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轩
摘 要:教材是国家事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首先启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并以此作为课程标准修订的理论支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健身育人作为学科目标,首次凝练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通过3方面学科核心要素、9个基本点来体现,并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和健康课程的形式来完成。面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体育品德有完善人格的意义和作用,对人格塑造有任何其他活动无可代替的价值;同时也应直面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体质健康问题、运动技能习得问题。
关 键 词:课程改革;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身育人;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5-0001-04
Abstract: Textbook is national authority. Regula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 revision is a time requirement, also a major move to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Regula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 revision firstly initiated student development core attainments researches, and used these researches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urriculum standard revis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 considers fitness targeted student education as a disciplinary objective, condens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for the first time, is embodied i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in 3 aspects, and 9 basic points, and fulfilled in the for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sports competition activities, sports association activities and health courses. In the fa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sports morality is provided with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perfecting personality, a personality molding value that cannot be replaced by any other activity; in the mean time, we should face up to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well, including the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and the sports skill learning problem.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regula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fitness targeted student education;morality targeted student cultivation;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启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课程建设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位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改革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1]。2013年啟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强化教育改革的衔接与配合,纵向上加强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横向上进一步明确各学科的具体目标,确保相关学科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避免交叉重复,初步回答了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与考试制度相匹配。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和任务上给予了新的更高的定位,将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研究、学习和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亮点
1.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国务院把课程教材建设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工程。2017年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设立了教材局,明确了教材是国家事权。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的龙头,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体现国家意志,确保培养对象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普通中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时代要求。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校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拨乱反正阶段(1977—1984年):恢复完善统编制;(2)全面改革阶段(1985—2013年):建立教材审定制;(3)深化改革阶段(2014年至今):统编与审定并行[2]。2014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国家事权的概念开始明确。同时,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由国家统编。这次普通课程修订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到“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三全”“四为”是修订课程的原则。这些论述和举措,都彰显深化改革阶段的特点。
1.3 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确定了理论支持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首先是启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并以此作为课程标准修订的理论支持。林崇德[3]牵头,联合全国心理学界100多名专家学者,历时2年多,总结世界近几十年心理學界的主要成果,提出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它包括3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6大要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8个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在影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础上,各学科首次凝炼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个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之中。经过反复对比和研究,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健身育人作为学科目标,通过3方面学科核心要素、9个基本点来体现,并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和健康课程的形式来完成(见图1)[4]。尽管学术界对于影响学生发展核心要素与党的教育方针的关系,体育与健康是否是一个学科还有讨论甚至质疑,但是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超越的过程,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应该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之一。
1.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直面学校体育存在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稿于2003年制订颁布,2004年开始进入实验。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订从2001年启动,经过实验、修订于2011年颁布实施。总体上接受了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意义十分深远。但是存在目标任务不够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指导性不强等问题。在学校体育中,单个技术静态和孤立的单练状态比较普遍,不重视学生运动量的现象比较突出,对青少年体质止跌回升的作用不明显,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总结、继承和发展不够充分。学生通过12年学校体育教学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基本没有实现。未能掌握终身体育的运动技能,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2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2.1 提出体育品德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把课程教材建设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重大工程,明确了教材是国家事权,它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这就提出体育品德在立德树人中应该体现什么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蔡元培[5]说:“完善人格首在体育,运动不是别的,只是灵魂的操练。”从文化特征分析,东西方文化最大差异之一是体育,一个主静、一个主动。中美教育最大差异之一也是体育。美国教育赢在体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论断。而且从幼儿开始就呈现出来,美国人从幼儿开始就引导孩子运动,中国则从背诵唐诗开始。在美国运动是社会交流语言,美国总统几乎都是运动达人,他们的外交活动经常含有体育元素。西方国家把体育当成国家精神的认同和人格塑造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英国顶尖男校伊顿公学有句名言“运动第一,学习第二”。那什么是体育? 在他们的理解中,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坚持不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化指标,体育的核心就是人格塑造,这就是西方崇尚的贵族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得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范和危机。有学者提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人性危机。人们对长春长生疫苗的愤怒,对“我不是药王”的追捧,对跌倒老人扶不扶的犹豫,无不呈现出诚信危机和人性危机。党中央突出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体育品德是指在运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从胡适、鲁迅到柏杨,都曾对民族劣根性进行揭露和鞭挞。他们笔下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尤其要警惕中国男性正走向娘化,男人的不担当、缺血性,从而呼唤要加强野性教育,让男人多点狼性,重塑人格,重振雄风,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现在学校教育活动来看,只有军训和学校体育有此功能,而贯穿全过程的学校体育,任务尤为重大。而现在的状况是12年学校体育,队列不如几周的军训;12年的学校体育还没有几周军训让学生刻骨铭心。其中,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清晰、要求不够严格是重要原因。如果从勇敢顽强、坚忍不拔、责任担当、规则意识去严格要求,体育对人格塑造则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无可代替的。
2.2 要直面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直面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十几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我国青少年体质特别是耐力、力量等指标下滑势头并没有完全止住,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6]但是,这些要求和目标并没有实现。最近广东省教育厅对广东省大、中、小学学生体质进行抽查,对8所本、专科学校1 260名学生,依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选取BMI、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 m跑(女)、1 000 m跑(男)、1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8个项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总体平均分仅65.12分,优秀率仅0.24%,良好率7.06%,不及格率高达28.97%,尤其是800 m、1 000 m跑和引体向上,有的学校男生1 000 m跑不及格率达到80%,引体向上不及格率达到95%(见表1)。对35个县(区),按每个县(区)测试6所学校(城镇和乡村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每个年级测试男女学生各30名。按照《广东省创强争先督导验收方案(2017年9月修订)》“2.1.2素质教育”指标要求,健康水平每年优良率达到25%,且合格率达到93%。但此次抽查结果:11个县优良率和合格率均达到验收标准,10个县优良率或合格率有其中一个没有达标,14个县优良率和合格率均未达标。总体而言,达标不足1/3。这是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设教育现代化的验收指标,是举全县(区)之力的建设方案,尚且只有不足1/3的达标!也就是说,其它条件达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达标而拖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后腿。“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7]。
由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组织力量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实地测试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从抽测结果来看,学生整体体质状况令人担忧,改革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调研组从大学和中学组抽查的数据差异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还要进一步研究。除了领导重视、条件保证之外,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
一要认真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健康学习效果。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60次/分,每节课都要安排10分钟体能训练等要求[8]。
二要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尤其倡导经济可行、终身可练的长跑活动。它不仅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的弱项,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强项,对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功能的提升作用巨大。
三要特别加强青少年上肢力量的训练。上肢力量、握力是人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指标。广东省抽测的高校,男生引体向上不合格率全部超过70%,不合格率最高达到95%,手无缚鸡之力,何来男人的血性?要警惕男人女性化,从此雄风不再,这是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上肢力量,应该成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抓手,应花大力气抓实抓好。
其次,直面运动技能习得问题。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科均有达成标准,体育也要求掌握1~2项运动技能。除非参加兴趣班、参加业余训练,仅仅通过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1~2项运动技术专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已经意识到运动技术教学问题。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已经确定,在实施过程中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现在高中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体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为必修必学,六大运动系列为必修选学。大学要求更多的选修内容,高校学校体育部应开出16个以上选修项目。通常组织方式是年级内打乱行政班级进行选修,这是一种照顾学生兴趣、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的教学组织形式。遵循运动技术的内在逻辑结构,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规律,运用技能掌握的教学模式,适度提升掌握技术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权重,控制教学班的人数,是提升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有效方法。掌握了运动技术,对运动项目理解更为深刻,锻炼价值得到提升,运动兴趣得到增强,锻炼习惯逐步养成。有人评价国内顶尖的长江商学院,其实更像一所“体育大学”。这些商界精英聚会活动多数用运动项目来召集,跑马拉松,越戈壁滩,穿大沙漠,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些甚至成为运动高手。如长石基金的马妍星,2015年北京马拉松成绩2小时50分07秒,排名第八,国内第一。
特别要引起广东学校注意的是,传统优势项目在弱化,最突出的是游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把会不会游泳与毕业挂钩。广东中小学生,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无人不会游泳的局面已经改写,中小学生不会游泳已经非常普遍。江河污染、游泳场所匮缺和安全风险成为学校游泳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有政府推动,多方合力,方能扭转游泳技能下滑的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7]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颁布,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考试综合性改革,并在各级考试中增加体育权重以及与大学毕业挂钩都将逐步实现,这些都将对中国教育、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直面学校体育问题,总结原来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训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现品德为先,体质为重,技能为基,习惯为主。学校体育工作应在新的时代,用新的观念、新的举措,努力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 发挥课程标准的龙头作用[J]. 基础教育课程,2018(1):1.
[2] 柯政. 改革开放40年教材制度的成就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8(6):1-8.
[3] 林崇德.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145-154.
[4]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培养运动能力,塑造体育品德,形成健康行为——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季浏[J]. 基础教育课程,2018(1):74-78.
[5]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5-56.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 2007-05-07.
[7]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 2016-05-06.
[8] 季浏.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課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体育科学,2018,38(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