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学坪
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历学坪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上,男生在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上都比女生积极;是否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身体锻炼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锻炼持续时间不同,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重要。
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大学生
幸福主要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幸福感是人们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它既与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幸福感离不开幸福的生活事件而存在,它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幸福的生活事件只有个体才会感受到,才具有意义,因此,它又是主观的。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某一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2]。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指数、消极情感指数[3]。它是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4]。
在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焦点,体育锻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一直以来的热门课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的融入,容易引起心理和情感上的波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有着切实的必要。本文章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体育锻炼为自变量,探究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
随机抽取厦门大学嘉庚学院7个系的280名学生,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40名。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收集与锻炼行为,主观幸福感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研究借鉴。
1.2.2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见解,为研究提供逻辑分析的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借鉴《主观幸福感问卷》[5],向28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94%。男生130份占总数的49%,女生134份占总数的51%。
1.2.4数据处理法:对研究过程所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3.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差异性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体育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6]。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身体体质,而且还有利于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的机能能力,延年益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学习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有着显著的区别。体育锻炼是追求人的自身的发展。
为调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从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1是否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表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人 数 百分比 男 生 百分比 女 生 百分比 是 201 76% 127 63% 74 37% 否 63 24% 3 5% 60 95%
由表1可知,除了上体育课外,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如表1所示,有76%的学生会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还有24%的学生不会自觉参加。由于女生的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导致,女生在参加除体育课外的体育锻炼甚少。有74名女生会参加体育课外锻炼,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总人数的37%。男生占总人数的63%是女生的2倍。这就表明,女生在参加体育课外锻炼方面不够自觉,男生比较多。
2.1.2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
表2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锻炼频率 人数 比例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几乎没有 29 11% 10 34% 19 66% 1-2次 126 48% 45 36% 81 64% 3次及3次以上 109 41% 75 69% 34 31%
由表2可以看出,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1-2次的有12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其中男生占36%,女生占64%是男生的2倍,可见女生比男生多。频率在3次及3次以上的有109人占总人数的41%,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69%是女生的2倍,可看出男生比女生多。几乎不参加锻炼的有29人占11%,在这11%里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上缺乏情调,缺乏自信,不重视社交。
2.1.3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
锻炼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负荷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激烈程度。为研究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强度特征,从轻微强度、中等强度、较强强度、超强强度四个等级进行分析。
表3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锻炼强度 总人数 比例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轻微强度 18 7% 7 39% 11 61% 中等强度 135 51% 50 37% 85 63% 较强强度 53 20% 28 53% 25 47% 超强强度 58 22% 45 78% 13 22%
由表3可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强度上的选择可看出,男生在强度上的选择比女生大许多,女生选择的强度主要分布在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强度,一般是进行一些轻微运动如广播体操、慢跑、散步等。有14%的女生选择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强度,低于男生。这就表明女生在大强度上的选择弱于男生,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女生觉得运动量过多,造成一身汗臭味会影响形象,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女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导致。
2.1.4课外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表4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 人数 比例 男生 比例 女生 比例 8周以下 21 8% 5 24% 16 76%8-12周 118 45% 47 40% 71 60% 12周以上 125 47% 78 62% 47 38%
如表4所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主要维持在8-12周和12周以上,其中分别占总比例的45%和47%,而8周以下的仅占8%这表明学生参加课余锻炼持续时间处于良好状态。维持时间在8-12周以及12周以上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1%和49%,水平大体相当。女生维持锻炼时间在8-12中占60%,比例比男生多。而男生持续锻炼12周以上的占62%,比例比女生多。
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体质,而且还有利于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短期体育锻炼能促使大脑内产生内啡肽,从而获得欣快的感觉;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等消极情感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自我概念,增进心血管功能。可见体育锻炼影响着幸福感的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界对身体锻炼对情绪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了。1974年出现了一项身体锻炼与健康成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关系的研究[7]。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3个方面,第一,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情感维度的研究;第二,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认知维度的研究;第三,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总貌的研究。
2.2.1 身体锻炼量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身体锻炼量代表的是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一次性锻炼持续时间的综合。为此,将以上要素从低到高水平分别赋值(如表5所示),截取其平均值为分界点,其三者要素得分:3-4分为小锻炼量,5-6分为中等锻炼量,7-8分为较大锻炼量,8-10为超大锻炼量。
由表6可以看出,选择小锻炼量的有9%,超强锻炼量的有20%,有71%的人选择中等锻炼量,选择中等锻炼量的人数远超于小锻炼量和超大锻炼量。
表5 锻炼强度、锻炼频率、一次性锻炼时间从低到高水平的赋值
锻炼强度 赋值 锻炼频率 赋值 一次性锻炼 赋值 持续时间 轻微强度 1 几乎没有 1 10分钟以下 1 中等强度 2 1-2次 2 11-30分钟 2 较强强度 3 3次及3次以上 3 31-50分钟 3 超强强度 4 50分钟以上 4
表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加课外身体锻炼量
小锻炼量 中等锻炼量 较强锻炼量 超强锻炼量 比例 9% 33% 38% 20%
2.2.1不同身体锻炼量的学生主观幸福感
为了探讨身体锻炼量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按照被试身体锻炼量得分,将其分为小锻炼量、中锻炼量、较大锻炼量、超大锻炼量四个组;然后,考察不同锻炼量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层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身体锻炼量的学生主观幸福感
测量变量 身体锻炼量 M SD F 小锻炼量 4.02 0.876整体生活满意度 中等锻炼量 4.46 1.211 2.564** 较大锻炼量 4.22 1.101 超大锻炼量 4.34 1.104 小锻炼量 3.99 0.663积极情感指数 中等锻炼量 4.34 1.103 2.338** 较大锻炼量 4.17 0.927 超大锻炼量 4.20 0.929 小锻炼量 2.16 0.665消极情感指数 中等锻炼量 2.23 0.657 0.811 较大锻炼量 2.27 0.985 超大锻炼量 2.31 0.989
注:*p<0.05,**p<0.01
从表7可以看出,身体锻炼量不同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指数上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 2.2.2锻炼持续时间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分析 表8 不同锻炼持续时间的学生主观幸福感 测量变量 锻炼持续时间 M SD F 短期锻炼组 3.92 0.654 整体生活满意度 中期锻炼组 4.10 0.922 2.857** 长期锻炼组 4.28 1.005 短期锻炼组 2.40 0.918 积极情感指数 中期锻炼组 4.55 1.202 3.103** 长期锻炼组 4.77 1.222 短期锻炼组 2.26 0.659消极情感指数 中期锻炼组 2.23 0.660 -2.101** 长期锻炼组 2.19 0.665
注:*p<0.05,**p<0.01
为研究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身体锻炼持续时间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依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进行分组:8周以下为短期锻炼组,8-12周为中期锻炼组,12周以上为长期锻炼组;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
表8表明,身体锻炼持续时间不同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p 3.1.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男生在锻炼频率、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上普遍比女生积极。 3.1.2 自觉参加身体锻炼的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从两者之间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指数上的差异可以看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不同的身体锻炼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与锻炼量相比,锻炼持续时间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更重要,即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中等锻炼量的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指数高于小锻炼量组和超大锻炼量组的学生。 3.2.1提高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度。如开展体育节、体育周活动,组织大量的体育竞赛、表演、讲座等活动,体现体育运动的多姿多彩,使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使之积极主动参与。 3.2.2高校应当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很大程度上是受外界环境的激发。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及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是能够刺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性格特点;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团队的体育活动中,学生还能够确立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改善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其提升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作用。 3.2.3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不同群体的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尽量为学生提供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如多增设体育运动器械、增加运动场地等。 [1] 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6(3):29-33. [2] 高悦利.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3-8. [3] 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0-74. [4]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5] 耿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19-21. [6] 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95. [7] 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4):46-50.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Feeling——A Case Study on Tan Kah Kee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city LI Xueping (Tan Kah Kee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city, Zhangzhou 363105, Fujian, China) 历学坪(198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