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2018-12-04 04:55徐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外并购风险应对绩效评价

徐琴

摘要: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化,在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中国对外投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中国海外并购也面临着国内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国外政治法律不确定性、安全审查日益严苛以及文化差异等突出问题。本研究从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发展潜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并基于A股27家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海外并购行为发生的短期内,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有所下降,债务风险有所提升,但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发展潜力指标表现良好;同样,本国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水平越高,并购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也就越突出,但从被并购企业的所属地来看,北美地区企业表现要高于欧洲地区和澳洲地区。

关键词:海外并购;绩效评价;风险应对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化,在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中国对外投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达到了1180亿美元。从全球贸易环境来看,由于“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也遭遇了增长的寒冬。与此对应的另一个景象是,作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的增加速度在全球一枝独秀,据2016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上半年企业海外并购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1226亿美元,占全球海外并购总金额的五分之一 。从国别来看,中国的海外并购金额首次超过了美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并购也面临着国内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国外政治法律不确定性、安全审查日益严苛以及文化差异等问题,中国海外企业并购案例经常见诸报端。在此背景下,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是否在短期内提高了其盈利能力或者综合绩效水平?同时,在对海外企业差别化的控股数量以及目的国的选择中,其综合绩效是否存在异质性?本研究将从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发展潜力四个维度构建一个海外绩效评价体系,并基于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海外并购企业绩效以及构建企业海外并购长效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本部分着重对海外并购企业综合绩效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总体评价基本上分为正绩效、负绩效以及绩效水平不确定三类结论。而且不同企业因为自身的管理能力、海外经营环境、并购过程复杂度以及并购整合能力的差异,其海外并购绩效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

(一)企业海外并购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重新整合,提高了公司利润率与股东财

Bessler和Murtagh (2002) [1]对加拿大银行业跨国并购案例的企业价值提升进行了研究,其发现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的43次跨国并购案例当中,企业的股票波动与企业并购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并购给了市场一个良好的预期,有助于企业股票价值的提升。有研究表明,韩国对于中国的企业并购绩效水平与并购频率保持正相关的关系(Han,2002)[2]。也有学者对印度海外并购的425个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在2000年至2007年的并购案例中,企业因为并购重组而获得的股票溢价水平显著为正,而且企业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与被并购的母国经济发达程度与国际一体化环境密不可分,因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具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稳定的社会结构,有利于企业并购整合的顺利实施(Gubbi,2010)[3]。此外,Zhu(2011)[4]则从全球视野检验了5111起海外并购的数据对于企业短期的财富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在并购发生的短期内具有财富溢出效应,获得了较高的回报率。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大量的研究依然集中在动力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案例分析等,而对中国海外并购企业的绩效实证分析还很有限。顾露露和robert(2011)[5]对中国157个跨国并购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并购公告之日的市场回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长期来看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也有很大的进步,但研究仅仅是揭示了并购的总体效应,缺乏异质性的探讨。还有的学者进行了并购绩效的跨国比较,认为中国与印度的海外并购企业的超额收益总体均为正,而且股东的总体财富也有大幅度的提升(陈晨,2012)[6]。很多学者认为,企业并购影响绩效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之上,并购行为的发生与企业的经营水平以及规模实力密不可分,并购行为的发生也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与盈利点息息相关,因此大多数时候,企业并购与重组消息的公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财富效应。例如,赵宇华(2012)[7]基于2004年至2010年A股市场的跨国并购案例,發现了并购总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具有显著的财富效应。

(二)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较多的经营与管理风险,对公司的超额利润率影响不明显,甚至不利于公司利润与股东财富的提升。

但很多学者发现企业跨国并购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明显,甚至为负。从其理论根源上来看,Poter(1980)[8]认为企业的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水平以及经营能力的匹配性,往往是彼此业务互补程度高、经营能力匹配的企业并购之后更容易成功,而且文化因素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也是整合并购公司,提高经营绩效的不可或缺部分。Schuler和Susan(2001)[9]对欧洲大陆的大量并购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只有不到两成的企业并购产生了正的效应,而大约有一半的企业利润率是下降的,其他的企业收益水平也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发现了类似的证据,有学者从中国参与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率等指标判断了并购企业对经营绩效的一到三年的影响,结果发现并购对于绩效影响的负面作用比较突出,尤其是第三年的影响显著下降(施筱圆,2007)[10]。高颖(2008)[11]对沪深股市2002-2007年之间的13家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并购未能实现短期内提高公司价值的目的,但从企业的异质性来看,对于那些并购之后持股在50%以上的控股企业,并购绩效显著为正,而且高于持股比较低的并购企业。陈敏(2013)[12]对TMT行业的跨国并购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企业海外并购对绩效的影响存在一个先抑制后上升的非线性关系,短期内企业并购不利于总体绩效的提升,但长期来看,随着企业并购整合程度的提升,对企业的绩效促进作用逐渐显著。

(三)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量学者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从政府治理、企业治理结构、企业规模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具体地,Deepak和George(1995)[13]探讨了并购企业的规模和并购频率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发现以上两个指标均不利于企业并购绩效的提升;阎大颖(2009)[14]探讨了东道国管制制度对绩效的影响,其认为东道国管制制度的严格性与企业的绩效表现呈反比,管制越严则并购绩效也就表现越差;林源(2009)[15]从国际金融环境的视角探讨了汇率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程度,但由于汇率与利率的变动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其并未能得到直观的结论。此外,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企业并购绩效还受并购经验、财务因素、成本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缺乏并购经验的企业海外并购绩效不明显,而且不确定的财务、政治与法律环境也不利于并购绩效的提升(杜群阳,徐臻,2010)[16]。冯梅(2016)[17]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切入,选择了2000年至2014年发生海外并购的46家中国企业样本,对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因素进行了解读,其发现,超过一半的企业短期盈利指标有所提升,东道国经济增长速度、并购双方国家的清廉程度、并购经验等都有利于并购绩效的提高,而文化差异以及政治风险不利于绩效的提升。

通过对海外并购现有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海外并购问题中很少纳入定性指标,由于企业海外并购的特殊性,如何结合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定性指标来更加科学客观地研究企业海外并购后的绩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选取通常研究公司价值的四个方面( 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发展潜力) 中的代表性的财务指标,通过综合得分模型,对公司海外并购的绩效进行评价;并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对于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事件的研究方法在市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最早由 FFJR 于 1969 年提出,国内学者余光和杨荣 (2000)[18]、谢琴(2014)[19]等采用此方法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实施并购行为的企业股东价值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但被收购的目标企业的综合收益其中包括股东价值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国内较早采用会计指标研究法的是原红旗和吴星宇(1998)[20]和张学毅(2001)[21],该方法主要从并购企业的财务数据入手,来选取能够代表企业综合绩效的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過研究和分析来反映并购企业的绩效。

由于事件研究法的假设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国外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早较成熟,但是在国内由于A 股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不符合事件研究法的假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的是会计指标法,选取通常研究公司价值的四个方面( 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发展潜力) 中的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绩效进行系统评价。鉴于以上分析,研究将基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初始指标为基础,选择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这样一个时间区间为窗口期,对其并购之后的直接绩效进行系统判断。

2.指标选择与绩效体系构建

指标的计算方法中:研究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并购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基于上市公司的短期经营以及长期发展能力,研究分别从其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潜力水平四个维度对并购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进行了衡量。

具体而言,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用每股收益(年度净利润除以年度总股本)以及净资产回报率(本年净利润除以年末净资产)两个指标构成;偿债水平包括资产负债率采用(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以及来表示;运营水平采用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除以期末流动资产)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除以期末总资产)两个指标衡量;企业的发展潜力采用销售增长率以及资本累积率(年度所有者权益增长额除以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指标进行衡量。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公布的数据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息支出这二个指标并未得到列示,研究拟采用营业收入替代主营业务收入和财务费用的指标分别进行替代。最后,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上市公司股本占所有企业的总股本比例来表示,最后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3.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分别来自数据来源于 WIND数据库、国泰安(CSMAR)数据库、深交所官网、上交所官网等。本研究选择了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有海外并购行为的16家企业,根据财务指标,通过并购前后年度数据,建立因子分析法所需要的矩阵,建立相关模型。

(二)实证研究

研究基于以上的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前后总体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研究选取了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这样一个时间窗口来判断并购事件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一方面,事件分析法要求选择距离事件发生时间不能太长的样本,否则并购绩效就会收到非并购因素而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并购企业的样本选择必须满足信息公开、行业属性类似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差别并不太大等这样几个因素,才能够保证其具体的财务指标拥有共同的时间趋势,否则事件分析法意义并不大。基于以上的分析,下表1反映了各个财务指标加权平均值。

本研究将分别从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等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着手,对其海外并购影响企业的综合绩效的净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的主要实证模型为因子分析法,采用的计量软件为 SPSS,通过提取主成分因子,建立企业并购前后业绩的综合得分模型,并分析得分情况,然后得出并购是否会提升企业的公司绩效。

选用因子分析法, 把多个可能具有多重共线性的财务指标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根据特征值大于 1 的原则选取归结为少数几个公共因子Fm ( m=1 , 2 ,……, M );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构建一个综合得分函数 F i =ΣαF mi ( Fi 为第 i 年的综合得分,F mi 为第 i 年的公共因子, α 为 F mi 的权重), 得出公司在窗口期各年绩效得分, 以此评价企业海外并购绩效水平。

根据上述公式,分别得出综合得分函数,从而估计原始变量在几个主成分因子的因子得分,然后得出因子分析函数,从而估计原始变量在几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并将此作为变量,构建综合得分模型,并以此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后并购绩效,具体模型如下:(公示请用公示编辑器编辑,现在看起来很不美观)

其中,Yi 为第 i 个样本的综合得分,ai1 为 i 个样本对第1个因子方差的贡献率,Ai 为第 i 个样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Xi1 表示第 i 个样本第 1 个因子的得分。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因子分析结果

本文重点考察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有海外并购行为的企业并购绩效情况,采用SPSS20.0将公司并购前后共计三年的财务数据分别做因子分析,对样本进行采用 KMO 和巴特利球形检验,通过检验判断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上表 3,我们可以看出,并购前后三年财务指标数据检验结果: KMO值分别0.535、0.684和0.593,三值均在0.5-1.0 之间,λ2 值分别为392.473、268.763和354.637,均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可以对并购前后三年财务数据進行因子分析。于是根据因子分析,得出每家公司的综合得分,如表4。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 在海外并购行为发生的短期内,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有所下降,债务风险有所提升,但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发展潜力指标表现良好;大多数企业的海外并购绩效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并购对其业绩增加产生了很大的、正面的的影响; 少部分企业则处于一直下降的过程,说明并购并未对其绩效产生很明显的作用,相反的是产生了负面效应; 还有部分企业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总的趋势是上升趋势。企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利润增速放缓,发展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会采取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推动企业盈利水平的持续增长。我们可以通过以上 3 年并购绩效的综合得分,得到考察期内总体样本的并购绩效变化情况。

2.并购当期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

(1)国内持股比例异质性

基于国内持股比例是否达到了控股标准(50%),研究从国内控股与非国内控股样本分层的角度对比了上市公司的各类绩效指标。从中不难发现,从盈利水平指标来看,国内控股并购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3.08%)和净资产回报率(11.99%)均低于非国内控股的并购企业。国内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为83.61%,也在很大程度上高于非国内控股的58.54%,表明国内控股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比较高。运营层面,国内控股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水平是非国内控股企业的四倍,而总资产周转水平要低于非国内控股企业。此外,国内控股企业的销售增长率较高,而非国内控股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为负值,但国内控股企业的资本累积率(10.96%)要低于非国内控股企业(16.93%)。总结来看,在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之后,国内持有股份大于50%的企业中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以及运营水平总体偏低,而发展潜力则更大。

(2)持有被并购企业股份异质性

基于持有被并购企业是否达到了90%这一标准,研究比较了两类企业的综合绩效指标。从中不难发现,从盈利水平指标来看,持有被并购企业90%以上股份的企业总资产回报率(0.47%)和净资产回报率(6.88%)水平分别低于那些持有被并购企业90%以下股份的企业6.88%和15.35%;此外,其资产负债率水平也较高;从运营水平来看,持有被并购企业90%以上股份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与总资产周转水平均低于其他企业;但对于发展潜力指标而言,销售增长率与资本累积率在不同的企业中表现差别较大,持有被并购企业90%以上股份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为13.06%,而其他企业则下降了11.5%,但资本累积率水平更高,为21.67%。总结不难发现,持有被并购企业股份越高则盈利水平、偿债能力以及运营水平短期内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在并购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面临的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并购企业短期内尚未能够良好的适应;而且从发展潜力来看,拥有被并购企业股份越高则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这说明了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短期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并购当期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本国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水平越高,则并购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也就越突出,但从被并购企业所属地来看,北美地区企业表现要高于欧洲地区和澳洲地区。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分析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选择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有海外并购行为的16家企业,通过并购前后年度数据,选择四个方面( 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 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方法建立综合得分模型,并计算出综合得分,然后比较并购前后的绩效评价结果,得出相关并购绩效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在海外并购行为发生的短期内,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有所下降,债务风险有所提升,但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发展潜力指标表现良好;大多数企业的海外并购绩效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并购对其业绩增加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少部分企业则处于一直下降的过程,说明并购并未对其绩效产生很明显的作用,相反的是产生了负面效应; 还有部分企业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总的趋势是上升趋势。企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利润增速放缓,发展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会采取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推动企业盈利水平的持续增长。同时,本国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水平越高,则并购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也就越突出,但从被并购企业所属地来看,北美地区企业表现要高于欧洲地区和澳洲地区。

(二)对策分析

1.并购市场环境不成熟及政府应对策略

企业海外并购并不单纯是企业行为,而与中国当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鼓励企业走出去密切相关。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着很多环境风险与制度障碍,首当其冲就是融资难问题。对于很多中小规模企业而言,在现行的银行信贷标准下,即便其在技术与管理上拥有跨国并购的实力,但依然会因为融资渠道不畅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另外,信息披露机制的缺乏导致政府无法对满足并购条件的企业进行识别,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并购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也会错过很多并购的大好时机。最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由于受到西方社会媒体鼓吹的“过度保护”指责的影响,政府对海外并购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

因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及走出去创造条件,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打通并购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纰漏与筛选,对那些企业治理结构优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海外适应性较强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再次,简化审批程序,避免海外并购贻误最佳机会。最后,完善对外投资立法,对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专门的保护,比如通过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设计为风险较大的并购企业提供担保。

2.企业前期风险评估与并购路径安排

在海外并购的前期,大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缺乏并购经验、缺乏对海外政治与经济环境的了解、融资压力与债务风险上升、股价波动、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而其中问题的核心是缺乏对被并购企业国家的风险的全面评估,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因此,企业并购战略的形成以及路径的选择都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

具體地,首先要做一个先于前期并购的全面风险评价体系,委派并购经验较为丰富的机构或个人进行独立调查,识别风险,未雨绸缪。其次,确定并购地点。通过风险评估体系的分析,确定市场环境良好、政策优惠较多以及文化差异较小的国家,但对于资金实力雄厚,跨国经验丰富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政治风险较低的国家,否则很可能血本无本。再次,股权变更要循序渐进。由于并购双方的股权结构以及企业治理结构存在冲突,实现进一步的融合需要一个时间的消化过程,企业可以从非完全控股开始,依照现实的经营绩效,最终实现全面控股。最后,深度融合。在企业层面的管理融合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之后,应该谋求进一步的与政府、社区、地方团体和居民的高效沟通,实行本土化发展战略。

3.政治、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大量的海外并购案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虽然能够满足资源和市场寻求的要求,但由于社会稳定性差以及政治风险较高,企业在当地甚至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对于中国海外并购企业而言,应当注意:一方面,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在决定海外并购投资之前,有必要对并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深入了解当地国家的法律与产业政策,更好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实现与被并购企业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并购企业要加强学习并购国家的各项法律,包括劳工法、环境保护法、对外投资法以及其他与海外经营相关的法律,避免法律陷阱。

4.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文化差异表现为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语言、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理念的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的企业文化崇尚集体意识以及科层组织下的权威体系,而西方国家的企业比较重视企业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企业并购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目标是对企业的工作规则、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治理理念进行初步融合,最后实现企业文化的统一。为了克服文化差异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需要:一方面,在并购前期对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入乡随俗。进一步,企业并购整合完成之后,充分尊重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妥善处理公司与宗教、股东、工会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培养国际人才的方式消除文化差异。国际人才的培养既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人才平台构建完成,也可以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企业国际人才的语言与文化适应能力。

5.国外严苛安全审查风险及应对策略

中国对外投资与海外并购在全球一枝独秀,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甚至警惕。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出台了专门针对中国海外并购的严苛审查政策。为了应对西方世界对中国海外并购的审查,应该未雨绸缪,见机行事。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准备应对审查风险。在并购之前可尝试与美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进行良好的沟通,明确并购红线,了解其基本态度和担忧,将一些可能危害其国家安全的技术剥离。另一方面,见机行事。海外并购充满着大量风险,但风险就是机遇,如果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并购,可能会事半功倍。例如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促进本国就业,对并购美国本土企业的国外公司保持警惕,中国企业在此阶段并购并非恰当时机。但中国企业也可以进行舆论造势,以为美国创造就业为名对美投资,从而降低审查风险。但总体上,在敏感时机,企业投资与并购都需要非常谨慎,避免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 Bessler W, Murtagh J P. 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 to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of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 an analysis of Canadian bank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 2002, 12(4):419-440.

[2] Han C M. Korea's Direct Investments in China: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Ownership Factors in Performanc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 19(1):109-126.

[3] Gubbi S R, Aulakh P S, Ray S, et al. Do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by emerging-economy firms create shareholder value? The case of Indian fir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0, 41(3):397-418.

[4] Zhu P C. Persistent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in sequential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2011, 21(1):18-39.

[5] 顾露露, Robert, Reed.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J]. 经济研究, 2011(7):116-129.

[6] 陈晨. 中、印两国跨国并购短期绩效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 山东大学, 2012.

[7] 赵宇华. 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股东财富效应研究——基于2004—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2(6):68-74.

[8] Po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0(2):86-87.

[9] Schuler R, Jackson S. HR issues and activitie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19(3):239-253.

[10] 施筱圆.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11] 高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分析[D].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2] 陈敏. 我国TMT行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

[13] Datta D K, Puia G.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ness and cultural fit on shareholder value creation in US acquiring firms[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5: 337-359.

[14] 阎大颖. 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J]. 经济评论, 2009(1):83-92.

[15] 林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J]. 开发研究, 2009(2):108-112.

[16] 杜群阳, 徐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与风险: 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0 (9): 65-71.

[17] 冯梅, 郑紫夫.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6(1):93-100.

[18] 余光,杨荣. 企业购并股价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0(7):70-74.

[19] 谢琴. 股权集中度、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基于垄断性与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的对比[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6):32-38.

[20] 原红旗,吴星宇. 资产重组对财务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N].上海证券报,1998-08-06(中国上市公司专版) .

张学毅.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6):86-90.

Absrt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hile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hina's outward investment has also shown a rapid growth trend, in the world alone. However, China's overseas M & A also faces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domestic legal guarantee mechanism, foreign political and legal uncertainty, increasingly stringent security review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overseas M & A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profitability level, debt repayment level, operation level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based on 27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overseas M & A cases for empir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hort term of overseas M & A, the profit level and opera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s decrease, and the debt risk increases,but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dex which reflect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s good;similarly,the higher the controlling level of domestic M & A enterprises to the M & A enterprises, the more prominen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bility of M & A enterprises,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cquired enterprises,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in North America is higher than that in Europe and Australia.

Keywords: overseas M &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isk response; strategy

責任编辑:张士斌

猜你喜欢
海外并购风险应对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应对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
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探讨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