在外部提高关税,在内部大幅减税,这两大措施既提高了全球出口到美国的成本,也降低了在美国生产的成本,其目的在于吸引资本回流和“再制造化”,进而实现“让美国再强大”。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对我国而言,短期内,汇率承压,国际市场上的波动最终也最终传导到了A股,股债汇三市均面临较大压力。从实体经济方面来看,实体经济总体生产面保持平稳,产能利用率小幅回升,房地产行业销售弱势平稳,通胀压力有限;从债券市场来看,央行加大流动性宽松措施,短期利率有所下调,债券市场总体趋稳,信用债走势分化明显,在去杠杆大背景下,违约债券数量增多;从汇率市场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资本流出压力较为明显;从股票市场来看,市场受悲观情绪影响,A股在国际股指回升的背景下调整明细。

从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发展壮大触动了美国在国际市场的利益,作为南北合作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方,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差距,并利用此机遇,保持开放心态,客观、理性、清醒地认识美方真实意图和底牌,壮大我国可研基础,完善各项制度。具体来看:

(一)坚持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领域并不是中国更具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制造,而是《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这不仅仅是贸易战,而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是由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文化文明、价值观等差异所引发的世界领导权更迭之争,其未来演化的参考模式不是过去四十年中美贸易摩擦的模式,而应参考英美世界领导权更迭、日美贸易战等的演化模式。随着中国在技术上的变化,贸易模式会发生改变。这次中美贸易战背后更深的层次是,在中美两国新的技术革命背景下,由于国际贸易转型而产生的摩擦。中国正处于技术转型过程中的镇痛期,国内要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加大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数字化方面的投资,此外还需维护国内资产市场的安全性。

(二)从货币、财政等多种手段上抵御贸易战冲击。从大萧条贸易战、日美贸易战等来看:贸易战一旦开打,注定两败俱伤;如果一方提高关税,另一方不提高,受损更大,所以必须以战止战,这就是囚徒困境;从大萧条贸易战看,越早退出金本位、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国家越早经济复苏,所以维持平稳有序的金融环境,采取汇率贬值、减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对贸易战外部冲击的很好手段。

(三)加大各领域改革开放力度,迎难而上。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在此次中美贸易战之前,国内存在一些过度膨胀和过度自信的思潮。中美贸易战无异于最好的清醒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关键核心技术、军事实力等领域跟美国的巨大差距,中国新经济繁荣大部分是基于科技应用但是基础技术研发存在明显短板,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学习,必须继续保持韬光养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此次中美贸易战未必是坏事,转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

(四)坚持供给侧改革思路,坚持不走货币刺激的老路。近期金融去杠杆和中美贸易战引发货币再度放水刺激的呼声和讨论,这是非常短视的,如果面临中美贸易战的外部冲击重回货币刺激的老路,将重演1990年日美贸易战的失败教训。中美贸易战不宜往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方向引导,而应往形成改革开放共识的方向引导,冷静深入地思考。最好的应对是顺势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开国内行业管制、降低制造业和部门服务业关税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下决心实施国企改革、改革住房制度、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规模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改善营商环境、发展基础科技的大国重器等。

四、结束语

国际社会民粹主义的兴起已给全球化以来各国努力的成果蒙上了阴霾,而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其发生贸易战对全球都着相当大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美国对我国贸易端的诸多限制是我国面临这严峻的考验,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国内产业的稳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美贸易战下对我国而言也是一次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客观冷静认识和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走向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开展中国制造2025、坚持供给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同时灵活运用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冲销贸易战对国内经济的压力,使我国在此中思潮下引领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重回正轨。

猜你喜欢
贸易战贸易特朗普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特朗普访华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