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7)
1.高校知名度和商业化运作不协调。企业在出资金赞助高校足球赛事时往往比较看重其知名度,因为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无法打开自己的知名度,而资金赞助可以借助高校的光环创建公司的声望,打开市场促进商品的销售,在我们固有的思维里高校的名声越大获得的资金越多。然而经过实地调查发现,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例如四川大学,虽然获得资金支持,但金额很少无法如预期地开展足球项目,几乎和其他普通类院校处于同一水平上。相关公司负责人表示,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高校,其发展重心常常是科研,没有重视足球项目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校的知名度再高,也没办法打开公司的经济市场,相反,一些普通类院校重视这一项目,可以很好地与企业合作。
2.赛事枯燥乏味。高校获得资金赞助的前提是足球赛事的开展能对公司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利益,当前四川省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这部分资金。首先,学校缺乏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以至于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踢足球,缺乏一定的技术水准,当参加一些国家级的比赛时,技术水平不高,整体协作较差。其次,对于一些重点本科大学,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为了自己能顺利毕业,整天都专心致志地学习,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教师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一味地鼓励学生以学习为己任,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甚至部分学校会挪用赞助金用以搞科研活动,使得足球赛事中设备简陋,敷衍了事,没有一丝比赛的紧张气氛,不能达到美化企业形象的目的。
3.高校领导不重视足球项目。大学是一个培养全能型人才的科研单位,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事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多数学生在高中时代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几乎把生活中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到了大学后除了学习,其他方面的能力均较差,所以各个层次的大学都会设立学生会、团委、社团之类的综合群体,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出发点是好的,但学校的领导思维受到限制,他们将足球赛事的赞助、策划等工作都交由学生组织完成,这样虽然表面上对足球赛事赞助商持欢迎的态度,但并没有亲自把任务落实下去,原因可能是一些国家重点本科大学,每年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就可以维持足球赛事的开展,不需要重视足球项目赞助的商业化。
4.双方市场关系过于明显。足球商业发展滞后有两种原因。首先,高校的足球比赛与一些大型赛事存在一定的差别,赞助费少影响力低,没有涉及到行政干预,学生们参加赛事都是你情我愿,导致比赛没有竞争力缺乏看点;其次,高校和企业之间各取所需,校方希望得到较高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希望低投入高回报,利益关系明显。当前,四川省高校的师生是企业赞助的目标,但由于自身的足球赛事水平不高,加之学校倡导的力度不大,让大家对这一体育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参赛的学生可能是在学校制度的强迫下被动参赛,不能带动比赛现场的气氛,观众观看率较低达不到宣传产品的目的,高校对于一些回报要求较高,妨碍正常教学秩序的赞助采取了拒绝的态度。
5.高校回报工作力度不够。商业赞助不是捐赠,双方之间存在利益关系,高校接受赞助就需要回报企业产生更大的利益,如果回报工作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公司的下一步支持行动。通过在四川省办学层次不同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内实地走访发现,学校对企业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仅仅在校园内一些偏远地带悬挂条幅,或者是在食堂内打一些广告,个别高校会通过广播和电子屏进行宣传,但这些工作仅仅是敷衍了事,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而作为赞助商的企业非常重视高校的回报成果,因为一些实力较弱或者刚刚起步的公司,通过媒体的宣传只能解决一时问题,其发挥的效果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师生是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主体,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只能降低其收益。
1.更新观念。现阶段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不少公司商品滞销面临倒闭的威胁,高校足球商业赞助存在巨大的商机,多数企业想通过这种方法增加公司的知名度,达到受益的目的,如果高校回报工作不好将影响公司的盈利。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活动的组织部门应当更新观念。增加企业赞助的动力,提高对商业互利的认识,合理支配赞助金。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足球体育项目的认识,让其意识到足球项目在国家体育赛事中的战略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作为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不仅要注重自己的学业还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大学时代让自己全面发展。学校管理人员把握好主体,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可以将对方的利益扩大。
2.高校应当建立负责管理赞助性质的部门。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市场时代,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高校足球赞助机制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促使大部分企业会将经济发展放在高校的投入上。所以,高校应当创立相关的部门来处理这些问题,以保证校园内部机制正常运转。首先,为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可以让学校领导层兼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加强领导部门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加其对工作的热情,培训服务态度,提高对足球商业赞助的管理、策划和实施方式。同时,将科研机构和商业相结合,打开事业,不能只局限于足球项目赞助,拓宽赞助渠道,尽可能提高双方的利益。最后,还应善于总结经验,发挥营销长处改正存在的缺点。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为增强校园商业合作的诚信度,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出台灵活的赞助制度,让每一个有赞助想法的公司都能达到盈利的目标,增强校企合作关系。对于一些小型的公司,校方应做到让赞助方认识到投入资金并不是一笔庞大的无回报的支出,而是一种投入少回报大的新型合作关系,实力雄厚的公司可以得到足球赛的冠名权,并且冠名权应当出现在食堂、水吧等一些学生出入较多的场合。另一方面,建议国家机关人员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保护双方的权益,明确赞助的概念、性质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并让工商局和税务局转变赞助的观念,将其正式纳入市场经济中,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广告费为基准制定赞助费的支出标准,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赞助费采取免税政策。
4.建立高校、媒体、企业共赢机制。共赢是指合作方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要兼顾合作方的利益,因此为促进共赢的目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商业营销手段和制度限制。首先,从企业角度,在对高校足球商业赞助时应当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定位,根据产品的特点寻找合适的高校然后实施相应的战略手段,商品的推销需要时间,通常以四年为一个时间段,作为校方应该完善学生管理体制,与合作公司签订法律合同,给予赞助公司冠名、名称、广告等权利,做好学生工作,鼓励学生成立有关足球项目的社团,以便接下来工作的展开,将该项活动纳入素质拓展学分中。聘请专业足球项目的体育教师,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媒体在校方和企业两者之间发挥重要作用,既可以推销企业的产品,又可以给学校带来商业价值。因此,只要三者真心合作,即可达到共赢的目标。
高校足球赞助机制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多数公司想通过赞助的方法进行商品的推广,由于各高校之间办学层次及条件等方面相差悬殊,总体发展相对滞后,本文从四川省高校足球商业赞助现状、高校足球商业赞助的发展对策两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增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
参考文献:
[1]李祖建.广西高校足球商业赞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2]宋雪涛.江苏省普通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6.
[3]王行.我国草根体育组织资金来源现状及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