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写作教学中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述评

2018-12-03 03:06王从华施旭晖
江西教育B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童话写作教学

王从华 施旭晖

摘 要: 在写作教学范式转型的背景下,正确恰当地设计并使用写作学习支架对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实践中,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和使用应注意三点:(1)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2)有效设计和使用学习支架的前提是写作知识正确、适用;(3)写作学习支架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呈现、使用和撤销。

[关键词 ]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童话;名师课例;学习支架

“支架”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这个概念迁移到教学中,其含义即为:由辅导者(教师或父母)对学习者提供的即时支持,這种支持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技能[1]。闫寒冰根据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2]。邓静、赵冬生认为,“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或更有经验的参与者)通过搭建适当的支架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撑,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地把学生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3]简言之,学习支架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所提供的知识、材料和活动。根据实际教学任务和使用支架的目的不同,可以把学习支架分为接收支架、转换支架和产品支架[4]。依据功能标准,可以将支架分为概念支架、元认知支架、程序支架与策略支架等四种类型[5]。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类型[6]。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和使用学习支架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的行为方式,也是教师TPCK(特定话题的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基于学习支架的写作教学课例分析框架的建构

写作是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手段,建构意义,构造语篇,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这里的特定语境主要指自我表达和交际语境两种形式。写作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图1所示[7],作者要揣摩语境,设想潜在的读者,依据目的选择话题,选择语篇类型,进行表达并最终形成语篇。

写作教学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要素众多,如图2所示,主要包含七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写作任务情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支架则是教师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所提供的支持性工具,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中介或工具(学习支架承载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运用学习支架),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写作教学要贯穿写作的整个过程,学习支架的使用也应贯穿整个的教学过程。基于此,我们建构了基于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的写作教学课例分析框架:(1)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哪些学习支架(根据表现形式分类);(2)学习支架承载着哪些教学内容(核心是写作知识)和教学方法;(3)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对学生生成文本、完成语篇起到哪些帮助;(4)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是否合理充分(具体体现在学习支架的形式以及呈现与撤销的时机是否符合学情)。

二、名师课例中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的效果分析

(一)课例的选择

在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教学名师。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这对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语文教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处于不确定状况,优秀教师靠自身摸索的课例并非都是成功、有效的。因此,对于优秀教师的课例,我们应有两种态度:一是提炼。“认真研究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课例,从具体课文或课题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其实践经验,并加以弘扬,这是语文课程内容开发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路径。”[8]二是审理。“课例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被研究的那一堂课,而是通过对这一堂课的研究,改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促使其对语文课程内容种种定见的反思。”[9]对于写作教学而言,不仅需要对写作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审视,还需要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省察,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展名师课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本研究分别选取小语界三位特级教师的童话写作课例[10],聚焦“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问题,对三则课例进行审理和提炼,进而总结“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的经验与启示。

(二)课例分析的要素

1.写作教学过程

写作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写作任务情境和学情,搭设若干写作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开展审题、构思、行文与修改的一系列写作活动,最终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过程既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11],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

2.写作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具体指“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一般有两类:(1)知识内容,即程序性的支撑知识与陈述性的概念知识;(2)活动内容,即能够支撑知识内容达成目标的写作活动,或者本身作为写作素养的写作活动。[12]因此,写作教学内容也分为两部分:一是为达成写作教学目标需要的写作知识;二是围绕写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写作活动。两者的关系是写作活动的设计是为运用写作知识,其中,核心内容是写作知识。

3.写作教学方法

这里的写作方法主要指操作层面和技巧层面。操作层面的方法,指的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特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技巧层面的方法,是教学方法的最终落实和呈现,主要依赖于教学实施者的能力、个性等[13]。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关键是要与教学内容匹配。

4.写作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对学习者在教学后达到的状态的明确表述,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14]。具体到一堂课的写作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写作教学前后变化情况的预设。换而言之,是指学生在这堂课所须掌握的写作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对教学中“教”与“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写作教学过程学习支架使用的效果分析

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对三则课例的分析项目进行提取,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三个课例中分别使用的学习支架类型都较为清楚,下面则侧重从其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学习支架承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例1选择的核心写作知识是“想象既要合情合理又要新奇”,课例2的则是包含了“创作童话具备的要素”“故事结构”“人物特点”“条理”四个写作知识。课例3选择的核心写作知识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故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童话”的定义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陳正治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提出“童话是专为儿童编写,以趣味为主的幻想故事”[15]。可见,幻想是童话的特质,而构成幻想的要素有:表现的夸张性、情节的离奇性、事理的逻辑性、内容的象征性。从三位名师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来看,课例1实际上选择的核心写作知识是童话的特质“幻想”。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说,“幻想”这一概念可能是不陌生,但如何进行“幻想”则是他们写作遇到的关键困难。而选择的写作技巧是“奇思妙想”和“入情入理”,换成专业的术语则是“夸张、离奇、逻辑”,这恰恰是进行“幻想”最核心的写作知识。因此,课例1的核心写作知识是与写作任务相匹配的,较为集中。而课例2的教学目标包含了“故事结构”“人物特点”“多个”等写作知识,教学内容较为散乱。课例3的核心写作知识是用曼陀罗创意写作法(围绕中心编写故事),而实际教的知识是抓住故事的要素编写童话故事,讲述故事要详略得当。这些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难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的成效性

写作支架的设计和使用贯穿写作的整个过程,最终要能促成写作任务的完成。其中,“审题”阶段的学习支架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具体包括话题、作者、读者、写作目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构思”阶段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思路;“转化”阶段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改”阶段的学习支架则是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为发表做准备。这三篇童话教学课例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构思和片段写作阶段。

在课例1中,学习支架设计和使用贯穿了整个写作过程:教师首先通过呈现“范文”“问题—对话”“比较”策略支架和概念支架来帮助学生理解“合情合理”“新奇”两个概念及其关系;接着提供“范文”支架,让学生根据语篇语境来掌握运用知识学习的方法,这些支架依旧是属于理解概念层面的;然后提供“建议”“问题—对话”支架解决故事结构框架问题;之后再呈现“头脑风暴”“问题—对话”支架来完成题材、内容的获取;最后通过“师生点评”完成反思与修改。至于“遣词造句”,教师尚未提供学习支架。课例2的四个写作知识的理解都是通过“问题—对话”策略支架和概念支架呈现。其中,除“创作童话具备的要素”外,其余三个写作知识还搭设了“角色扮演”“问题—对话”“建议”支架来理解、运用。但课例中童话的情节老师给出了提示支架,童话写作变成了申辩词和通知的写作。在课例3中,教师的支架呈现形式很独特,主要以电影作为范例支架,符合儿童的情趣。教师先是解释“曼陀罗”概念,接着是以“电影”片段、“九宫格”支架形式,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完成故事情节的设计;再通过“提示、建议”的程序支架,让学生对事件进行筛选,达到情节发展合理有序的要求;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交流”活动支架完成故事创编和修改。

整体而言,课例1、课例3的学习支架搭设能帮助学生完成构思并完成片段写作,而课例2仅教给学生一些童话写作的知识,但实际教的是申辩词和通知的写法,与教学目标背离。

3.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的合理性

从学习支架功能类型的角度看,三名师课例运用的支架类型多样,几乎涵盖了四种支架类型,策略支架的数量较多。学习支架的表现形式包括:概念、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课例3,范例支架选用影片资源并多次使用,既符合儿童的情趣,又恰当地呈现了关键事件、情节结构和情节拉长等方面的写作知识,并与讨论活动、九宫格的图表支架相配合,对学生生成文本、完成写作任务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学习支架的呈现时机和运用程度分析,课例1和课例3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支架的运用较为恰当,呈现和撤销方面也较为适时。课例2申辩词和通知的写作缺少例文支架的支撑,支架使用也不充分。

三、抽样课例对写作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的启示与思考

(一)写作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的经验

1.学习支架的设计应有利于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课例1学习支架设计比较好,教师想教的内容和实际教的内容一致,教学内容基本转化成学生的写作经验。而课例2、课例3存在教师想教的太多或教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的时候,教学内容要鲜明而集中,并通过学习支架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有效设计和使用学习支架的前提是写作知识正确、适用

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和使用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而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写作知识。因此,写作知识的正确适用与否往往决定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继而影响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和使用。三篇写作教学课例,相比较而言,课例1、课例3的学习支架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与教学内容契合度最高,前提就是教学实施者运用的写作知识正确、适用,主要体现在:(1)与课例2相比,教师能够依据文体特点和学情,选择集中、正确的核心写作知识;(2)教师能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状态,提供充足的写作知识。

3.写作学习支架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呈现、使用和撤销

学习支架设计和使用的目的是减少学生的写作困难,使其能够完成任务,但并不意味着简单呈现学习支架就可以。呈现了学习支架,时机不对,不行;及时呈现了学习支架,没有运用学习支架,不行;及时呈现和充分运用学习支架,没有适时撤销,不行。也就是说,要运用达成写作任务,意味着要适时呈现、使用和撤销学习支架。以课例1和课例2为例,两位名师都及时呈现了学习支架,课例1遵循认知规律,逐步搭设相应的学习支架,等学生理解、体验后再适时撤销;而课例2则由于目标过多,支架的搭设不够充分,有些支架呈现的时机不适时,学生没有运用的机会。

(二)对写作学习支架设计与使用的思考

1.加强写作任务情境的创设

目前,写作课程与教学正处于以“交际语境写作”为取向的范式转型阶段,“而在我国,尽管三种范式都有存在,但仍以文章中心为主导。”[16]因此,改变现状,需要加强写作教学中任务情境的创设。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写作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创设语境进行写作教学呢?具体有以下策略:创设任务情境,激活写作欲望,明确表达方向;利用语篇语境,提炼写作策略,促进写作内容生成;依据语境,创设活动,改善表达效果。

2.学习支架要承载并转化核心写作知识

前面提到,写作教学中不仅需要陈述性知识,更需要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陈述性知识的改造,除了使用概念支架之外,还需要搭设范例支架、图表支架和策略支架等。这些支架不仅直观形象,符合学生写作的认知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支架要承载正确而集中的写作知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案例的程序性和策略性寫作知识,掌握和运用这些写作知识的目的主要是,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整个过程,并最终达成具体的写作教学目标。简言之,写作知识的选择问题,仍将是写作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Wood,D.,Bruner,J.,&Ross;,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17):89-100.

[2][6]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18-21.

[3][4]邓静,赵冬生.再论学习支架[J].上海教育科研,2008(09):65-67.

[5]Hill,J.&M.Hannafin;(2001).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s:the resurgence of resource based learningETR&Dvol.49;(3),46.

[7]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172.

[8][9]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0.

[10]三则课例分别是:课例1,周益民《“荒诞的合理”与“合理的荒诞”——〈化冻了的声音〉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师,2016(11);课例2,何捷,张光樱.《“我爱写童话”习作教学录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5(7-8);课例3,张祖庆,杨婷.《“曼陀罗创意写作法”教学录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7(7-8).

[11]王荣生.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J].语文学习,2010,(3):23.

[12]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129-148.

[1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7.

[14]王从华.语文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47.

[15]陈正治.童话写作研究[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7:8.

[16]孔凡成.情景语境作文教学经典范例:评洪宗礼《你看他像谁》[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74.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童话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