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宁夏中卫市第一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3.宁夏中卫市常乐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7)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子系统,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与国民经济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教育因子[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职业培训相关的改革也在被推进。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2]。而专业技术资格类考试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也正在朝着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专业技术资格类教育培训机构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找准定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强调重点由量向质的转变,也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由以往注重人才培养数量扩张的职教大国向以内涵发展为驱动的职教强国转变,逐步形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成熟稳定,服务力、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职教强国形象[3]。职教强国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专业技术人员是构建职教强国的有生力量,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机构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场所,我们应该时时了解其发展状况,使其适应时代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1100多万人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257.8万人取得资格证书。取得资格证书的人数比2016年多50多万人。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共有2620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比2016年年底时的数据多了200多万人。截至2017 年底,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8071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31万人。2017年全年共有1473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1199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43万人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2018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表明,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指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凭证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职称指以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为凭证的专业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从需求角度看,近50%的市场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要求,同比下降近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30%以上,对专业技术职称有要求的占17.6%。从供给角度看,近50%的市场求职人员具有一定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具有一定技术等级的占32.2%,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占16.5%。通过供求关系对比看,各技术等级或者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65。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等级、高级技师、工程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42、2.39、2.24、2.04。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市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于供给,并且中国正处在国家战略的转型阶段,需要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服务于建设科教强国、制造强国,这必然也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也将更加规范,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
据统计,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约有140万家,其中,年营业收入在35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教育机构有120万家,占86%;年营业收入在350万—1000万元的中型机构有15万家,占11%;中小型教育机构总计占97%。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出极度分散的市场格局,形成了“大市场、小公司”的现状。其中涉足职业教育的机构达8 万多家,工程建设业及财务金融业培训机构各达2 万多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的生存状态较其他行业企业好,营业收入稳定,但大多小而散,多以区域发展为主,形成连锁规模发展的机构相对较少[4]。这些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业务均含有专业技术资格类考试的相关培训,由此可以发现,专业技术资格类考试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并且正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的问题。
专业技术资格类考试教育机构大多是以连锁或者加盟方式存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模式。机构总部和各分支机构之间互动沟通较少,各分支机构自负盈亏,由此导致彼此之间信息的沟通时效性大大降低,降低了机构内部之间的办事效率。另外,由于专业技术资格类考试教育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对于加盟者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全面的考核,导致加盟的分支机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最终不能使总部的一些管理措施和方案达到最大的效用。现有的培训机构虽大多为全国性的连锁教育培训机构,但是大多数培训机构的总部和其分支机构各自经营管理,没有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制度建设。由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全国组织的统一考试,只要符合条件者均可报考,另外从事专业技术类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但是培训结构之间却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在经营过程中会导致分支机构与总部产生生源冲突、利益冲突,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
多数培训机构都不具备自己独有的培训师资团队,大多是根据培训讲师的行业知名度、授课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参训者的反馈,来选取合适的培训教师。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的参训者比例逐渐提高,优秀的培训老师为了获得更高的知名度,更加看重机构的品牌和信息化服务的平台设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强调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5]。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类资格考试内容也逐渐与实际操作技术密切相关,对相关的培训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培训研究团队,对专业资格考试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形成优势。由于多数培训机构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在选择培训师资时,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报酬偏低的、培训效果一般的培训讲师。
大多数培训机构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培训老师现场授课为主,没有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互动式教学。培训课程班型设置单一化,没有结合客户不同层次需求,导致部分客户流失。授课内容还是主要以考试教材内容为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专业技术性人才更加注重其在现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应不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为支撑,而要将现场的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专业培训机构应注重培训内容的推陈出新,这对于考试参与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训机构应该加强机构总部与各地分部的沟通,建立单独的运营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管理机制的构建。2015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不同层次人才[6]。培训机构可以借鉴我国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模式,推动自身趋向集团化构建,改变单纯的加盟合作模式,使机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制定统一的管理模式。继续保持加盟合作模式的培训机构,需要加大机构总部对于各个加盟商的有效监管,防止各分支机构在管理运营时为了盈利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损害公司信誉。
每个专业资格考试者的基础以及对于实际技术的操作熟练程度会有差异,因此培训内容要考虑不同参训者的需求,对培训课程进行差异化设置,给不同需求层次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针对基础薄弱的学习者,可以制定只针对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班型;对于年龄偏大的学习者,其记忆能力在逐渐下降,可以研发有效的记忆课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对考试内容进行有效记忆;对于不熟悉现场实际操作技术的学习者,可以专门开设技术模块的讲解课程。
增强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不再单纯以现场授课为主,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络直播和录制平台,形成信息化的培训体系。由于参训者遍布全国各地,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地址不固定,流动性较强,让所有参训者都能及时有效地参加现场课程学习很难做到,而网络课程更方便参训者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发挥其更大的效用。
培训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教研团队,加强对考试内容的研究,制定适应考生的教辅资料,提高参训人员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可度,扩大培训市场的占有率。培训机构应该对培训讲师实行学员淘汰制。在每个培训讲师授课结束后,对每位参与培训的学员发放讲师评估表(评估表内容: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认真程度、课上互动情况、授课态度),对于学员评分较低的讲师要及时淘汰。
随着消费者自主选择能力的增强,更多的考生看重的是机构的服务质量、品牌和口碑。口碑是基于参训人员的口口相传,从而吸引其身边的朋友、同事,甚至是其所在企业的关注,因此培训机构应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品牌的推广不再只靠纸质的广告宣传,更要注重网络平台的宣传,培训机构应不断提升网络课程的质量,加大对网络平台的投入。网络课程的消费群体现在占培训机构参训人员的绝大多数,所以网络学员的反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品牌的推广及其重要。
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人才的供给端,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因此,实现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供给和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供需平衡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