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萍
(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据统计,全球有近30亿人喜欢饮茶。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饮茶于身体可以止渴解腻,治病养生,提神醒脑;从茶色、茶香、茶味至茶具、茶馆、茶艺,无不体现品、赏之乐;茶道更是将哲学伦理道德人生融入其中。而由茶形成的品种种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经济产销、生态旅游、茶文化交流等需要相关文献资源提供支撑服务。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种植面积约4千万亩,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茶树种植资源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分布于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系品种丰富,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带动地方经济及生态旅游发展。产茶区所在高等院校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把握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开设茶学及相关专业。该专业培养毕业生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在农、工、商等多领域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推广、经管、教研等工作,带动茶学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各高校都有重点学科及学科特色,高校图书馆除为高校提供基础资源保障服务外,也肩负着对特色学科、地方资源的开发等特色职能。专题特色是馆藏特色的重要内容,为此高校图书馆对茶学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以期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高校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应满足读者对茶学文献信息的需要:专业、深度、全面。如了解国内外茶学历史文化,全球茶系品种种植分布,本地区茶叶茶企相关信息,茶学相关专利、课题、论文等。建设并实现茶学专题数据库一站式检索,方便广大读者及种植科研教学人员。
数据库茶学数据库结构的划分定位建立在学科系统上,并具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茶学研究按大方面可以划分为茶科学与茶文化学,为此茶学专题数据库设为二级类目。一级主题类目:生物学、食品科学与中药学、茶文化学。二级类目层次根据每个数据库内容以树状形式一一列出。二级主题类目:生物学分为植物学和生物化学;食品科学与中药学分为中药学、食品加工、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茶文化学分为茶史学、茶文化社会学、饮茶民俗学、茶的美学、茶文化交流学、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学。
茶学专题数据库包含纸质读本实体库与数字图书数据库两个部分。数据库应具备读者需求的所有功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操作使用方法,内容显示检索方式应符合大众习惯[1]。纸质读本实体库将馆藏的所有茶学图书进行集中,专门开辟茶学图书阅览区,方便读者借阅;数字图书数据库根据论文资源、音视频资源、人物照片资源、经济数据资源等建立子库类型进行页面展示[2],依据不同类型页面展示也会有所不同。如论文资源可使用期刊模版,根据数据资料删除、添加、修改相应字段,描述文献的主题、关键词、摘要、刊名、作者、单位、项目等。
1.资料收集的范围及渠道。茶学专题数据库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收录资源信息,多角度对茶学进行展示。资料收集主要围绕着茶史学、茶树种植资源、茶叶保健研究、药物和食品研制、饮品、茶文化功能等主题进行。为此,茶学资料收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茶学类图书的调查整理,即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二是相关专家学者相关课题科研资料(如土质、气候、营养分析报告)、学生毕业论文;三是政府、茶企、茶研究相关网站,获取公开信息(茶经济、茶种植技术、茶相关作品艺术旅游等);四是实地调研茶基地采访收集一手信息,记录翔实分类有序便于登记查找,如茶基地信息——名称、地址、面积、品种、产量;茶企业信息——编号、名称、商标、地址;茶加工信息——编号、批号、日期、原料来源、产品类型、等级等,此项收集学科馆员可与相关院系实习学生共同完成。
2.专业人员的配备培养。图书馆员的配备直接影响数据库建设使用。图书馆管理员对资源的加工整理需要有生物学专业基础的图书馆员去组织安排完成,如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分类、标引,对处理的茶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类等,茶学学科馆员配备尤为重要。同时,数据库技术人员为茶学专题数据库提供技术保障,页面设计标的指引、数据上传更新、运行维护等等。因此,需要对相关建库馆员进行相关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使馆员们具备资料的收集制作,分析加工整合的专业技能,为茶学数据库建设提供团队保障。
3.数据库建成后的注意事项。数据库建成后为提高利用率,应做好宣传工作,让读者了解茶学数据库,在读者获取资料的同时积极收集反馈意见。学科馆员汇总分析,对内容加以取舍,规划重组;在查找方式上对馆藏位置或链接指引使读者能够轻松查找获取所需信息。网络系统维护人员对数据库的硬件要按期及时维护,保证其稳定性,对文献资源要进行定期备份避免造成损失[3];及时关注国内外茶学相关信息,补充最新科研成果资料,每年更新茶经济动态,让数据库充满活力而非摆设。
数据库的建设要体现馆藏特色,地区(所在茶区)特色,高校专业特色。但茶学数据库的建设也没有必要各自山头,为避免重复建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家共同受益。各高校图书馆以联盟的形式,采取统一规划,分散合作建设等方式。这样可以避免高校图书馆建库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各馆的优势。数据文献资源相互沟通传递,各数据库负责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以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受地域气候品种、各地区消费者品饮喜好、当地文化传统习惯等众因素影响,高校开设茶学课程设计安排也有所不同。各地茶学资料收集应具有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小同大异。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开发研制,数据库建成后不仅能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有利于读者对茶的科学研究,实现校地及各产茶区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互补,以加快校企科研成果转化为产能的步伐,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机制,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茶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将优质的茶品推销海外;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交流,让中国茶文化传播至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张秉军,邢杰,卜洁.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天津文化艺术特色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6):46-48.
[2]彭燕.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与研究[J].图书馆,2014,(5):119-121.
[3]张中茹.试论宁夏地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以石嘴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