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强,张家荣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研究和分析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对研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理论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且对于提高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及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2]。另外,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研究更为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股东们带来了便利,根据经营绩效可以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的[3~4]。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相较而言,存在竞争力偏弱的问题,追根溯源,基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
1.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不完善。目前来看,我国暂时没有一部基本法律对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怎样发展文化产业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方面的立法受到了不少阻碍和困难,严重加大了地方立法的难度,同时涉及文化产业的领域无法得到相关法律的保障。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生存等一系列的问题,间接导致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面临破产、被兼并或者重组等情况的发生。
2.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大多数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仍然停留在以传统技术为主的营销策略上,其所涉及到的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设计制作等许多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单一,文化产品的创意不够,缺乏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新颖性,也没有结合高新技术将新时代的元素应用到文化产品当中。
3.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受到以往贯彻执行的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的影响,所以对于文化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不够重视,研发一款新文化产品上市之前没有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营销能力低下,这也是造成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较为低下,营销策略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4.产业平台较少和人才储备力量薄弱。我国主要是通过文化会展、电影节等方式为文化产业提供平台,却很少在各地区建立有关的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咨询中心,也未设立关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经营模式培训课堂。再者,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只是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缺乏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更没有为在职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1.合理规划及大胆创新。主要是要加强整体规划。制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规划,其包括动漫业、出版业、影视业等重点发展产业的专项规划部署,明确把握国家重点产业的布局情况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其次,在国家完善法规政策之后,能够运用法律的保护伞进行文化产品的大胆创新,跳出传统惯性思维的束缚,敢于冒险、勇于挑战,设计研发出一些具有新时代元素特征的适应市场目标消费群体的文化产品。
2.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示范基地。首先,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于调研、设计、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个细小的环节,对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播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点培育和推广核心产品,打造核心层产业链的重磅升级,拓展文化产业相关的业务及搭配相应的服务,加大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和国际知名度。其次,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最后,促进产业集聚。在一个地区先进行试点建立产业基地,而后在总结前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一部分地区进行推广,甚至可以扩大规模建立示范性的文化产业园区[6]。
3.扶持领头企业和创造特色品牌。将一批文化企业培育成为领头军型企业,让领头军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最终相互促进实现文化产业整体的全面升级和达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在经营日常业务之余理应注重市场调研而后研发出具有新颖性的产品,能够迅速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并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同时,对文化新产品的营销策略和推广上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加强对其的管理,发掘和开发新产品的潜藏价值。
4.提供施展平台和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以往对于文化产业提供的平台基本上都是通过综合类或者专业型的文化会展、文博会、交流会、电影节等形式实现,现在除了之前的那种平台之外,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还在许多地区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培训中心,以及设立相关的企业经营模式培训课堂,较大程度地实现了多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可以面对面地一起交流经营管理经验,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文化产业项目交易之中,更好地体现了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与政府连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纷纷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真正实现了为我所用[7]。
文化产业显然也成为了很多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文化产业曾被称为全球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因此,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来说要学会利用更高、更全面的财务杠杆分析以获取更高额的经济利润,不应满足于暂时依赖法律这个天然的屏障而停滞不前,而是要提高各种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建商.中国传播与文化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86-88.
[2]黄琳霖.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刘璐.基于因子分析和DEA-Bootstrap法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3,(9):196-198.
[4]杨潇,陈亮.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企业导报,2013,(22):33-34.
[5]白积阳.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5):26-37.
[6]刘志杰,朱静雯.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J].出版科学,2011,(5):70-72.
[7]李春林,孟杰.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2,(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