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光辉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新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目标,对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当前,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按照市委和陈敏尔书记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大学习、大落实”见诸行动,不断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用新发展理念开拓规划发展新境界,用新时代要求提升领导干部新形象,真正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全市规划系统。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强调,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务必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我们必须始终紧跟中央、维护核心,时时处处事事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部门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确保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们务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根本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坚定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定盘星”,自觉用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务必把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作为最重要的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大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并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勇创一流,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
我们务必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作为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党的十九大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发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员令。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全市规划系统实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同时,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八个本领”要求,不断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规划队伍。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力宣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规划系统的头等大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认真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一是坚决把学习“做实”。搞好大学习,学懂是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局党组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汇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等材料,做到把握精髓要义、吃透精神实质。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从如何编制好规划、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努力提高规划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规划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坚决把宣教“做深”。大学习不能浮于表面,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和职工。我们按照中央和市委“六进”宣讲安排,制定出台全市规划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提前准备迎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局党组成员和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组织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培训班、学习班和报告会,建立学习考勤、知识测评、考核评比等相关制度,做到学习培训考评全覆盖。充分发挥“经纬大讲堂”作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权威辅导、深度解读。
三是坚决把氛围“做浓”。搞好大学习,还需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和资源,推出内容丰富、鲜活生动、图文并茂的标语、展板、专栏、电子屏等,直观形象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借助局内外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过设立专栏、访谈等方式,及时宣传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和取得的实践成效。充分发挥团委、妇委、工会等群团组织自身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对标对表抓落实。我们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适应新时代对规划工作的要求,加强规划“编、审、督”改革,探索规划“项目化”落实机制,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管理实施水平,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十九大的部署,以及市委“8+3”战略行动计划和攻坚战任务落到实处、见诸行动。
一是落实十九大“两阶段”战略安排,谋划好重庆未来的国家使命和区域责任。我们将对标对表十九大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要求和重庆肩负的系列国家使命,开展现版总体规划评估及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研究,面向2035年、展望2050年,谋划重庆应担负的使命担当、性质定位、目标作用,谋划担当这一使命的空间战略、重大功能布局、支撑体系、功能设施、战略平台等,在更大空间尺度上谋划战略大通道、交通大枢纽、节点大设施,预留更多的国家级重大战略平台和重大功能设施,加快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及重庆集核能级提升,带动西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家“两阶段”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完善支撑城市功能定位发挥和整体品质提升的基础设施体系等。
二是落实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谋划好城乡提质提档、品质改善和服务优化。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规划工作全过程,认真落实“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行动计划”,近期谋划围绕居住、就业、游憩、出行、公共服务、生活服务6个方面不断深化公共服务,优化空间布局和用地保障,进一步发挥好公共服务设施载体功能,促进公共服务培育,方便群众便捷享受,完善更经济、更高效、更科学的设施体系。同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现代化以后群众应该享受的、期待享受的新需求,构建“普惠型公共设施全民共享、差异型优质设施匹配需求、发展型新型设施动态保障”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宜居度、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是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在城乡全域空间管控、规划全过程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市域规划中,分析研究自然禀赋和生态承载力,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线”,既实现生态空间“应保尽保”,又做好重大设施预留,确保建设空间、建设行为、建设项目不越红线。在城镇规划中,划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同时,在具体规划实施中,强化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绿色设施、低碳社区等探索,开展城市“留白”研究及政策制定,增加城市自适应能力,为人民群众“诗意栖居”提供最有力的生态规划保障。
四是落实区域协调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协调好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国家宏观规划,提升重庆面向区域的辐射带动能级,高标准强化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高标准规划布局区域性的会展、会议、体育、外事、旅游、商务金融、物流、医疗、文化等重大功能设施,增强城市带动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认真谋划好城乡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好人口、生产力、交通、城镇建设等空间布局,指导好区县规划,促进主城与区县、城市与农村等协调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总结18个深度贫困乡镇规划评估优化经验,全面评估优化镇规划、乡规划,深化村规划和村建设规划编制,创新村镇规划编、审、督方法,优化村镇规划标准体系,满足乡村振兴各项要求。
五是落实坚定文化自信要求,让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和谐共生。重庆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将在现有“三层七类”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基础上,加快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立法,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街区、优秀传统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修缮,推动活态利用,保护好历史文化各类载体,延续好城市文脉。同时,用好用足山水城市、立体城市禀赋,持续抓好总体城市设计、详细城市设计、单体建筑设计,使城镇乡村风貌既充满现代化都市乡村气质,又体现我市独特文化风貌特色,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审美、乡愁等多重需要。
六是落实支撑城市功能定位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认真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战略行动计划”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深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评估,开展重庆建设中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国家贸易大通道、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设施的预研预控,深度参与并保障交通建设“三年会战”,完成铁路网、轨道网、高速网等规划的选线预控、通道可研等工作,纳入控规管理。以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运转为目标,提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的标准、体系,落实空间保障。通过规划“留白”,为未来承担国家使命担当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功能设施、重大事件等预留空间,同时为公共服务设施、民生设施等预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