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艳 李牧川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建校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梳理了六十年来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文化积淀,在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借鉴 “全人教育”理念,对我校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完善,提出了 “给孩子完美的童年,让师生完满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并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 “平衡发展,快乐成长”。如何在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践中落实这一培养目标,并增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成为我校确定培养目标后又一新的研究课题。
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制,一直是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意见的重要精神为根本指导原则,努力实现其校本化层面的真正贯彻和落实。其一,我校“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以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思想和理论的立足点,突出表现为其核心素养框架中 “志成全人”这一宗旨目标性表达;其二,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重点落实到相关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强化;其三,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设计全面考虑和反映了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终身学习、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党和国家重要教育文件中关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指示。
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制不但立足于本国本土,同时也广开国际视野,力求在更广阔的全球背景中思考小学生核心素养。我们重点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为了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作为学习结果的核心素养草案:幼儿、小学和中学》、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的8项核心素养提案、美国核心素养框架 “21世纪学习框架”和日本 “21世纪型能力”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研读。上述国际组织和国家在 “核心素养”(或 “关键技能”“核心竞争力”等)研制领域的先行探索、先进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方向参考、内容参考和方法参考。
小学生具有天真、对成人依赖的心态,以及可塑的品格、极强的吸收能力和探索求知欲等特质,这些都是他们接受教育、培育关键能力、沉淀与形成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属性和儿童立场。
我校以新时期背景下的 “全人教育”思想作为学校教育哲学,倡导 “尊重人、信任人、成全人”的学校文化定位。通过多年尤其是“十二五”以来的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索,附小在个性化课程开发、对话教学、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创客教育、智慧学习、艺术审美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特色与个性。因此,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研制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也充分体现了附小独特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将它们科学而有机地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之中。
上述四个方面,可以分别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家表达、国际表达、学生 (儿童)表达和学校表达。就四种表达的价值重点而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家表达,重在秉承和吸收其政治立场和国家立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表达,重在借鉴和吸收其共同焦点和发展趋势;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生 (儿童)表达,重在秉承和坚持其基础定位和儿童立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重在融入和体现其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就四种表达的相互关系而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家表达给研制工作带来的是政治性、结构性上原则和纲领的指引,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表达带来的是专业性上广度和高度的启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生 (儿童)表达带来的是主体性规律和特点的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带来的是本土性上文化和个性的彰显。我校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制工作,就是在研究和思考这四种表达各自重点以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在教育学立场下进行教育学转换、综合与创造的过程。
我校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是一个同心圆辐射状的三环有序表达结构 (见图 1):
“志成全人”作为第一环,是对我校整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目标性表达。第二环内容依次为“趣智互长、动静相宜、朴美共成、家国有爱”,是根据儿童作为全人发展的 “成长张力、生命节律、格局品质、立场情怀”四个内在维度来进行定位和建构,是对第一环 “志成全人”宗旨生动精炼的描摹和定位,也是对我校学生核心素养关系结构性的表达,是采用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意蕴丰富的措辞形式表达,以开启每一个学生、家长、教师的文化遐思与教育想象,并引领每一个学生、家长、教师的素养理解与实践。第三环内容依次为 “养兴趣、好探究、勤审辨、乐合作”,“享运动、广阅读、爱劳动、亲自然”,“扬自信、习坚毅、崇质朴、尚审美”,“念亲恩、爱家园、追梦想、勇担当”。它们借用了中国传统 “三字经”式的表达形式,进一步对第二环 “趣智互长、动静相宜、朴美共成、家国有爱”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勾勒了核心素养明确的实施方向,暗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与策略,是对我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操作性表达。
图1 “全人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图
“志成全人”是附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其旨在启发每个孩子 “少年立志”,促成并完善每个孩子的美好志向与愿望理想,促成并完善每个孩子的全面健康平衡发展,促成并完善每个孩子与其生活空间、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成 “全人”,从个体意义上讲,即成为身心灵健全平衡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人;从共同体意义上讲,指引发附小教育世界中 “所有的人”成为 “全人”。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者,还是教师,抑或是家长们,都要致力于促成孩子们的发展,成全他们的 “全人”人生。
“趣智互长”是指 “趣”和“智”的相互滋养和彼此促长,而“养兴趣、好探究、勤审辨、乐合作”就是 “培养自由专注的兴趣,喜欢探究未知的奥秘,勤于审思和辨别,乐于沟通和合作”。幼时以“趣”进行引领与启动,往往能主动学习并积淀知识、智慧与动力,自然实现乐学—好学—善学的良性循环。因为有了这之前 “趣”的生命开局、动力底蕴与智慧引动,到了壮年时以 “智”进行人生打拼与创造,开朗进取、积极创造自然有了依据和可能。乃至老时,再回首“趣智互长”定会有丰富滋味。
“动静相宜”是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动”与 “静”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彼此调剂与相得益彰,“享运动、广阅读、爱劳动、亲自然”则可理解为 “享受运动的健康与快乐,体验阅读的浩瀚与美好,珍爱劳动的过程与成果,亲近自然的怀抱与神奇”,这就是全情投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接受不同的节奏感,能进入不一样的状态。“全人”需要不同的状态,儿童或学生更是如此,要跃动、灵动、运动、劳动、活泼开朗而生发创造,也要宁静、安静、沉静、冷静、专注凝神而收敛聚成。“动静相宜”及 “享运动、广阅读、爱劳动、亲自然”,既有劳逸结合、快慢间序的明智旷达,又有活泼好动、安静专注的丰富统一,它既是对儿童或学生不同状态的自然包容,也是对 “全人”生命节律的优美体现。
“朴美共成”是指 “朴”与“美”的和谐一体,也指 “朴”与“美”的共生互通、相辅相成,“扬自信、习坚毅、崇质朴、尚审美”则指 “发扬生命的本真自信、修习坚毅的意志品格、崇尚质朴的内在品质、积淀灵动的审美素养”。“朴美共成”及 “扬自信、习坚毅、崇质朴、尚审美”,体现的是文质兼备的审美格局观和多元融通的价值品质观,是对附小学生和教育人作为 “全人”的 “格局品质”的精妙描摹,也是 “全人”发展中神奇而充满魅力的素养“奇点”。它促使个体多角度地看待接纳自己与他人,多元化地发展他人与自己,包容 “朴”与 “美”的特质和差异,沟通 “朴”与 “美”的内涵与形式,能 “容”能 “通”才能达到 “朴美共成”,由此也才能成就温暖而灵动的 “全人”。
“家国有爱”指既爱自己的小家,也心怀我们的国家,乃至挚爱世界 (地球)这更广阔的人类之家,并在这大小不同的 “家”里,学会用 “爱”去面对、去相处、去沟通、去交流、去创造。“念亲恩、爱家园、追梦想、勇担当”则可具体理解为 “感恩家人师友的陪伴爱护,热爱自己的温暖家园,追求自己的美好梦想,勇敢地担当自身责任”。“家国有爱”及 “念亲恩、爱家园、追梦想、勇担当”体现的是“全人”的立场情怀和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原则。爱人爱己,爱国爱家,热爱世界万物苍生,眷顾人间美好万物。这是我们每一个附小的学生、老师,值得修习与达成的“全人”核心素养,值得体悟与涵养的 “全人”生命境界。
目前,这一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正成为我校教师开展课程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如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未来,在以“全人教育”为基础的核心素养指引下,我们会继续致力于为学生的未来培植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