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孝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吴忠分行,宁夏吴忠75110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主要依靠贷款拉动经营规模的盈利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倒逼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商业银行必须正视挑战、抓住机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等来加快转型,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最早是由谢平教授(2012)提出来的,他认为“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任何涉及到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1.信息化和虚拟化程度高
互联网金融一改过去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利用尖端互联网技术将金融服务虚拟的呈现在显示屏中,同时交易过程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全部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在此短暂而隐蔽的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全部为电子数据,降低了营运成本,而且极大地保护了客户的隐私并为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全面普及,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亿大关,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互联网金融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将离散的、碎片化的用户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信息数据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了解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2.市场交易双方信息对等
在传统的金融服务当中,商业银行一直扮演着资金流通中介的角色,在这种服务模式下,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对彼此的信息认知存在极大的不对称性。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之上,各种交易信息都会被记录在案,可供用户随时查询,而且互联网数据能够更直观地反映用户的消费情况及资金状况并给出信用评估,信用生态合作者也可以提供后续反馈,在反馈过程中不断更新用户个人的征信状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提高信息对称性的同时赋予交易双方较高的知情权,降低交易风险并促使客户重视信用等级,形成良好的交易环境。
3.受众广泛并服务高效
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定理“二八定律”不同,互联网金融奉行的是“长尾理论”,即把目光转向剩余80%的目标客户。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达到4.7亿。随着移动支付成为大众的习惯,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呈现出高速上涨的态势。截至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接近GDP总量的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位列世界第一。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定时定点的服务模式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实现了24小时全天式服务,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转账、交易、支付等金融业务,免除客户排队取号的困难,节省了客户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服务成本。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运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支付,金融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效率大幅提高。
4.管理弱、风险大
由于央行的征信系统以及传统的金融业务数据不对互联网公司开放,使得互联网金融不具备类似商业银行的风控机制,从而使其更容易引发各类风险问题。例如信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尚未成熟,信用体系还在完善当中,容易引发恶意骗贷、携款潜逃等风险,另外黑客的恶意入侵,直接威胁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2016年11月28日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政策要求网贷平台备案登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备案的P2P网贷平台占比不足1%,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管理体系急待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
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格局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阿里金融和以P2P为代表的借贷平台,如:拍拍贷、有利网。以及以众筹为代表的股权投资平台,如:点名时间、追梦网、众意网等三种模式。有数据显示,在P2P网络借贷领域,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在2016年,P2P网贷行业突破3万亿元大关,单月成交量突破了2 000亿元,而“网贷双十一”单日再次突破100亿元,实现了116.07亿元。目前,我国网贷平台的总量已达到5 400家左右。在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领域,截至2013年12月31日,阿里金融旗下的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额已达1 5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在众筹融资领域,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约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370家。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一是拥有海量数据资源。金融的本质是数据,互联网金融凭借覆盖长尾的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和庞大的交易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建模,有望成为金融业新贵。以蚂蚁金服为例,依托淘宝、阿里巴巴和天猫三个交易平台,蚂蚁金服获取了大量的消费数据,以此为基础应用用户画像能力,将每笔网上交易的成本降至2分钱以下,远远低于传统商业银行,使得各种金融普惠业务顺利开展实施。在此基础之上,蚂蚁金服架构起了基于信用体系的金融业务帝国。二是依附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技术的支持。强大的技术支持成为互联网金融横行金融市场的一柄利剑。互联网金融以移动支付为入口,加之数据的底层支持,将消费金融、保险、小微企业借贷等业务嵌入日常交易场景之中,信息的融合在技术和算法的推动下开始产生巨大的价值。由于采用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2016年双11淘宝自助服务比例达到了97%,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人力和GPU成本下降1亿左右,而支付和理财平台的峰值容量和操作效率反而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深度契合个人客户和小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中国移动互联和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大范围普及,网民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据踪迹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实名制用户信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用户的消费历史、社交行为、生活开支甚至是理财偏好。在深度学习的技术框架内将这些数据融合,对用户、产品、文本等进行同一“编码”,经过大规模学习和迁移学习之后,人工智能能够将支付用户的属性、浏览偏好、购买行为与保险偏好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基于交易行为和阅读行为的精准营销,助力理财和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定位。在蚂蚁聚宝的主页和社区观点里面,同一个基金面对不同的用户DNA,会有不同的文字呈现,推荐的内容和原因根据用户习惯和浏览历史而变化,是个性化定制的模式。目前这些全新的算法提高了业务转化率将近5.9倍,GMV提高了3.4倍。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物理网点的弱势逐渐显现。网络交易渠道的多元化,使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点式交易渠道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也纷纷开启了快捷支付的功能,使得原本拥有资金流优势的商业银行在争夺客户资源上不再具有优势。数据显示,2012~2013年,支付宝在互联网支付市场中,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6%。而银联在线的整体占比份额从9.4%下降到5.5%。再者,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大企业的存贷款业务获取利润,互联网金融则更青睐于覆盖长尾的一般受众,虽然针对的是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但积少成多,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互联网金融已经可以与商业银行的核心利润主体匹敌,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
目前,移动支付正在逐步代替现金支付成为人们惯用的支付方式。资料显示2016年共有4.5亿账户使用支付宝,与此相对的是,银行卡和传统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的重要性被不断削弱。银行卡是我国传统金融机构联接客户的主要产品,然而第三方支付带给大众的快捷与便利使得银行卡的存在感不断减弱,另外,手机号实名制和身份验证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与传统银行卡同等级别的安全保障,这也致使大众更愿意选择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
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平台,为用户营造了一种包容、共享、开放、自由的网络空间环境,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本身就带有开放性、公众性的特征,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而商业银行内部是自我封闭式的结构,层级控制、授权有限,存在总分支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在面对大量涌入的长尾客户群时,传统金融架构无法支撑,但互联网金融IT架构的云端化彻底打破了传统架构的限制,实现了平台之上各类机构之间信息的自由流通,由此产生的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量在平台上沉淀。
商业银行从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出发,遵循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理念,再加之内部封闭式的组织结构,对于大企业客户以及高端零售商来说,基本符合他们的内心诉求。但是面对庞大的长尾客户群,尤其是个人客户以及小微企业,方便快捷、服务高效、操作简单,才是他们的基本诉求。互联网金融凭借技术支持,以第三方支付为入口,以海量消费行为数据为底层基础,运用数据挖掘和自画像能力分析客户的心理需求,嵌入场景式的消费模式,拓宽了交易市场。相比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复杂技术设计并带有门槛特征的理财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客户对理财产品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金融利用数据和客户的优势在小额信贷方面爆发式增长,以阿里金融为例,在2012年7月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而对于今年的形势来讲,预计一年后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达到3.65亿元。而以上贷款每笔仅7 500余元,单靠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人工审核机制,根本无法覆盖其成本。阿里金融依托于现有电商后台系统和“诚信通”信用审核机制,能够实现每笔贷款的自动审核,大大提升资金效率和降低审核成本。但对阿里平台的小微企业来说,银行贷款的路径几乎是走不通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小,银行完成一笔大额贷款和数笔小额贷款的业绩是一样的,但是审批的工作量会大很多,放贷给小微企业的风险也更高,从内生动力上来说,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的积极性并不高。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由于传统的信贷机构一般都需要提供抵押物,或者有担保方,而电子商务企业大都是轻资产企业,能够提供足额抵押物的并不多,小微型电子商务公司的融资一直存在瓶颈。阿里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好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短板。对于阿里这样的信息优势是传统商业银行望尘莫及的。除非商业银行对小额信贷真的不感兴趣,否则,探讨如何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审核成本是传统商业银行努力的方向。
这里强调的融合主要是商业模式的融合。过去银行比较封闭,但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通过交易双方在这个平台上形成流量,流量变现形成价值,这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未来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搭建一个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这个平台上交易形成流量,流量变现也会形成价值。当前,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也助力于数据分析,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改造必须与互联网金融系统融合,打造集中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系统,组建让客户满意度高的开放式平台,抢占数据的高地,推动商业银行向高开放式、易接入、能交互的方向发展。正如工商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网络融资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史一文表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企业两者之间各有长处、各有短板,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只有合作,发挥彼此优势,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行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了解客户的消费行为、支付习惯,对其行为进行画像,为客户定点推送符合需求的新型产品。其次,利用大数据促进网点营销。客户进入大厅后,通过视频技术迅速识别客户身份,转由后台筛选出该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在本行的资金状况,直接推送到前厅客服人员手中,客服人员主动与客户沟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提高了客户营销率。最后,利用大数据推动产品创新。包括大数据、生物识别技术、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在内的科技进步最终会让客户在物理网点完成交易的过程越来越少。大数据结合其他互联网技术会推动银行物理网点的裁撤,减轻银行的运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网点营销化已经成为银行转型的主流理念,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创新将推动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传统商业银行作为中介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中收取中介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突出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被不断的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把自己融合到大数据当中,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要利用大数据为客户画像,还原出一个活生生的客户,深度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客户量身订作符合需求的理财产品。
面对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的技术优势,商业银行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专业高效的市场销售体系,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中小客户的业务市场。首先,大力建设网络金融平台,强化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全面整合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内贸外贸等为一体的产品体系,实现银行企业无障碍对接。其次,通过对接核心企业,嵌入企业日常交易场景,汇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有效发展客户。最后,聚焦旅游、物流、跨境电商等垂直行业,积极对接优质平台,有效提升银行客户规模发展能力。此外,商业银行应从客户需求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有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产品定制。例如,交通银行私人银行服务,向客户推出至尊专享系列、个性化产品系列、另类专属投资等特色理财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客户金融服务满意度。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如瓜分客户资源、削弱网点重要性、打破组织架构、冲击信贷业务等挑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先进技术支持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外生动力。商业银行要顺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结合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信贷体系、规避金融风险,与互联网金融公司齐头并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共赢的局面。
[1] 曹 胜.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纵横,2014(6).
[2] 谢 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 齐 甜,徐天彤.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对策[J].北方经贸,2015(7).
[4] 罗 婧,师佳英.中国P2P公司信用风险管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