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瑜, 陈 辉, 丁敏芳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骨伤康复科, 福建 福州, 350003;2.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试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3)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我国人群发病率约为951/10万,多发于20~50岁,且有低龄化趋势。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临床症状[2],患者往往因腰腿痛难以忍受而心烦意乱,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本研究通过中医外治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本院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经CT或MRI确诊,采取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相结合的原则;②L4~L5、L5~S1单节段或双节段突出或膨隆,且有腰腿痛症状;③突出物前后径不超过0.5 cm;④能坚持治疗者;⑤对本课题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脊柱炎症性病变,如结核、类风湿、强直性病变;②脊椎各部位骨折;③心血管疾病;④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皮肤病而影响手法操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46±5.67)岁;平均病程(8.90±5.20)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38.52±6.93)岁;平均病程(9.10±5.90)个月。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治疗。⑴针刺取穴:L3~S1夹脊、秩边、阳陵泉、委中穴。腧穴定位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针灸学》[4]第九版。⑵刺法:①夹脊穴:缓慢向椎间孔方向45°斜刺进针1.5~2.5寸,以患者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②秩边:直刺进针后再向环跳穴方向斜刺,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大腿外侧足少阳胆经循行,然后回针沿膀胱经直下,行针达到明显的酸胀感后留针;③阳陵泉:缓慢直刺约1.0寸,得气后留针;④委中:直刺0.5~0.8寸,轻度提插至得气后留针。⑶操作方法:常规针刺,针具采用苏州产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30号,1.5寸),直刺1.0~1.5寸,行提插、捻转得气,留针30 min。期间每隔5 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治疗1次/d,6 d/周,14 d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外治方法。①穴位贴敷治疗:取穴:L3~S1夹脊、秩边穴;具体操作:用消炎止痛膏调舒筋止痛水,贴敷于患者腰部穴位,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于穴位,最后胶布固定。②中药烫熨治疗:取穴:L3~S1夹脊、秩边穴;具体操作:用加热后的中药烫熨包置于患者腰部穴位,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1次/d,6 d/周,14 d为1个疗程。
观察2组治疗前及疗程1个疗程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和JOA下腰痛评分[5]。①NRS评分:患者被要求用数字(0~10)表达出感受疼痛的强度,通常可用疼痛与睡眠的关系提示疼痛的强度,若疼痛完全不影响睡眠,评为4分以下,为轻度痛;若疼痛影响睡眠但仍可自然入睡,评为4~6分,为中度痛;若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睡眠中痛醒,需用镇痛药物或其他手段辅助帮助睡眠,评为7~10分,为重度痛。②JOA下腰痛评分: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顺利完成研究。治疗前,2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疗程后,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2组JOA下腰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传统西医治疗方式以药物和有创手术为主[7]。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较快并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但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不适,严重时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此外,有创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医外治配合针刺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疗法,中医外治护理因其风险小、无创伤、副作用少、费用低、疗效显著等特点,具有独特的疗效,突出中医药特色,易被患者接受。其作用原理为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药性渗透腠理、循经深入,到达病灶深处,从而达到祛风、除湿、通痹、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8]。由结果可知,中医外治配合针刺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范畴,中医认为人体出现"腰痹、伤筋"之病,必因筋脉经络受损、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多为神经根炎症所致,研究[9-10]证实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后,受压迫的髓核流出糖蛋白、组胺等对无神经束膜屏障的神经根产生强烈刺激,导致神经根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等,故引起剧烈神经痛。中医外治方法多样[11],本研究中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膏药直接贴敷于相应的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穴位疗法。宋代《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探讨了中药贴敷治疗的机理。穴位贴敷药物为中成药消炎镇痛膏调和舒筋止痛水,舒筋止痛水是在传承全国骨伤著名中医林如高、王和鸣教授的学术思想基础上由本院自主研制的,均匀涂抹后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穴位贴敷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和表面病灶,扩张血管,改善血流,使药物透过肌肤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消炎排脓、发挥药效的作用。此外,采用中药烫熨疗法,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中药烫熨疗法刺激局部经络腧穴,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进一步配合针刺疗法,通过针刺腧穴,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和韧带的紧张牵拉感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优于常规的针刺治疗,但是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力进行调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的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腰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重点在于预防,减少积累伤,患者平时需加强腰背肌训练,提高脊柱的内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