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基于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指导的安全护理效果评价

2018-12-05 08:03孔爱华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手术床全麻体位

孔爱华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室, 江苏 盐城, 224005)

体位摆放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手术质量的重要保障[1]。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意识丧失、皮肤组织松弛、神经反射受抑制,易因体位安置不当而发生循环障碍、皮肤损害和肌肉神经损伤等[2-3]。研究[4]显示,通过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可以预防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全面落实预防措施对保护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计并应用《全麻手术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以规范全麻手术体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3月全麻手术35名巡回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9月—11月开展65台全麻手术,未使用《全麻手术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设为实施前;2018年1月—3月开展71台全麻手术,使用《全麻手术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设为实施后。纳入标准:手术室工作年限≥1年巡回护士;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者;均理解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器械护士、管理人员;中途休假、外出学习中断者。

1.2 方法

1.2.1 风险评估表编制: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全麻手术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该表包括安置前准备(用物准备齐全、手术床牢固固定、手术床干净平整,3条)、术前体位安置(局部未与金属接触、肢体放置到位、受力点放置减压贴或衬垫、正确使用约束带,4条)、术中体位安置(面、乳房、生殖器、脚趾未受压,管道未受压,遮盖治疗以外部位,不影响操作情况下提醒手术人员勿施压,及时观察受压部位,移动部位重新评估,6条)、术后进入苏醒室(评估是否出现新的皮肤损伤、安置人员4人以上,2条),共计15条。计分方法:未完成(在规定时间内遗漏执行或执行错误)计0分,完成(在规定时间内正确无误执行)计1分,评分越高执行情况越好。

1.2.2 评估表信效度: 本研究邀请2名外科专家、2名手术护理专家、2名管理专家(均为副高以上职称)评审和修改,效度系数为0.84,说明本研究的评估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2次修改后进行20例小样本预调查,获得Cronbach'sα系数为0.78,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全麻手术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信效度符合标准,适用于手术体位风险评估。

1.2.3 培训方法: 于2017年12月进行2个学时理论培训、6个学时实践培训。理论培训于12月月中(14/15号)和月末(30/31号)进行2次,每次1学时,实践培训时间为每周五下午(17:10~18:30),每次2学时,实践合计为6学时。由手术室及麻醉科各方专家作为培训老师,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情景操作演练形式进行实践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手术体位种类、摆放要点、摆放准备、术中观察、评分表条目意义及使用方法。

1.2.4 评估方法: 由2名资深质量控制管理人员,采用跟踪观察方法共同对巡回护士的体位安置情况进行评定,并在相应的方框内打“√”勾选。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手术体位风险防控措施执行情况,采用《全麻手术体位护理风险评估表》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实施前后术后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如患者术后发生压疮、肢体麻痹、局部压痛、眼眶干涩等不适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体位风险防控措施总体执行情况比较

实施前,巡回护士体位风险防控措施执行总评分为(10.66±2.82)分,实施后,体位风险防控措施执行总评分为(13.70±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5,P<0.01)。

2.2 实施前后体位措施具体执行情况比较

实施前,“不影响操作情况下,提醒手术人员勿施压”一项执行率最低,仅为10.77%,其次为“移动部位重新评估”一项执行率为64.62%,“手术床牢固固定”“局部未与金属接触”“受力点放置减压贴或衬垫”“面、乳房、生殖器、脚趾未受压”“管道未受压”5项执行率在90.00%以上。实施后,“局部未与金属接触”“肢体放置到位”“受力点放置减压贴或衬垫”“管道未受压”4项措施执行率达100.00%,仅“遮盖治疗以外部位”“不影响操作情况下,提醒手术人员勿施压”执行率在90.00%以下。此外,实施后除“手术床牢固固定”“局部未与金属接触”“受力点放置减压贴或衬垫”“面、乳房、生殖器、脚趾未受压”“管道未受压”“遮盖治疗以外部位”6项外,其余各项均较实施前的执行情况显著改善(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体位措施具体执行情况比较[n(%)]

2.3 实施前后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

实施前全麻患者体位相关不适症状总发生率为23.08%(15/65),实施后降为2.82%(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1),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手术安全既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更是衡量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5]。全麻手术由于患者意识不清、体位受限、局部受压时间较长等因素,易增加患者手术风险[6-7]。因此,全面执行体位护理对保障患者安全的具有重要意义[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未使用体位风险评估单前,巡回护士在体位措施总体执行上评分仅为(10.66±2.82)分,其中“不影响操作情况下,提醒手术人员勿施压”一项执行率仅为10.77%,“移动部位重新评估”一项执行率为64.62%,仅有5项执行率在90.00%以上;而在使用体位风险评估单后,体位措施总体执行评分为(13.70±2.20)分,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有4项措施执行率达100.00%,13项执行率达90.00%以上,说明使用体位风险评估单可有效提高巡回护士体位护理措施的执行率。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所制定的体位风险评估单将体位护理详细划分为安置前准备、术前体位安置、术中体位安置、术后进入苏醒室4个部分,充分考虑每个环节提出相关措施,每一条措施均是根据体位所致并发症提出切实预防措施,简单明了,查对清晰,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保障了体位护理的有效实施。

由于全身麻醉手术中机体负重点、受力点转移到各个受压支撑部位[11-12],而受压部位随着受压时间的延长,血液循环不畅、皮肤摩擦力增大,又处在低垂位置,容易血液淤滞,极易因受压时间过长导致局部压疮、压痛、远端肢体麻痹[13-14]。为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将手术床干净平整、受力点放置减压贴或衬垫、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情况下防范重点部位受压、移动部位重新评估等措施纳入评估单,可以更好地加强受压局部的管理和观察,使术中受限体位得到更好地安全保护,有效解决实施手术体位安置不合理、观察不到位、变换体位不安全等问题[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体位风险评估单后,术后体位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表明体位风险评估单的应用,使手术患者体位不适得以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体位风险评估单可有效提高巡回护士体位护理措施的执行率,既可以使手术过程更规范安全,还可以更好地加强受压局部的管理和观察,减少术后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手术床全麻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MAQUET 1131型手术床维修故障3例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特制交替充气式床垫预防颅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优势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野战便携式可折叠急救手术床的研制*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