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以其独有的优势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设置小组任务和小组激励机制等方式,为传统的小学数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以让学引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协作中乐享数学魅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21世纪对合作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只有懂合作、会合作、善合作的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基于此,就需要小学教师转变观念,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让学引思的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育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核心和本质。让指的是位置的变化和重心的转移,通过将时间、场所、机会等让给学生,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和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引思是通过引导、引领、引发等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模式等。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思时,可通过引导、点拨、启发、唤醒等方式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意识、合作观念等,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将合作学习运用其中,为让学引思提供新的平台,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笔者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将从以下三点阐述在让学引思指引下,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课前主动学
课前预习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和他们课堂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在预习环节加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以打破教师单向封闭备课和学生的孤立预习,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和合作互助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主动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例如,我在教授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前,为了培养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预习习惯,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我先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了解人民币的分类,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单位”等预习任务。学生可让父母为其准备一些纸币和硬币,硬币可放在存钱罐中来进行预习。在预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数一数自己拥有的财富,然后再比一比谁拥有的财富多……通过这种方式,来组织学生预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学生直接的互动,还将家长融入其中,对改善亲子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二、通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课堂互动学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教与学出现了严重的分离,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观念,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小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问题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分享、即兴演讲、小组讨论等,有利于打破学生“各自为战”的封闭学习模式,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满足了小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上课之初,我先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然后,让他们通过“做一做”的方式来探究角的构成。在布置了小组合作内容之后,我又公布了小组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下,各小组开始在组长的安排下投入紧张的“做角”操作中。只见有的小组先讨论做角的方法,有的小组则直接拿出学具进行操作,合作程度不同,讨论深度、广度不同,导致各小组学生完成时间也不同。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讨论最热烈,合作最默契的小组获得了胜利。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与积极性、主动探究性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通过合作学习,引发学生课后灵动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组织他们进行数学复习。这样的一种复习方式,虽然能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效果,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还对此具有较强的排斥心理,课下抄作业、不写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许多教师尝试将合作学习引入其中,来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通过安排合作探究性问题,让他们在课下依然保持着联系和合作,有利于转变学生对复习的态度,使他们的课后学习更灵动、更有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时,应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以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外,还应积极贯彻“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教师让于学生,教让于学,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推动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合作意识、学习效率等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淑珍.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7(13).
[2]余正江.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2).
编輯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