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I在中职计算机“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03 02:44邵琴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有效课堂

邵琴

摘要:本文就CQI在中职计算机“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引入CQI质量管理手段,抓住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逐步提高的基本特点,通过“课前计划一课中调控一课后反馈”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内容特别是重难点进一步完善、强化、分析和监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管理,以充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个体专业素养,促进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改革。

关键词:CQI 中职计算机 有效课堂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职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灵活性极高的学科,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效课堂”“卓越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

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反思之后,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以下四点: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特性明显,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方面——实训课堂教师授课模式单一;课堂方面——大班化实训课堂模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体制方面——新课改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考证取消,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清晰。

二、CQI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应用

CQI,又名持续质量改进,其原理实施方法是依据PDCA循环法,将课堂(教学单元)分解为4个阶段: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在循环中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与突破。同时将该课堂(教学单元)置身于整个教学大纲中,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向上实施和完成,最终实现课堂持续质量改进与提升的目标。

1.课前准备,制订方案(P)——How Plan计划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计划阶段。该阶段要在课前了解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水平、认知能力、掌握水平等相关信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构思预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及可能影响教学目的达成的不确定因素,并围绕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消除或减弱等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

(1)权衡各点,考虑综合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以及授课单元在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的地位等,所有计划设计环节都应该在该阶段有所体现。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提升为目标、持续改进的实践创新能力分层培养模式,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及学生层次,有创造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改进方法,体现多样性。为了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不断改进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如采用过程启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习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达成较好教学效果。

(3)依据学情,呈现适宜性。中职计算机教学操作性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教无定法,根据学情开展个性教学和强化训练,因材施教。利用CQI技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需求,合理地利用资源,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每一堂课,然后加以改进,改进的同时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风格、丰富教学手段。

(4)标新立异,追求创新性。在课堂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辅助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各重点难点的突破。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功能和作用。如在上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应用及拓展课程时,将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助力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2.过程防控,提高效率(D)——How Do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即教学执行阶段,按照前期计划制订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具体实施,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并根据教学计划阶段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全程把控,避免或减少可能影响教学目标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以此有效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1)有效沟通,知有所思。教学过程是一项双向交流的活动,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教师都需要和学生开展流畅的交流与沟通,随时关注他们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意将接受式学习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在“讲深讲透”的同时,留下“余味”与“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品尝”与“领悟”,使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思”。

(2)参与配合,情感渲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兴趣激发、情感渲染、悬疑设置、讲授技巧等,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心无旁骛地进入教师营造的知识环境,教师从旁参与配合。如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制作一份班报时,创设如下情境:如果你是宣传委员,需要你制作一份融合三个主题的班报,即“雷锋精神”“好人好事”“反哺社会”,学生通过“动而思、思而学、学而做”的模式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体系构建,增强素养。统一构建课堂知识体系与学生专业体系,在教学内容中将各知识点和专业特点,利用逻辑关系把他们连在一起。如在计算机操作中,通过实例分析、操作讲解、学生演示、教师总结等环节,强化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与所学专业挂钩,明白在实际工作中能做什么,从而增强学生专业的道德素养,注重与专业对接。

3.注重方式,成效落实(C)——How Check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即成效落實阶段,该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的自学与探究、或者小组讨论与交流,都要以以下两点为目的:其一,学生实施和完成学习目标;其二,学生个体技能掌握、专业素养提升。另外再辅以教师合适的指导、监督、鼓励和帮助。

(1)启发引导“巧设问”。在该阶段抓住“提问”这个有效手段,善于提问,并且将问题设计得有启发引导性,让提问成为课堂重点的升华。如在第一堂课时讲到“桌面”这一概念时,教师提问:“计算机正常启动登录后的整个屏幕界面是什么?”学生立即回答“桌面”。接着又提问:“请说出桌面中元素有哪些?”学生通过观察一一回答桌面元素。正向引导的问答方式,就能够把将知识点逐一教授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另外在该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以此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巧设坡度“环相扣”。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把学生研究得越透,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密切相连、层层相扣的小问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愿意操作、愿意学,主动操作、主动学。让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最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表格知识点课的时候,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将表格的制作划分为“表格变形”和“表格美化”两个环节,这样的設计在难度上有了递进,让学生在知识的层层推进中掌握重点和难点,真正将书本的知识化为学生的技能。

(3)讲求角度“谋实效”。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讲求灵活、巧于设疑、善于引导,通过对教材各个内容体系的探索,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抓准切入点和学生兴趣点,根据教学内容做多角度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在细节上推敲深思。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活跃思维与知识的迁移能力。

4.归纳总结,扬长避短(A)——How Action处理阶段

根据课堂效果检测和学生实践等反馈信息,把取得的成效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都纳入相应的标准中,巩固现有取得的成效,扬长避短、防止重蹈覆辙。并根据前期Plan—Do—Check三阶段提出未解决的问题,进行How Action(如何处理),即总结分析阶段,并将其循环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

通过推动PDCA循环,在一个单元知识或阶段结束时,充分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对未达标知识点和目标进行及时纠正和补授,并将其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这种动态循环的爬楼梯上升式运动,实现持续螺旋形上升的课堂管理模式。

三、在中职计算机课堂应用CQI的意义

尝试在计算机课堂中引用CQI方法,将课堂看成一项质量工程,并在课堂教学任务中遵循CQI循环理论客观规律和循序渐进过程,围绕PDCA循环原理依次开展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工作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工作思维及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依据CQI循环模式分步推进管理力度和教学任务,使管理工作和各项教学任务能够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课堂管理,理顺教师与学生的思路、课堂管理的过程,共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措施落实和检查反馈,“教”与“学”达成共识,攻克各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最终达成师生的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中职计算机有效课堂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打造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探究
微课模式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生成之道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准、精、特、趣”的四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