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
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国工匠精神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自制教具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工匠精神在其中的渗透与应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自制教具 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是指以中国古代优秀的匠人为原型和源泉的匠人精神。具体表现为技艺精湛的专业精神,作风严谨的态度精神,专业专技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这种大国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明的积淀,蕴含着无数圣人先贤的智慧和思想结晶,蕴含着现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和孜孜以求的探索。
二、技工院校语文课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欠缺
1.与专业技能衔接不够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目标,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理科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对说明文等的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文科类的学生可侧重于文学修养方面的培养等。但对于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掌握,因为这跟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要有的基本能力相关,例如请假条、收据、总结、报告等的正确书写。
语文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动手要求不高,而职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动手去操作,这样理论课的学习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深入挖掘专业教学中的职业元素,只要找准与专业相关联的部分,就可以找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从而进行精细化教学,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充分融合。
例如,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工具来模仿景泰蓝制作的过程,通过模仿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一系列制作工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模仿景泰蓝制作非常适合幼师专业、模具加工专业、数控加工专业的学习。通过这种模仿制作丰富了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动起来,在动手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进益求精精神的重要和可贵。
2.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渗透不够
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发展历程,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者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起步期的职业生涯教育。普通中职生的心智水平、职业兴趣、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组织教学。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需要挖掘蕴藏在教材中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素材,努力创设职业生涯教育情境,进行适时有机的灵活渗透。
例如,通过《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文,可以告诉学生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科技日新月异,作为职校生,一定要有成熟的思维,学会分辨是非,有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学会接人待物,养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把握机遇,开创自己的未来。
3.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然而中职学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使中职教育的语文课堂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学设计不恰当,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入一些,在课堂教学上要多进行改革与创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片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它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根据课堂需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的演示、图片的播放、视频的插入,将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直观,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插入图片与歌曲,制造出一种唯美的康桥景象,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康桥的美,再配上优美的《再别康桥》歌曲,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受作者的意境,创设情境和渲染气氛,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培养专业技能作用显著,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断研究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结合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工匠精神在语文自制教具中的渗透和具体表现
1.技艺精湛
精湛的技艺是大国工匠精神的首要的也是基本的一种精神和要求,是匠人之所以为匠人的一个前提和条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就要注意对学生的技能的培养和锤炼,让学生在实践的操作和锻炼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精湛的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以《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屋的位置关系,结构构造等,教师可以自制一些语文的教具,辅助学生的学习。自制教具可以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更加方便学生理解与接受。同时,这又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自制教具可以选取一些废旧材料,并利用画笔、布艺制造出漂亮美观的外形,吸引学生注意力。根据教课内容制造出来的教具会更有针对性,带来的帮助也更大。在自己动手搭建“空中楼阁”的过程中,學生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精湛的技艺,这样才能根据课文所述内容更好地还原“空中楼阁”的位置和具体构造,让学生在语文教具的辅助之下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作风严谨
作风严谨是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匠人们在工作时认真规范,态度严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浮躁,不投机取巧,不看重钱财,不看重职务,面对浮躁的社会,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繁杂的世俗诱惑,坚持标准,认真细致,耐得寂寞,守得初心。在各种产品中,大到飞机、汽车、轮船,小到机器中的某个小零件、螺钉等,都可能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他们在工程、建设、机器、制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工匠精神。瑞士以钟表而享誉世界,瑞士人以令人钦佩的工匠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生产出了精密度和专业度极高钟表。在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秉承这一精神,端正态度,转变理念,言传身教,把这一优秀的精神之火交接到新一代的人才手中。
3.专业技能
唐代的天文学家韩愈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工匠精神强调的就是职业的专业性和专技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专业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的特点,自制语文教具也要向专业看齐,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专业的态度激励自己,以专业的技能装备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
4.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具体到工匠精神,是指在技术精湛的前提下,不骄傲,不满足,不得过且过,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比如,在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员工守则》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从总经理致辞、员工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礼仪等各方面的员工守则和要求中学习如何具有职业精神的合格员工。引导学生自制语文教具,自己动手制作员工守则,在制作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的习惯和要求,在制定守则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其中的弊端和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进,创新思路和方法。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激励下,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教具的制作,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态度,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四、总结与反思
自制教具是指教學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是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教学用具。自制教具能够变废为宝,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中职语文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在自制语文教具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就是要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结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培养学生技艺精湛、作风严谨、专业专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和中国制造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