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基于新旧动能转换视角

2018-12-05 23:22
北方经贸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第二产业产业结构

张 群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130)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所谓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使得生产力要素增长与经济发展目标、重心等因素相符合的特殊类型。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则是以经济发展模式为导向,辅之以低碳经济理念的高度理论概括。

山东作为主要的经济大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为了探究低碳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动力条件,保证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必须对山东的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碳排放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山东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一、山东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山东省多年来GDP以平均每年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同步增长,造成能源缺口越来越大,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在继续增长,根据《1990-2014年山东省碳排放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2015年《山东统计年鉴》)可以看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近年来由于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经济增长率也表现出了放缓的趋势,所以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不能兼顾经济增长与减排的关系,亟待转型。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山东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有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发展。尤其是能源消耗大的重化工比重很大,服务业发展缓慢,占比较低。据2015《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华东各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显示,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最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5%,其他省份相对较低,约占40%。山东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不足40%。山东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由于三种产业的发展方式不同,碳排放也不同。山东第二产业的碳排放明显高于一、三产业,第二产业在工业发展道路上投资大、能耗高,排放量大。同时,第三产业的交通、仓储、邮政等产业的广泛发展,导致碳排放增加。但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的碳排放比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要小得多。转变第二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第二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三)能源结构单一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公布的系数中煤炭的碳排放系数又是最高的,为0.79,山东省高碳型的能源结构严重阻碍着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2014年山东省煤炭消费量为39561.7万吨,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比例较高,2014年达80.75%。

尽管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中国的水电、核电和风能消耗占能源消耗的8.9%,而山东的消耗仅为1.38%。虽然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较低,但山东低碳能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山东拥有3100公里海岸线,占全国约1/6,风能密度大,年平均风速高,近海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在山东也是一个优势。在该省,近三分之二的地方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5000兆焦耳/平方米,相当于标准煤731亿吨。开发好这些清洁能源是山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突破口。

(四)技术水平低,能源强度高

能源强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能源强度,又称单位GDP能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为产生单位GDP而消耗的一次能源量。近年来,山东省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005年为每万元标准煤1.28吨,到2013年下降到0.80吨标准煤,下降37.5%。在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中排名第12,能源消耗效率中等,与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仍有差距。单位GDP能耗高,地区差异大,对2014年山东17个城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比较分析表明,莱芜、淄博、枣庄、聊城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基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低碳模式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为了实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部门的份额不断增加、各个劳动生产率不同的产业部门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当前,我国的主导产业依然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重大份额,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由于第二产业产出大耗能也大,为此应该要加强二三产业之间的要素流动。

山东中、西部等市的低碳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主要是由于传统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改造传统产业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是当务之急。同时这些市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偏差,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改造,以资金投入支持新技术的创造发明,并尽快应用到实践中去。以第三产业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突破口,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二)基于能源结构——风能、核能为主的新能源模式

低碳化是能源利用结构调整的长期方向。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成为绿色转型绿色增长的大趋势。东部沿海等地市经济发达,低碳发展水平较高,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丰富的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同时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与国外交流较多使得技术水平较为先进,新能源建设起步较早,先天优势明显,以风能和核能为主的新能源基地正在逐步建设。例如,在青岛等地,沿海风能的优势被用来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厂,而陆上风力发电则在东营建设。

(三)基于能源强度——技术带动模式

能源强度是指的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有着“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能源利用率低下,导致山东省的能源强度较高,能源利用率低下。技术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对于改善山东能源强度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山东低碳技术已不能满足实现低碳经济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必须发挥政治层面协商的作用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减少这些障碍的影响,并积极促进低碳技术的引进。

(四)基于经济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模式

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发展市场导向型的绿色低碳经济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绿色低碳经济具有比较突出的市场外部性特征,因此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黑色、高碳经济的规定和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缺乏政府的严格约束,就会发生“工地悲剧”,如果市场对绿色低碳技术及产品的需求不够强劲,绿色低碳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市场方面,从生产、分配环节做好市场的创造和引导,从交换和消费环节做好市场的服务,做到三管齐下。政府方面,制定好政策法规,对碳市场等新兴产业模式提供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对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配额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搭建为企业进行低碳交易的平台,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借助市场的力量达到企业能够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第二产业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湖南省地方标准《日用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的编制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中AP选择方法研究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在工程中应用及效果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