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行人违法穿越道路,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综合来看,国外及其他地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治理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
合理的步行出行尺度是前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支撑,如芝加哥、名古屋、维也纳等城市道路面积率均在20%以上,保障了行人小尺度出行空间;科学的交通一体化设计是关键。城市片区规划中建筑、交通、产业等紧密结合;适宜的行人安全防护是重点。诸多道路通过提供行人安全空间、降低车速等措施保护行人过街,如交通宁静化、交叉口小转弯半径等。
各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首先强调了对行人的保护,特别是在无信号的人行横道上行人具有绝对的优先权。在保护行人优先权的前提下,国外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合法的行人过街行为。例如新加坡《道路交通规则》明确规定了行人使用人行横道的空间、时间、使用方式和行人过街违法行为。
各国对行人违法过街行为处罚以行政罚款为主,并且额度普遍高出我国10倍以上,行人违法成本相对较高。此外,行政拘留、记入诚信记录、纳入犯罪等措施也经常被采用。
注重国民基础安全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不将交通安全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并加以长期系统的训练和强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注重交通违法后的再教育,对纠正行人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处罚行人闯红灯方面,新加坡也有相关规定,若在禁止穿越的地方横穿马路或在十字路口闯红灯,警察可对行人处以20至70新元(约合100-300元人民币)罚款。不过,在规范行人正确过马路方面,新加坡交通法规所涉及的因素远不仅仅是罚款。
根据新加坡的交通法规,不遵守交警或交通灯指示,或在人行横道绿灯亮时不按指示方向过马路,均为违法。如果行人所在位置50米范围内有人行横道或天桥、地下通道,过马路必须使用这些设施,否则即为违法。道路上的护栏或绿化带等隔离设施,也禁止穿过或翻越。
新加坡鲜有行人闯红灯,机动车速度较快是原因之一。由于路网密,交通体系设置合理,并采取总量控制、收取拥堵费等手段调节,即便在高峰时段,高速路上的车流平均时速也有62.5公里,主干道路高峰时段的平均时速为28.5公里。一般行人面对呼啸而来的车辆,都不会轻易乱闯红灯。
此外,十字路口和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也减少了行人违法过马路的行为。接近路口的转弯车道提前分流;有些道路虽然并非十分宽阔,但也会用不止一组红绿灯控制,让人分段通过马路;一般间隔不远处就设有行人路口,并尽量让这些红绿灯同步,以照顾车辆的通行;中间隔离带设有小岛形的缓冲区域,让行人在无法及时通过马路时短暂逗留,而且行人缓冲区域的大小会根据需要调整。这些设计都尽可能兼顾行人的习惯和车辆通行的需求。
新加坡的交通体系设计经过多年优化,已经比较合理。但即便如此,陆路交通局从2005年以来还是找出了100多个“黑点”。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也会发起网上调查,邀请市民列出需要改进设计的具体地点,提高便利度,以分流地面红绿灯的人流,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新加坡除立法用罚款来促使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文明外,也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严格执法。
在加拿大,行人被视为处于弱势的一类道路使用者,其安全尤其受到重视。交通法规规定行人有优先过路权,交管部门通过宣传教育和交通设施着力保护行人安全,增强行人安全意识。而那些违章乱穿马路的行人,则可能受到重罚。
行人的安全,尤其是过马路的安全事关每个道路使用者。在加拿大的交通安全法规和宣传教育中,行人被告诫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守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注意左右观察,特别是转弯车辆,与驶来的机动车驾驶人和骑自行车及摩托车者有眼神交流;机动车驾驶人被告诫要遵守交通信号灯,左右转弯时观察周围行人,避让正在过马路的行人,与行人有眼神交流。
多伦多市警察局负责交通安全宣传的克林顿·斯蒂布警官介绍,保障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每个道路使用者相互配合,遵守交规。“你一定要跟其他的道路使用者进行眼神交流,以便知道每个人在做什么,留意在通过路口的行人和针对行人的交通信号,这样有助于让人们为你将要作出的行动做好准备。”
加拿大供行人过马路的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不太多见,人行横道和行人交通信号灯是保护行人安全过马路的有效设施。
在人流不太繁忙的路口,行人过街信号灯的灯柱上会设置供过街行人控制的按钮。只有行人按下这个按钮,信号灯才变成可以过马路的小人图案。在比较安静的路口,控制交通的设施是路口一个写着大大的“停”字的红色指示牌。机动车必须在“停”牌前完全停下,让行人先过马路。更加僻静的路口连“停”牌都没有,但如果行人表示要过马路,通常情况下过往车辆都会减速停车,礼让行人。
从小培养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良好的公民素质,加上方便而人性化的交通设施,让加拿大人在过马路这件事上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该走就走,该停就停,人车通过十字路口井然有序。
不过,行人违章过马路,可能面临处罚。加拿大各地的罚款标准有所不同,在多伦多罚款40至100加元(约合200-480元人民币)。而在哈利法克斯,如果行人不按行人过街信号灯控制按钮就随意过马路,没有让迎面而来的机动车有机会停下来,可能被罚款最高近400加元(约合2000元人民币)。
不过加拿大在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计划时,对增强意识和宣传教育的重视更甚于执法行动。
在英国的交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人被严格保护,然而行人如果不分场合乱闯,也会给交通带来混乱。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英国设计了不同种类的人行道。
第一种,在公园和居民区附近等行人较多的路上画有斑马线,而且斑马线的两端立有不断闪烁的黄色球状灯柱。在这种情况下,过往机动车的驾驶人会停下车,等待行人通过斑马线。
第二种,在交通比较繁忙的街道上过马路则是另一种人行道,英国大多数的十字路口属于这种类别。街道两边有红绿灯控制设备,过街的行人在按下按钮后需观察马路对面的红绿灯。在马路对面变为绿灯的同时,控制设备会发出“嘀嘀”的声音,此时行人可以通过马路。
第三种,人行道设在交通并不算繁忙的地区,街道两边没有交通信号灯,因此行人需要观察按钮上方的行人交通灯。在它变为绿灯的同时,控制设备会发出“嘀嘀”的声音,并有显示绿灯的倒计时秒数,在这个时间段行人才能通过。
第四种,在部分街道行人可以借助“安全岛”安全的过马路。“安全岛”是在路中间设置的一块两边有障碍物的安全地带,可以供残疾人士或婴儿车在过马路途中做短暂停留,不少行人也选择从这里通过马路。在安全岛的两端没有信号灯需要等待,只要没车或自认为车速够慢就抢先通过。
第五种,在学校等场所附近,行人在早高峰过马路时,有身穿反光条外套、手持标志牌的交通疏导员站在路口,帮助老弱病残过马路。英国2000年更新的交通法案赋予交通疏导员极大的权力。当他们出现在马路中央并挥舞标志牌时,除了特种车辆以外的一切交通工具必须停止,让行人优先通过。
当然,无论在哪种人行道上,英国交规的理念都是车辆主动避让行人,车辆只要到了街口,总是自然而然地降速,看到行人,驾驶人的第一反应是踩刹车让道。一般情况下,车辆闪灯是让行人先行,行人最好快速通过。而驾驶人鸣笛时,通常意味着应该让他们先行或者提醒行人在穿越马路时违反了交通法规并且直接影响到了交通安全。
行人观察车辆和交通信号只是保证安全过马路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专心才能确保不发生事故。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经过路口时,有11%的行人用手机听音乐,7%的人在发短信,8%的人在通话。而发短信的人比常人忽视红灯的几率高了近四倍且通过路口的时间长两秒,听音乐的人通过路口前看路的几率也会下降,这些都将增加遭遇车祸的危险。
链接:德、美如何处罚闯红灯行为
在德国、美国,行人闯红灯后果很严重,因为这可是与个人信用挂钩的。在德国,你要是闯了红灯,别人可以长期贷款,你却不行。别人的贷款利率是5%,你的就得10%。因为你闯了红灯,是一个危险的人,生命有可能随时不保。在美国,各州对闯红灯者罚款2~50美元,数额虽不大,但处罚记录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中。在澳大利亚闯红灯,一般罚款200澳元。在新加坡,闯红灯情节严重是要坐牢的,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第二次、第三次闯红灯,最重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