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孔杏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应该首先从做好教学设计开始。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科思想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自我评价环节被忽视。笔者以为,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总纲。高效的课堂教学起源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来完成。
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学科思想指向,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体现学科思想内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晰学科的本质,以学科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积极挖掘学科本质的魅力。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落实学科思想,要求师生共同探讨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编者选取这一内容彰显了怎样的学科思想。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上升为“教育”,才能体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学情分析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分析学生的能力基础。只有把学情分析透彻,准确预测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才能达成正确的课堂预期,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找到解决实质问题的最优策略。学情分析越完备,课堂生成度就会越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度也会越高;反之亦然。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展思维水平,主动发现知识关联,在师生互动中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我们在学情分析中要强调尊重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关键在于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认真研究、细心观察,运用恰当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到达“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合作、对话、探究、交流,在“质疑”和“挑战”中提高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实验和操作的能力、采集有效信息和进一步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本身也是教学活动之一,教学设计中重视教学评价,能够有效监控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找到下一步改进的措施,对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教学评价就能主动调节教师教学行为,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是非常独特的,无人能够替代。学生的知识体系、课程意识、学科思想,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在这一习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感悟,这是学习动机内驱力的体现,也是学生潜能的最大释放。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教育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发现差距、自我调整。学生自我评价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能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学习状态,客观地分析自己在班级群体中的位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科实践为导向,倡导深度教学,培养学科思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以及备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