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丽存(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1)
合理的栏间节奏是短距离跨栏跑良好技术的标志,是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所谓节奏.是指运动动作所表现的快慢和时间间隔的关系。在跨栏学习中.要提高跨栏成绩。就必须掌握良好的栏间节奏技术,取得良好的栏间节奏,必须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上有所突破,而这种突破必须建立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和教练在教学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及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地练手段和方法。
国内优秀运动员运动员。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近年来国内外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比赛成绩、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教学训练的有关资料。
在跨栏跑运动项目中,110m跨栏跑凭借其严谨的直线性、过程的连续性、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流畅的节奏感等优势成为当前田径运动中的一大径赛热门。在跨栏跑的项目要求方面,该运动对于跑步过程中的动作路线、跑跨节奏感以及整体速度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其径赛过程带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同时又格外注重各环节的局部特点与细节要素,追求绝对速度的提高、运动技术技巧的更新。
首先,平跑速度在跨栏跑中承担着核心地位。伴随时代的发展,现代短跑运动中各项运动技术与技巧都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丰富与更新,相应也为运动成绩的提高带来了增色,跨栏跑的运动速度主要取决于过栏技术的节奏变化,兼具跑步与跨栏两方面的速度要点,不仅仅追求跑动过程中的高速度,更对于周期动作的完成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次,过栏技术是跨栏跑所仰仗的关键要点。要求运动员应当明确掌握现代过栏技术的基本要求,在过栏的过程中找准最佳时机完成起跨动作并进行攻栏,并且强调在攻栏瞬间迅速完成腿的摆动,进而完成下栏着地这一系列动作。其中尤其强调过栏的技术要求,整个过程应当保持良好的连续性特点,运动员在进行栏间跑、跨动作时要确保动作紧密衔接、连续流畅,从而更好的迅速完成跑栏的技术要求。过栏技术如今伴随径赛运动的发展也呈现出精简化的特点,要求整体动作保持自然、流畅、简洁的特点,从而最大限度缩减腾空时间。
最后,应当进一步强化具体的技术、动作与节奏要求。从栏间跑的技术层面入手,鉴于栏架都保持着标准的高度值,且要求运动员要保持连续的跨越动作,因此要求积极起跨、迅速下栏着地、快速完成栏间三步节奏,同时还应当在单脚支撑时运用高撑技术,要求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将身体的重心提高,从而有效减少支撑耗时,提高动作的速度与频率。从动作技术角度入手,其连续性体现在摆动腿与起跨腿之间、摆动腿与异侧臂之间、起跨腿与异侧之间。要求运动员在进行快速移动与动作操作的过程中应保持熟练、连贯性,进而确保各动作之间都能够保持紧密的连接,上下动作之间呈现出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的关系。从速度节奏角度入手,相关数据表明,不同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速度节奏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同位于5-7栏,一级运动员较国际运动健将相比下降率要高出约6.1%。因此,对于跨栏跑运动员来说在运动节奏的连续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尽量减少跨栏的时间、加快平跑速度,还应当推动专项耐力的全面提高,方能有效提高运动成绩。
在跨栏跑动作技术的教学中,一般把跨栏跑的节奏作为衡量跨栏跑完整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在跨栏跑中节奏主要表现为动作的快慢和时间间隔的关系,具体表现在运动员栏间跑的步数或步长、每步的支撑与腾空时间。要求运动员在进行过栏时应当灵活运用过栏技术,确保提高跨栏与着地的速度,还应当提高跨跑能力,熟练精确把握三步步长,同时还应当积极主动展开进攻,进而流畅顺利的完成全程运动。因此,对于运动员的跑跨节奏训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跨栏跑的节奏包括:全程节奏和栏间节奏,其中全程节奏主要包括起跑段、9个栏间跑以及结尾冲刺跑等过程中的运动节奏,而栏间节奏主要是指在单位栏间跑周期范围内的运动节奏。
表1 德律与徐志谦下栏速度比较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下栏技术越好,速度下降率就越小,栏间节奏越好,衔接也就较好。研究还表明:从0-3栏,跑速逐渐增大,速度曲线均匀上升;从3-5栏优秀运动员用时在1.98-2.04s之间,是全程跑的最大速度,并且保持在第7栏,速度曲线基本平直。
栏间跑腿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例对节奏的影响栏间跑节奏的重要标表现在腿的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的比例上。短跑从起跑开始,为了获得速度蹬地用力的时间,支撑时间应该长于腾空的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这个比例也在变化,到了途中跑,这个比例就和起跑疾跑时相反了。跨栏这个项目同样也是这样,栏后第一步的支撑时间长于腾空时间,原因是过栏腿下栏后的着地缓冲,加长了蹬地用力的时间,但是从理论上讲,优秀运动员的下栏支撑与腾空时间的比例应该是越接近越好。因此,要求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跨栏步技术,尽量将腾空时间与支撑时间进行最大限度压缩,同时还应当加快栏间步频率,进而在训练中熟练掌握跑跨结合的技巧,强化专项能力与耐力训练,从而进一步提升跨栏跑的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在跨栏周期的过程中,步长的分配也会对栏间跑的节奏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规定栏间跑分为三步,第一步要求运动员由跨栏动作过渡到跑步动作,第二步要求运动员在跑步的过程中找准节奏、提高速度,第三步则是要求运动员在保持稳定节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速度,从而为上栏动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具体来说,第一步的步幅应当尽量拉大,第二步的步幅则与平跑状态持平,第三步则应适当缩短步幅,总之要确保三步之间的步幅差距保持均衡状态,相差小于一个脚掌的距离。此外,还应当确保栏间跑技术的连续性与节奏性,结合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选取最佳运动技巧。以运动员的身高差距为例,对于身高超过1.8米的运动员应加快频率完成栏间跑,在跨栏的过程中可以一迈而过;而针对身高低于1.8米的运动员来说则应当保持三步节奏、提高身体重心,控制过栏的动作幅度等。
(1)起跑到第一栏节奏训练。
110米跨栏跑起跑到第一栏的距离固定为13.72米,对于某一名运动员来讲,他的步数也是固定不变的7步或8步,运动员的节奏训练首先是为他在这一段的步频步长稳定性和尽快加速服务,在跨栏运动员的初级训练中,通常会用标志法来培养运动员在这一段的节奏。
(2)栏间三步跑节奏训练。
栏间三步节奏是指运动员栏间三步跑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它是由栏间三步的步长比例、步时所决定的,栏间三步节奏是运动员发挥跑速的关键。一个跨栏周期由跨栏步和栏间跑三步组成,因过栏的需要,构成了与短跑不同的特有节奏。就栏间跑节奏来讲,由于客观上造成的栏间三步不同的步长比例,一般表现为第一步小、第二步大、第三步居中的特点。尽量缩小三步步长的波动差和加快步频,是合理栏间节奏的要求。
栏间跑节奏属于技术中的基本技术,而全程节奏属于跨栏跑中的完整技术。全程节奏是运动员在跨栏跑中发挥速度能力、跑跨结合能力和连续快速过栏能力的综合体现。
就全程速度节奏训练来说,教练员通常使用变换栏高、栏距的跨栏全程跑来帮助运动员形成全程速度节奏感。例如用短距(栏距8.5米,共5-9栏)、等距或超距(栏距9.14米,共工 11-l3栏)。栏高也要视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特别是后半程栏的高度。
(1)栏间跑第一步步长最小,其距离约为1.60米,其任务是尽快地将跨栏动作转变为平跑动作,为栏间跑的节奏和速度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步小的原因在于过栏时腾空时间较长,腾空高度较高,速度下降较大;下栏时膝关节几乎无缓冲,后蹬时无法充分发挥大肌群力量;起跨腿从体侧向前提拉,减小了向前摆动的力量与幅度;后蹬角度大于平跑时的角度。为此,为争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长,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在后蹬时的力量,依靠起跨腿的积极前摆来获得所需要的步长,保证栏间跑速和节奏的发挥;
(2)栏间跑第二步步长最大,其步长约为2.10米左右。动作外形上与短跑基本相近。这是由于此时运动员的跑动已消除了栏架对运动员的影响,运动员的主要精力在努力争取步速上。对于身体较高的运动员来说,即使这样的步长仍短于他们的常态步长,因此“屈蹬”技术在此表现得较为明显,这对于步频的加快和步速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栏间跑第三步步长中等,步长约为1.95米。这与起跨攻栏阶段是紧密相连的、运动员在此时要为起跨攻栏做难备:动作特点表现为,摆动腿下压积极,着地点靠近重心投影点,重心处于较高的位置,起伏不明显,速度达到最高点。
(1)全程跑中首先要过好第一栏,这对于速度的发挥,节奏的建立以及运动员树立自信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第十栏是最后一架障碍,过此栏时,运动员要加快下栏动作的速度,过栏后迅速冲向终点,应建立终点冲刺从第十栏开始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