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婧
当前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主流的同时,多种价值观并存,其中也不乏一些消極负面的因素。青少年是非观念比较弱,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乐观正面的心态,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在负面价值观影响下怎样开始德育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当前社会主要的负面价值观
(一)功利及物质至上观念对儿童产生了负面影响
1.功利至上观念的来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家庭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放弃精神的追求,过度地追逐物质享受,形成了功利至上的观念。
2.功利至上观念的不良影响
功利至上会导致我们过分追求短期的利益,孩子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而失去了更为远大且以利他为目的的理想。失去理想的支持不利于孩子产生较大且长久的学习动力,只能暂时刺激孩子完成眼前的任务。
(二)重智轻德观念对儿童道德水平发展提出了挑战
1.什么是重智轻德观念
当前,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运用科学的方法给予孩子最有效最合理的教育。然而很多家长还是局限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的学习,把对孩子道德、心理等素养的培养放在了智力教育之后。
2.重智轻德观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孩子在大人重智轻德的影响下,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只要学习好,可以弥补其他的不足,学习好会更容易被周围的人认可。于是孩子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科学习上,对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漠不关心。
二、负面价值观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一)负面价值观通过家庭环境对孩子产生影响
1.负面价值观不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
负面价值观的渗透对孩子的家庭环境产生了影响,对家庭成员产生了影响,那么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家庭成员属于功利性的、暴力性的、道德水平低下的,那么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是功利性的、暴力的、道德水平低下的。
2.负面价值观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消极作用
孩子对于父母的行为具有倾向性,因此我们经常会说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父母的价值观就从这一言一行中逐步渗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
(二)负面价值观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1.形成了不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教育环境
社会上,负面价值观的长期渗透会使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发展的异常情况,例如,心理早熟、观念偏激、自卑和过分自信。特别是功利的价值观和教育观,使得孩子的生活学习节奏加快,过分看重得失,背负了过重的心理负担。有些孩子表现出了交往障碍、厌学、行为不良等心理问题。
2.帮助孩子构建了消极的认知模式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的心理困扰产生并不是由不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由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的。同样的事件发生,积极的观念会降低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减少厌恶、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而消极的负面的认知会导致这些负面情绪爆发,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负面价值观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背离
教育体制的现状、升学就业竞争的严峻,使得现实生活中德育工作举步维艰,人们始终不能把学校的德育放在和智育同等的地位,重智轻德的现象一直是存在的。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除了家长的配合程度会降低,学生也只会在学有余力的时候才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
三、学校德育对负面价值观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
1.通过家校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开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且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在家庭中尽量形成和谐、积极、充满爱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2.通过家长沙龙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
帮助家长树立更为远大的教育观,促进子女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专注于眼前的成绩。使他们明白,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道德水平才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消除负面价值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1.关注孩子心理问题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有90%左右的小学生有心理困扰,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媒体网络的负面价值观的灌输而造成的。因此处理好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当前德育的重要任务。
2.心理教育同时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多种形式沟通引导,例如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心理课程等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需要、兴趣、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能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和归宿感,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减少他们的消极心理,让他们更加阳光快乐。
参考文献:
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