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学生园区既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园区被大学生作为求学时期的“家”,也是教室和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延伸。生活居住在学生园区里,学生放松心情,安静休息,真实地交流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所以,学生园区不仅仅是简单的住宿场所,它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实效工作的重要场所和阵地。由此,如何在学生园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6年-2017年,笔者对重庆市几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于“你认为学生园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一项的结果显示,选居住休息(94.3%)、休闲娱乐(73.6%)、交往聊天(52.7%)、学习和科研(39.5%)、思想政治教育(15.9%)。这说明,学生园区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完全深入学生园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园区的育人功能未能认识到位;园区内各项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备;园区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受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1]。
目前,园区学生座谈会、宣传资料发放入寝室、文明寝室评比、展板宣传、报刊栏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几种方式是高校开展园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流。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得知:首先,学生认为活动比较老套,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学生内心,反响不佳;其次,活动开展频繁,而且活动内容有交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究其根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未能深入学生园区了解学生生活基本特点,在开展活动中,未能积极探索大学生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园区活动,也没有建立学生园区品牌活动的意识。
在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通过成立学生园区中心,构建学生园区中心干部-楼栋长-楼层长-寝室长的层级管理模式,筑牢“三个平台”[1]。
首先,筑牢组织平台。以层级管理模式为框架,建立园区学生通讯录、QQ群和微信群,做到信息畅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宿舍的每一个角落,便于反馈意见和建议。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搭建平台,指导学生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拓宽工作渠道。
其次,筑牢学习平台。良好的园区学生干部素质是园区工作的有力保障。学生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学生组织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和带动学生的良好局面。园区学生干部培训要以理论培训和体验式培训交叉进行,使其在宿舍内部事务处理、办公软件使用、消防和安全示范等方面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同时,不断尝试开展宿舍化的党团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最后,筑牢考核平台。建立学生园区干部档案,完善考核制度。对学生工作出色的给予表扬加分;把学生党员是否积极参与园区服务纳入学生党支部考核;学生在园区的表现是发展新党员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学生党员发展和转正公示需要在园区内公示。
首先,落实辅导员进驻园区制度。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影响最直接的一支队伍,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良好行为养成、健康人格形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要进入学生园区工作,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展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其次,落实学院领导走访园区制度。建立学院领导-专业导师-学院教务老师走访园区的制度。学院领导就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就业岗位等内容对学生进行辅导启迪,做好学生的学业建设和指导,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专业认同感;鼓励专业导师将自己主持或参加的课题介绍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专业导师的课程研究;学院教务老师为学生解读免修、免听、辅修等有关学籍管理制度并给予充分的指导。
最后,建立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等各行政部门走访宿舍制度。协同各行政部门走访宿舍,了解并解决学生园区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学生园区文化创建具有较强的团体凝聚力和广泛的思想渗透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园区、对宿舍的认同和归属感,强化温馨、和谐、美丽的园区建设理念,营造园区育人氛围;另一方面为学生园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因此,要以园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好“三个支撑”的作用。
首先,以创造舒适的园区硬件设施做支撑[3]。园区内设立学生公共交流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室、解忧杂货店(箱)等。学生在环境优美的公共交流区里,谈天说地,畅谈人生理想、学业等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室可以让党员活动进入园区,组建党员宣讲队,宣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开展党员答疑、入党积极分子再教育培训等活动;解忧杂货店(箱)将心理咨询延伸到园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以营造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为支撑。宿舍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小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性的有利补充,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学生园区可创建“园区文化节”品牌活动,融入宿舍形象设计开展寻找最美寝室、寝室对对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寝室,并让同学们通过文字、影像等形式来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打破专业和学院的界限,寝室以团队之名相互沟通交流,融会贯通。
最后,以园区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为支撑。学生园区文化通过线下传统的园区宣传栏、文化墙等弘扬时代主旋律,整体营造文化育人的环境;线上抢占网络宣传阵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同时利用新媒体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化整为零,从点滴之处着手,慢慢渗透到青年学生心田,做到润物细无声[4]。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在学生园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在继承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园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制度、支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无疑是开创园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可行之举。
[1]王微.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5(82):149-149.
[2]商姚,王书会,付真珍.研究生宿舍园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9-72.
[3]田伟.思想政治教育进大学生寝室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4(7):61-61,68.
[4]李伦.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