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绿色丝绸之路离不开他们

2018-12-06 03:31:39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勤防沙民间组织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今年是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作为我国政府推动国际大合作、促进全球大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尤其是,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如今,经过五年的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球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愿景转化为现实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当前,由于“一带一路”沿线相当一部分国家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问题严重,使得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

那么,该如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9月13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的“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上,来自14个国际机构(组织)代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四大区域代表,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国际民间组织代表和国内行业、相关部门、民间组织、公益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分享中国生态治理经验,推动民间国际合作,促进生态共建共享”这一主题,就中国荒漠化治理成就和经验、“一带一路”自然保护、加强民间交流合作、民勤防沙治沙成绩、互惠双赢、携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主旨演讲。

生态治理,增进沿线国家生态福祉有效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把每个国家、每个百姓的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让理想变为现实,让人民幸福安康。”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武威生态地位重要,处于全国生态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干旱缺水,风大沙多,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地理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但是,进入新时代,武威坚持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产业带,加快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科学防沙治沙,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至目前,武威市北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9.234万公顷,治理重点风沙口240个,封沙育林草11.6万公顷,建成了民勤老虎口等治沙典型样板。中部绿洲区营造农田防护林3.6万公顷,建成林网化农田13.3万多公顷,有效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南部水源涵养林区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共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2.67万公顷。

据了解,我国森林面积达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天然草原面积达60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5.3%。湿地面积达8亿亩,湿地生态功能全面提升。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去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参会的1400多名嘉宾对中国防沙治沙成就给予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党组成员谭光明表示,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态改善,也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加强生态治理,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增进沿线国家人民生态福祉的有效途径。

谭光明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平台等措施,引导包括民间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同时,将利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南南合作等平台,在防治荒漠化、保护野生动植物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民间组织是重要力量

加强生态治理,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这也是民间组织应尽的社会责任。而这次论坛则是为更好发挥沿线国家民间组织作用,开展生态治理交流合作,维护沿线国家共同利益而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

谭光明强调,我国生态治理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既壮大了生态治理力量,又推动了民间组织发展。

中国绿化基金会作为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公益机构,始终以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为己任,先后推出了“绿色公民行动”“百万森林计划”“幸福家园”“自然中国”等多个公益项目,为我国生态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逐步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的民间龙头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表示,举办本次论坛除了要吸引更多社会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同时,还要引导企业、个人、学界等各方面联合开展生态治理,积极贡献民间智慧和力量,加快“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运作的规模化进程,推动公益事业由区域化迈向国际化。

被国家列入“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北方防沙带”的民勤县,属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武威市市长周伟介绍说,民勤像一把楔子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中间,阻隔着两大沙漠的合拢,是捍卫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将会导致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连成一片,对河西走廊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作为河西走廊生态治理的“桥头堡”,民勤人遵循“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技术和生态治理民勤模式。

民勤人坚持边治理、边总结、边提升,摸索出了一套水、沙、林、技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推进工程治沙、造林治沙、产业治沙,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依靠科技,引进尼龙网、生态垫、化学固沙剂等治沙新技术,建成老虎口、西大河、青土湖、南湖等治沙技术示范区4个。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配置生态、生产、生活用水,全县生态配水由2009年的12.55%提高到23.12%,《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实现。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5.32万公顷,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1.67万公顷,干涸50多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现碧波,形成水域面积达26.6平方公里、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7.9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治理,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互利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中,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自觉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和成效,努力实现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双赢。

就民间组织如何参与生态治理,谭光明建议:首先,坚持科学治理。民间组织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政府科学推进生态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其次,要广泛动员。各国政府应在规划、政策、投入、科技、培训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调动民间组织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民间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桥梁纽带,要通过搭建参与平台、丰富参与方式等办法,引导企业、个人等灵活参与生态治理,形成持续推进生态治理的强大合力。

再次,坚持项目带动。生态治理需要具体的项目来推动。民间组织要在相关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下,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区域性重点项目,推动区域生态状况逐步改善。要着力打造生态治理品牌项目,引领更多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治理。

最后,坚持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处在相似的发展阶段,有着相近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追求。要积极搭建各国间民间组织交流合作平台,在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领域广泛开展政策、科技、培训等交流合作,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和互利共赢,共同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谭光明希望,与会嘉宾代表们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积极献计献策,以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绿色、繁荣、文明的“一带一路”。

猜你喜欢
民勤防沙民间组织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大众文艺(2020年17期)2020-09-24 07:26:24
“醉”美民勤风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0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实践能力与实践方式分析——以2014—2017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年度十大事件为例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绿色中国(2018年11期)2018-11-06 07:16:24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防护林科技(2018年5期)2018-04-03 05:40:04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消费导刊(2018年20期)2018-01-28 07:25:23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甘肃林业(2016年4期)2016-11-07 08:56:56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