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王文瑶 陈瑶
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青岛市技师学院围绕学院“双核培养”办学理念,以德育教育为导向,根据学生思想品质、职业素养、行为能力、心智发展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提出了“四阶式”德育教育模式,实现了德育教育有载体、有标准、有成效,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 教育模式
课题:本文为《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思考与实验》院级课题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各行各业对从业的技能型人才素养要求逐年提高,从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转变。
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用区域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道德品质、理想追求、职业精神对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因此,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笔者对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模式进行了思考。
一、技工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现状
1.学生理想信念、职业观现状
为有效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准确把握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状态,青岛市技师学院组织开展了《学生职业价值观、学习能力》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观现状。
一是学生职业价值观选择趋向低层化,有理想信念、服务奉献、责任担当等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的学生数量比例低于10%。二是学生职业价值观选择缺乏自信心和荣誉感,几乎完全放弃创新探索、美感艺术、富有挑战的工作。三是学生厌学情绪普遍,缺乏学习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四是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学习动力不足。
2.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难度相对较大。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普遍存在厌学、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等问题,导致德育开展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23德育教育体系尚未健全。技工院校虽然不断重视德育,但是德育工作条块分割明显,德育内容、形式缺乏整体设计,针对性不强,尚未形成德育教育体系,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
(3)家校企共同育人机制未形成。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过度依赖学校,个别对学校严格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学生教育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合作企业存在重效益轻教育的现象,校企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二、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改革思路
笔者曾到学院所在区域的部分企业进行走访,企业明确表示:他们所需要的一线工人不但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更要有优良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积极的职业追求,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5~19岁,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应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划分为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提升期等四个阶段(以四年制为例),运用更有效的德育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德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顺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适应期”为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初入校对环境、老师、同学充满好奇,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希望展现自我、重树形象,但对专业不了解,缺乏自信,学习生活习惯需要规范。需要老师们的关心、指导,帮助其迅速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
“稳定期”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至第三学期。随着第一学期学习生活的结束,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行为表现易于反复,学习能力开始分化,兴趣爱好开始活跃。需要老师因势利导,对其进行持续跟踪指导,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激发其学习自信心,巩固教育效果。
“发展期”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第四至六学期,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律性,专业兴趣、学习动力明显增强,素养及专业能力进步快。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全面的指导,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提升期”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七、八学期,学生学业初成,面临毕业,对工作充满期待,需要巩固、提升学生的创新职业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责任意识、求职面试、求职心态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自己、正确选择企业,使其能顺利进入企业、踏实工作。
三、“四阶式”德育教育模式
1.“四阶式”德育教育模式内涵
“四阶式”德育教育模式,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遵循“立德树人”和生态教育理念,根据学生思想品质、职业素养、行为能力、心智发展规律等特点,将学生德育教育划分为适应期、稳定期、发展期、提升期四个阶段,设定阶梯上升式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浸泡式”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科学发展,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四阶式”德育教育目标
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意识、民族精神,拥护党的领导、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文明公民;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四阶式”德育教育原则
(1)时代性原则。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时代主旋律融入德育教育,增强教育导向性和时代性。
(2)实用性原则。遵循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突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将德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一体化原则。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树立管理、服务、育人一体化思想,既要进行科学严格管理,又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树立观念,修正行为,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与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4.“四阶式”德育教育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教育;技能成才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教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2)国家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史与国情教育。
(3)道德文明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文明礼仪训练;生命健康、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守法意识教育。宪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行业法规、职业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5)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职业文化认知;创业创新能力训练;职业发展规划设计指导。
(6)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及训练;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
5.“四阶式”德育教育模式实施途径
为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按照“全员、全程、全境”育人原则,以校企家三方联动为依托,以德育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渗透、素养主题班会、精品学团活动四个方面为实现途径,并通过学生日常素养考核评价保证和检验实施效果。
(1)德育课程教学。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开设《自我意识与自控能力培养》《自我品行修炼与社交涵养》《自我规划与职业理想》《职业素养与求职准备》专门德育课程,起到培养意识、方法指导、思想引领的作用。
(2)专业课程渗透。以专业课程学习为载体,分为专业思想与规范、职业道德与情感、职业理想与能力、职业素养与技能创新等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将企业文化、岗位要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到日常专业教学中,让學生在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不断强化职业素养。
(3)德育主题班会。以每周班会为载体,根据每阶段学生特点,围绕《新的起点,从自知自律出发》《立德树人,唤醒生命中的正能量》《放飞梦想,牢记责任与担当》等范围拟定专题班会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分享成功,适时总结学生的素养成长案例,评选班级明星,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作用,巩固素养教育成果。
(4)学团精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社团,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班歌比赛、辩论赛、校园招聘等特色活动,展示学生素养教育成果,丰富业余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素养教育范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5)素养考核评价。将学生素养成长变化显性指标进行量化,实施过程化评价,适时监测学生素养状态,及时进行指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6.“四阶式”德育教育模式实施措施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校企家三方的合作,学校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组织者,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教师德育教育主体责任。学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激励全体教师树立教育教学一盘棋思想,将先育人后教书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加强与企业、家长的沟通联系,努力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发展的指导者。
(2)完善德育教育组织管理体制。为保障德育教育的有序开展,学校行政部门作为统领,打破部门界限,做好顶层设计,各系部以学工人员为主体成立德育教研室,组织开展相关德育工作,将德育与学生管理、教学融为一体。
(3)提供德育教育物质基础保障。根据学院制定的德育教育方案,相关部门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耗材、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活动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