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远健 编辑/韩英彤
国内信用证融资风险的防范是一个系统性和全流程的风险控制过程:一方面需要打破机构、区域限制,建立统一的发票批注平台;另一方面,则需要银行内部在每个环节切实防范风险,维护自身的资产安全。
近几年,由于客户资金流转与银行综合评估的要求,国内信用证已经悄然完成了“结算工具”向“融资工具”的角色转变,走向“开证必远期,远期必融资”的循环模式。“纯融资”国内证业务,有可能会产生无真实贸易背景、企业伪造相符单据、套取信用证下融资款项的风险。此外,企业无理拒付相符单据或因供应链中的某一方因资金断裂无法偿还融资本金的企业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银行在办理国内证融资业务时,应该落实展业三原则,牢牢把控贷前、贷中、贷后流程中的关键点,积极从形式性审核上升到实质性审核,防范、化解风险,保护企业和自身的经济利益。
严格进行贷前审查、分析企业客户的历史交易情况、业务经营模式,加强业务背景真实性审核。若涉及关联交易的,应从历史交易记录、价格公允性、资金流向、物流及贸易方向等多方面评估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关联交易的合理性,谨慎办理。
案例一:2017年5月,A银行先后为M公司办理了两笔国内证项下的福费廷买断业务,总金额1.77亿元,期限均为364天。2017年6月,A银行又收到以M公司为受益人的国内信用证,金额0.93亿元,期限一年。M公司提出就该笔国内证继续融资的申请。A银行对M公司短期内融资总量能否匹配其经营规模提出质疑,M公司遂向A银行提供了2016年度报表。报表显示,M公司2016年销售收入6亿元,表面上可以支撑此次业务需求。为了进一步落实展业原则,A银行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查询M公司2017年在其他银行累计办理的银行承兑业务总量约2.5亿元,加上A银行三笔国内证业务后,总额将达到5.2亿元。A银行认为,M公司2017年上半年业务总量5.2亿元与该公司上年度全年经营规模的6亿元很难匹配,遂拒绝M公司融资申请。一个月后,该笔国内证被撤销。
在市场银根紧缩、贴现价格走高、企业融资难的大环境下,国内证融资方式愈发走俏。鉴此,银行在受理国内证业务时应该充分落实了解你的客户这一展业原则,充分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该案例中,信用证的开立融资目的明显,银行可以结合企业销售收入和已办理的业务情况,全面评估业务总量和经营规模的匹配度。如有必要,银行可以根据企业账户收支流水、年度纳税申报表,进一步核实其业务规模与财务实力的偏离度。
案例二:2017年6月,B银行收到受益人为T化工公司的国内信用证,申请人为J能源公司,产品为无烟煤。T公司凭增值税发票、货物收据在B银行办理了交单并申请融资,B银行在审核T公司提供的销售合同时产生疑问。T公司主营机磷、光气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J公司主营煤炭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信用证及相关单据上显示的T化工公司向J能源公司销售无烟煤这一交易明显逻辑不通,遂拒绝为企业办理。
此案例中,T化工公司与J能源公司为关联企业,开证目的是基于融资需求。J能源公司在开证行M行有开证授信敞口余额,T化工公司在B银行归属为小企业,可享受专项贷款投放规模和利率优惠。企业仅仅依据上下游的关联关系来构造贸易背景,却违背了各自经营范围上的逻辑合理性。该案例表明,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不能将“宝”全部压在所谓的发票真实性上,而是应该跳出单据,从企业规模、经营范围等多方面尽职审查,守住贸易背景真实性这一底线。
了解你的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在办理国内证融资业务时,要清楚怎么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由于国内证涉及的单据较少且较少涉及物权运输单据,因此银行对国内证下单据真假的鉴定,难度大、风险高,且国内证融资的潜在风险相比其他贷款业务而言,可能也更加隐蔽。
在实务操作中,国内证一般所涉及的就是货物收据和增值税发票。首先,货物收据是买方开具给卖方以证明货权完成转移的凭证。关于货物收据的表述和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笔者曾经多次碰到仅有诸如“今收到XXX货物”式的货物收据,没有清晰表明销售合同和国内证项下的义务履行。比较规范的货物收据所载明的要素除了货物明细外,还要有销售合同签署日期、合同号、信用证号、开证银行等信息,买方还要做出相应的承诺。
其次,增值税发票作为寥寥无几的第三方单据,绝对是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第一,发票真伪。国内证项下,银行有对增值税发票进行真实性审查的义务。这里的审查不仅是审核表面一致性,而是要登录税控系统核实发票的真伪。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的上线极大便利了银行对发票真伪的查验。该平台清晰地列明了发票要素,银行可以据此核验发票的真实性,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套票”行为的发生。对于开票日为业务办理当天的发票,可要求企业提供企业端税控系统的发票认证清单并出具承诺函,银行在次日进行补核验。
第二,发票批注。在发票原件上批注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重复利用发票的情形。实务操作中,银行有时仅仅是在发票联复印件上批注后再次复印留底。另外,利用已经办理过承兑汇票但未批注的发票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进行重复融资套取资金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想要遏制类似情形,须构建统一的“增值税发票批注”系统或在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上增加发票批注模块。此外,开证行可以增加发票上需显示信用证号和合同号的条款。
第三,发票日期。开票日期接近开证日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企业重复利用发票的空间。建议在实务操作中将发票日期不得早于开证日一个月作为原则严格执行。
做好资金用途监控和债务人或企业客户资信情况跟踪,通过对货物流、资金流的相互比对,监控融资资金用途是否合规、有否回流给开证申请人,并在贷后监控报告中予以反映。对于已提供融资的增值税发票,银行还应该在该发票开立日期一个月后对其进行“二次核查”,以防止客户作废发票。
2016年初,C银行对国内证福费廷存量业务发票再次核验时,发现X公司的业务发票中有信息不存在情况。该笔业务办理之初已通过国税网站逐笔核查了发票信息,并留存了查询结果信息;但在再次核查中,该笔业务对应的发票在国税网站上却查询不到信息了。经营部门随即进行核实。经调查发现,X公司销售货款回笼较少,且上下游交易难以把握。结合客户经理实地上门核查情况,为防范业务风险,C银行在2016年年中,终止了对该客户的授信业务。
上述案例是典型的企业在融资后进行发票作废的违规行为。银行在业务结束后的自查中及时发现了企业对发票进行作废,并在随即展开的贷后调查中发现了企业经营异常,综合评估后终止了对该企业的授信业务,避免了信贷风险的扩大。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纳税人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会计凭证,又是兼记销货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正常的发票状态是交易真实性和完备性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卖方在办理交单时已经通过银行将发票二、三联交至购买方,以备购买方进行抵扣和记账之用,业务结束后,卖方再次取得发票所有联次进行作废,明显违背了贸易的合理性。因此,银行在办理融资后应该将发票的再次核验工作常态化,一旦发现发票状态异常,立即开展详尽的贷后调查,将信贷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相比较其他表内贷款业务,国内证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通常是很多银行易忽视的地方。福费廷业务是国内证融资的主要方式。实务中,一些出资银行过度信任银行信用和依赖同业额度,缺乏对企业相应的贷后管理,以致等到到期还款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鉴此,银行应该充分重视国内证融资的贷后跟踪工作。2017年8月15日,Y公司在D银行办理国内证融资20万元,开证申请人为R公司。D银行在9月份查询Y公司账户流水时发现,8月15日,Y公司融资后账户余额为21万元,先后于8月25日、8月29日分别向R公司电汇10万元、9.5万元,期间Y公司并无其他资金进项,涉嫌资金回流,随即要求经营部门展开贷后调查。经了解,Y公司在7月份就与R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用于购买R公司生产的相关配件。D银行要求Y公司提供该销售合同及对应的增值税发票,系统核验正常。
总而言之,国内证融资风险的防范是一个系统性和全流程的风险控制过程:一方面,需要打破银行、区域限制,建立统一的发票批注平台;另一方面,银行内部要在客户准入、业务办理和贷后管理每个环节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调查”,切实防范风险,维护银行的资产安全,实现自我规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