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华
(山西大学,太原 03000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克强在201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越多,未来的发展后劲和空间就越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后来技术对于先前技术的继承和改进,技术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制定适合企业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成为现代企业关注并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推陈出新,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条衔接紧密、具有企业特色和独创性的技术发展轨迹,这也是企业创新思路和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的再创新不能单单依据某一项技术展开,也不会只使用某一项技术专利得以实现,这些技术相互关联,继承并发展。相反,再创新过程需要企业和研究人员对该企业的技术发展脉络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即企业从无到有过程中技术发展如何推进,企业创造了哪些具有重大贡献并在后续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核心技术[1],在这一主干上迸发过哪些对后续创新有启迪作用的思想和交流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了解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并从根本上加速企业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着力点和切入点,沿着一个有价值有前景的方向深入探索,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获取更大的利润提供创新战略坚实基础。
为帮助企业有效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获得一个清晰简明的技术发展脉络,基于专利引用形成的专利引用网络,结合路径发现方法呈现企业技术发展之路。专利作为技术直接有效的载体,其国内外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专利的申请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了一个良好的上升发展态势,专利以其独特的继承性和累积性形成了领域或行业的专利引用网络,良好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众多技术发展研究都由此展开并在此得到验证。通过专利数据进行企业技术发展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获取相对有价值有参考意义的结果,即选择企业技术相关领域,获取专利数据,通过软件处理和转化,使用轨迹发现工具和方法绘制出该企业涉及的技术图谱,就能通过有效解读和分析整理思路,制订发展创新计划。
专利引文分析是专利计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引文分析方法应用于技术领域实现专利引用的计算分析和总结。最早,Garfield通过研究绘制了DNA领域的发展历史网络图谱[2]。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变化,考虑到结构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观性、不完整性以及不确定性,从网络的“整体连通性”出发,Hummon和Doreian1989年提出了主路径方法[3],这是一种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用来发现和识别技术发展轨迹的重要突破。主路径发现主要涉及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在一个引文网络中,通过三种方法包括搜寻路径连接数、搜寻路径节点对和节点对规划数计算遍历数,这些遍历数视为每个连线的重要性指数,这一步需要将一个二进制引用网络转化为权重网络;紧接着,使用深度优先算法或其它搜寻算法来构建主路径。这一方法提供了引用网络中最为重要的一些轨迹,即我们所寻找的企业技术发展的核心脉络。国内外运用专利引用网络进行技术发展轨迹探析的研究也随着发现方法的不断改进呈现良好的研究态势,国内杨中楷可以说是国内专利主路径研究的关键人物,他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为例进行了技术轨道识别分析[4];2005年,Verspagen将方法移植到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并进行拓展,他结合专利引用数据理清了整个技术的发展进程[5]。
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是国内外权威的专利数据获取途径,通过人工检索式输入可以获取较为全面的企业技术相关专利数据。通过Pajek等软件将处理将数据转化为专利引用矩阵,计算出各个专利节点的遍历权值,进而得到企业技术发展轨迹。虽然经检验,不同的计算方法获得的最终轨迹多少有些不同,但企业技术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做出重要贡献、对后续技术创新仍有重要作用的专利基本涵盖在最重要的路径上。在获取发展轨迹后,可以从中客观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了哪些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新,企业的技术发展走向目标何在等信息,通过详细分析和解读,这些情报将会在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制定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企业技术的发展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直观体现,站在企业技术发展的宏观角度,结合改进方法获取技术反战轨迹,对该企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历程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和正确解读,将会为企业未来创新提供有依据、适合企业发展并具有挑战性的战略规划,从根本上保障并加速企业科技提升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贤文,刘则渊,侯海燕.基于专利共被引的企业技术发展与技术竞争分析——以世界500强中的工业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0,(4):127-138.
[2]Garfield E.,Sher I.H.,Torpie R.J..The use of citation data i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R].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philadelphiapa,1964.
[3]Hummon N.P.,Dereian P.Connectivity in a citation nerwork:the development of DNA theory[J].Social networks,1989,(1):39-63.
[4]杨中楷,刘佳.基于专利引文网络的技术轨道识别研究——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领域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9):311-317.
[5]Verspagen B.Mapping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s patent citation networks: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fuel cell research[J].Advance in Complex system,2005,(1):9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