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秋月
(贵州民族大学,贵阳 550025)
近期,笔者认真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等书籍,书中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许多经典论述。阅后感觉字里行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时代人才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有非常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并高度重视国家的人才建设工作。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忧国忧民,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励精图治。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的人才建设现状,精心谋划我国人才工作的当下与未来,表现了治国理政的高超谋略和政治智慧。论著中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发展和创新,提振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人才建设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思想丰富而深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军队、国防、航空航天等方方面面的人才工作。强调的是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人才,方方面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要有效使用人才,培养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好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等等。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和论述成为我国新时期各个领域狠抓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令笔者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捷高效取决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把人才看成是第一资源,表明党中央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升了人才的社会地位,是当今人才的福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人;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其中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是指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显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死”的物件,劳动者是能动的方面,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劳动者的存在和作用,就无从谈起生产力。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与贡献,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重要论断并没有否定劳动者的作用之意,相反,是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科学技术的思想。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并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极大地改变着世界,从实践方面证明了邓小平的论断是科学而准确的。可这当中起根本作用的还是劳动者,是人才。人是万物之灵,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还是科技成果的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事实证明,在这科技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劳动者的人如果没有什么能耐,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很难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劳动者不断提升素质,需要涌现千千万万的人才。而每个人都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练就优良的意志品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这样才能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贡献力量,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海洋、矿藏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可见,资源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资源既有物质的要素,也包括了人的要素,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源于人的要素,从资源的角度反映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就告诉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既离不开自然物质资源,也离不开人的资源。如果没有人类对自然物质的开发利用,自然物质对人类就没有什么意义,就没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进步。因此,人也是一种资源,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的核心。人有形形色色,人也有有才与无才之分,还有才能大小区别。所以,同样是人,不一定都堪称人才。一般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样说来,人才又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既把人才与非人才区别开来,凸显了人才在“人力”这种资源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人才是各类资源中的根本。对自然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人,更离不开有才能的人。所以,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依靠人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中共历史上在对待人才问题上出现过偏差甚至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狠抓人才工作,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等方式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千百万人才涌现出来,一段时间那种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正是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及其作用的发挥,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但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对人才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人才不够等问题。比如,一些单位在干部选拔上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一些部门的领导嫉贤妒能,害怕有才的人超过自己,压制人才;一些组织的负责人不能正确地看待人才,对人才求全责备,要求太高,容忍不了人才有一点缺点;有的组织机构不能用好人才,不能让人尽其才。上述现象的存在伤害了人才,抑制了人才的作用,也浪费了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看成是第一资源,极大提升了人才的社会地位,是各行各业做好人才工作的理论基础,将有助于人们端正对人才的认识,确立科学的人才观,有助于全社会重视人才工作。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人才的社会地位提升,必将促进全社会逐渐形成奋力成才、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有助于增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的信心,特别是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也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从小确立报国志向、努力学习锻炼成才,更多的优秀人才将脱颖而出。国家人才的政策环境好了,许多留学海外的人才也放弃在海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选择回国为国服务。比如,2001年国家人事部出台《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旨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吸引、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把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作为开展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的重点,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报酬、申报项目、职称和职业资格评定、知识产权保护、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出境和居留便利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二五”规划》,把实施专门项目“千人计划”等作为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了几十万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选择回国就业,留学回国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才政策也好,对其他国家的人才也会产生吸引力。这样一来,国际上很多优秀的人才也会选择到中国发展。事实上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谋发展。我国人才资源越来越丰富,成为推动中国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海量信息传递快捷,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个国家都重视人才,都想依靠人才谋求国家的发展,我国也是一样。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将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才问题,端正对人才的态度,确实把人才当成最宝贵的资源,落实好党中央的人才政策,提供人才可以施展的平台,注重创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氛围。这必将调动各级各类人才劳动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才报国富民的雄心壮志,促使人才充分挖掘潜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在各自奋斗的行业与领域努力工作,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此,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编.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内部印发学习)[Z].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