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丽,李 俊
(楚雄师范学院东校区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造成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老龄人口逐渐增加这个现实面前,我国积极应对,大力培养人力资本,另辟老年人就业岗位,并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产业,拓展老龄化产业链条;不断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使不同年龄和社会阶层的人均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据新闻网统计,2015年,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2.2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6.2%,已高于国际水平的2.5%,老年人口数量仍在逐年增加,且老年抚养比达14.3%。近十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高峰日渐到来。并且,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5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与老龄化逐渐加剧同时产生的,是我国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减少。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绝对量已达到了连续第5年下降,且这种不断下降的趋势还将继续持续。另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50年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较目前减少超过2亿。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逐渐增大,且达到了一定规模。为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的减弱,环境恶化以及城市污染的加剧,老年人疾病率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医疗消费。然而当前,我国关于老年人的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仍不健全,财政对医院的转移支付机制也不完善,相关机构对医院的监督力度也较小,造成医护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往往根据自身专业知识与信息优势,给老年病人开中高端的高消费药物。并且这种现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也更加凸显,这就使得城市的医疗消费居高不下。而部分老人的当期收入也无法支撑高额的医药或医疗器材的费用,从而诱致当期老年人口的跨期医疗消费现象发生。
有效的劳动力供给是确保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相反,劳动力不足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高于城市,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下降。而农业从业人员的减少,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下降,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农村老年劳动力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农业劳动力对于现代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用率也偏低。这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当前我国三大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劳动者需要持续重复的加工生产,这对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的要求较高。而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较多,且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素质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弱化,体力、脑力也在逐渐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再加上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对有文化、懂技术、掌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较大需求。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适龄劳动力减少,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劳动力资源优势减弱,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也制约了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减少,多以纳税人数量也就相应降低。而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必然会加大企业的税收力度,用以增加财政收入。这虽然是对传统税收政策的调整,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并且,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政府也会加大社会服务的财政支出,包括养老、卫生、医疗等。然而,老年人较高的抚养比,会降低储蓄率,造成社会投资资金供给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食品加工、纺织等初级行业,以及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财政支出可能会无法跟上,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也不利于社会未来高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要义应是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发展老龄服务产业。具体而言,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鼓励和扶持老龄人口用品产业,培育老龄用品和提供老龄服务的龙头企业,包括老年人所需的日常用品,如助听器、服装、拐杖、食品和轮椅等,以及专门为特殊老年人使用的给类产品,包括康复辅具、电子呼救设备等,并致力于打造相关知名品牌,让老年人享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第二,发展老龄教育、旅游和文化娱乐产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由专门人员举办一些能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的健体活动,包括广场舞、唱歌和社会公益等,增加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大力开发老年人旅游项目,在旅游线路、时间安排、收费标准、交通工具、饮食住宿、文化娱乐等方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消费与财务状况,推出适宜的旅游线路和服务项目,促进旅游业发展。第三,发展康复、医疗、保健等医疗救助“银发产业”,例如可兴建养老院、老年大学等,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力度,对老龄人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严格把控老龄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资质,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多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不足,为此我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高附加值、长产业链与强带动效应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制造等,替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国家经济快速稳健发展。并且,老龄社会对技术创新提出得更高要求,促使节约劳动力方面的创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在实现低成本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从而解放更多劳动力。例如,可以加大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等实体产品生产领域的技术与资金投入,通过机械化生产解放更多劳动力资源,将其配置到逐渐扩大的第三产业当中,在提高农业和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逐渐提高服务供给领域的知识密集程度,以此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应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保证第一产业的稳定占比基础上,升级传统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三大产业的贡献率。首先政府应大力培养农业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改造农村地区的贫瘠土地,研发新型种子,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在此过程中,还应借助互联网对农村地区进行区区域管理和监测,通过规模化生产、销售,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发展新兴服务产业,如绿色食品、智能家电、休闲旅游、科技服务等,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战略性产业的强力发展要求,并不断加速创建新型的服务业生态系统。另外,我国应不断夯实已有的基础设施,并加大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力度,逐步升级传统物流产业的配套设备,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并由此带动餐饮、交通、酒店等相关旅游服务行业升级。
对于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带来的部分岗位劳动力短缺状况,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必要时应出台相关劳动力优惠政策,通过大幅度的就业优惠,促进人口内部竞争,从而填补空余劳动岗位。具体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就业情况,推行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优惠政策,如为在特殊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劳动者提供住房、落户;为草根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支持;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安排正规就业,并提供社保优惠等。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借助各大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优惠政策,让更多劳动者了解并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国家正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空余劳动力岗位的重视,通过增加薪资、福利等优惠措施,吸引在发达城市就业的人员回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填补当地的空余岗位。同时,应丰富各地区各领域产业,重点带动新型服务业发展。
[1]左 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基于劳动力人口供给减少的角度[J].西部金融,2016(12):31-33.
[2]元佳珺.简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9(18):90.
[3] 毕玲娜.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