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贞
摘 要:开放式教学方法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授课理念、模式的种种束缚,也能够充分展示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也能够促进授课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对于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课堂的构建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拓展学生理解、感受与欣赏评价等诸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设计组织各项阅读教学活动,真正构建出开放式阅读课堂,以此来引導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重要动力,学生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即使教师设计了再新颖、再丰富的教学活动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学生也往往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应注重阅读情境的恰当创设,基于此来构建开放式阅读空间,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且有情感地投入学习,全面激活其语文思维,进而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呈现得更加轻松、愉快。
一方面要优化课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影像等元素的恰当引用来优化阅读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开放式阅读情境当中。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与需求,基于此,创设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出更轻松、自由的阅读学习空间。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引用来优化阅读情境,全面调动学生各个感官,不断拓展其认知视野。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就以情境为着手点,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对桂林山、水产生更真切的感受,基于此,再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全面激发,也能够全面调动、增强其对美好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构建出真正具有开放性的阅读课堂,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优化课堂提问,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除了兴趣激发之外,阅读技巧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而对于阅读水平、学习经验有限的小学生来讲,为了进一步增强其阅读学习效果,为师生、生生提供更开放式的互动空间,在课堂上应注重问题的灵活创设。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现阶段的阅读水平,紧紧围绕授课内容,以问题为着手点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基于相应问题来培养、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分析、解决各类问题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阅读技巧,而不再被阅读学习所困扰,构建真正的开放式阅读课堂,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有效增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比如:某教师在开展落花生的阅读教学活动时,就基于“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脉络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深入文章的主题思想,全面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效果与效率的不断提升。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整个问题过程更加具有逻辑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好地把握[1]。
三、适当拓展阅读教学,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拓展,通过适当引入一些新颖素材来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此,教师应及时更新、优化授课理念与方法,构建开放式阅读课堂,通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方式来拓展学生阅读学习视野,促进其思想启迪。教师应基于课文,通过推荐课外读物的方式来拓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兴趣爱好、阅读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丰富课堂阅读内容,构建开放式阅读课堂[2]。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基于教材和教育培养目标,为学生推荐《周恩来》这本书,通过有机整合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而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透彻理解,可以更丰富地进行情感表达,对周总理有更深入、真切的了解,便于思想情感的准确把握,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效果的不断提升。此外,在开放式阅读课堂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3]。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开放式阅读课堂的构建,不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还是对授课环节与成果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授课内容与培养要求,积极应用更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阅读课堂,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授课成果,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山,张学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4,59.
[2]张青华.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71.
[3]朱慧琴.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2(32):9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