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江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不管你是否认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大数据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逐渐发挥出强大的治理效能。
运用大数据,简单理解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新机制,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展现、精准预测和智慧决策,进而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近年来,贵州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云上贵州”系统打造“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实现大数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应用效果显著。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有具体实践。可以说,运用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既是党中央的工作要求,也是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的现实需要。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充分依托和运用大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动态、科学管理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整体质量和效能。运用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有效解决精准识别问题。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精准扶贫,首要的是精准识贫。扶的对象不对不准,“第一颗扣子”就扣错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扶贫对象识别受贫困本身的动态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识别主体的主观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难以做到精准识贫,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进未进、不该进反而进等漏评、错评问题。少数地方因此产生干群矛盾,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正常开展。运用大数据,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有收入来源、是否有车有房、是否身患重疾无力医治、家中是否有子女考上大学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通过多项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和比对,实现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贫困程度深浅的可视化,用数据事实说话,更加体现公平公正,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有效解决精准施策问题。通过大数据解决扶贫对象精准问题后,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方面就会事半功倍,采取的相应决策措施会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加便捷直观地掌握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干部力量、基础设施等情况,可以清晰地掌握贫困人口数量及其构成、致贫因素等情况,直切扶贫工作的关键,更好地实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三是有效解决资源整合问题。通过建立“大扶贫”数据库,整合扶贫、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以及区县乡村的扶贫相关数据,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形成部门互联、上下联动的数据平台,让分散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信息互通,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效率。运用大数据可以让贫困群众更加方便地获取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比如,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可以自动将学生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精准比对,通过平台推送对接,自动减免贫困生学费,及时兑现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在健康扶贫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适时掌握贫困群众就医费用支出、医保报销等情况,及时兑现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还可以通过发展远程医疗补齐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在产业扶贫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找准适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发展方向,便捷地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同时,利用大数据可以推进农村电商交易平台全覆盖,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电商交易数据,分析掌握市场对农特产品的需求,提升组织发展生产的针对性;在社会扶贫方面,可以通过搭建社会扶贫大数据平台,促进社会扶贫供给与贫困人口帮扶需求无缝对接,让帮扶更有针对性和适配性;在就业扶贫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有效建立劳务精准对接机制,特别是依托鲁渝扶贫协作、区县对口帮扶等优势,及时实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信息对接,实现输出地贫困群众稳定务工和解决输入地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的双赢格局。四是有效解决监督管理问题。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资金量、项目量越来越大。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难以实现有效监管。运用大数据,对扶贫帮扶措施、资金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扶贫干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统计分析、预警和信息反馈,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情况,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到位,实现效益最大化。五是有效解决精准退出问题。贫困退出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但一些群众产生了政策依赖思想,出现不愿脱的倾向。少数基层干部鉴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手段,将贫困户“算”脱贫、“软”脱贫。运用大数据,可以直观地查看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接受帮扶情况以及发展生产情况,用事实说话,让干部群众心服口服,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运用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对脱贫对象的动态监测,及时识别新致贫返贫对象,适时跟进帮扶措施,更加有效地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加快实施精准扶贫大数据战略。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八项战略行动计划”、打好“三项攻坚战”,其中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依托重庆市的大数据、云计算资源,加强智能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应当率先推进大数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运用,大张旗鼓地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大数据战略。同时,要与全市大数据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统筹推进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硬件短板,尽快建成覆盖广、资费低的信息网络体系,打造“智慧乡村”,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利条件。建议以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突破口,率先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通讯信号全覆盖,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大数据运用示范点。二是加快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目前,重庆市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等相关数据信息实施管理,可实现分级管理、增删改查、静态数据分析,尚未打通动态化数据采集流程,需要通过基层扶贫干部手工统计,大量填表报数,人工核对数据逻辑,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且难以保障数据质量。当务之急,应加快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早日实现扶贫对象管理动态化、数据共享化、过程可视化、考核智能化、监管扁平化,促进政府、社会资源整合,促进精准帮扶手段的改变、管理模式的创新、群众脱贫的动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效能。三是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运用专题培训。大数据是一个新鲜事物,运用大数据是新课题。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运用,给各级扶贫干部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大数据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提升精准扶贫为民服务能力。应当加强对扶贫领域干部关于大数据运用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大数据认识、增加大数据知识、增强大数据意识,促进各级扶贫干部熟悉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管理、数据运用以及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争当发展大数据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大数据应用人才,引导投身脱贫攻坚,确保我市运用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实施,助力我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