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提升教学效率

2018-12-03 02:41陈燕
新课程·小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小学语文

陈燕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教师愈来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成长与素质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当代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教学要素的把握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要素;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内容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向组织而成。其中,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指标点,如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素养的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准把握语文教学要素,科学处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教材目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教材是一份重要的教学资料。明确教材目标和要求不仅能够让教学工作更具条理性,还能使教师了解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主题,从而更加突出教学重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目标和要求出发,为学生创设既符合教材目标又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新课导入时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爬山虎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图片情境之中,从而形象地了解爬山虎的外观以及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爬山虎。在完成新课导入之后,我便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了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剖析教材,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相应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第四段,你们先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悟?

大约3分钟之后,学生完成了默读任务。

生1:读完之后,我觉得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时候观察得非常细致,他在发现爬山虎的脚之后,还总结出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特点和形状,并知道了爬山虎是如何借助自己的脚爬到墙上去的。

师:分析得非常好,那你能够告诉老师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吗?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地方的反面,呈细丝状,嫩红色。

师:真棒,现在大家一起来说说陶爷爷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脚往墙上爬的。

生2:先把住墙,再将细丝变弯拉动爬山虎的嫩茎往墙上面运动。

师:总结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段小视频,了解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动态过程吧。

……

在上述案例中,我在课文教學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如此不仅明确了语文教学要素,还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关注学困生成长,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要素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困生的语文能力较为薄弱,其成长容易被忽略,因此,在语文要素指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帮助其提高语文能力。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的时候,考虑到班级一位学生(甲)的朗读能力极差,且语文学习习惯也不好,于是我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对其进行辅导,其过程如下所示:

师:荷花是一种极为漂亮的花朵,淡雅的颜色,沁人的清香,是荷花独一无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荷花的文章,现在我们请学生(甲)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篇文章吧!

(我带领班级其他学生鼓掌加油。)

(学生甲懒洋洋地读了一遍文章,声音小且吐字不清晰,毫无情感。)

师:真棒,你今天的表现相对以前来说进步非常明显,已经能够比较流畅地读完整篇文章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你的声音略小,要是能够提高朗读的音量,清晰吐出每一个字就更加棒了,所以请再读一遍好不好?

(班级掌声再次响起。)

(学生甲挺直身子,清晰响亮地再次朗读了一遍文章。)

师:非常棒,朗诵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你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但是仍然存在有待提升之处,所以课后一定要多加练习哦。

(学生甲点点头)

在这个案例中,我针对班级一位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拓展了一次课文朗读环节,给予该生相应的锻炼机会,并对其进行鼓励教育,使其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生成

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凸显语文教学要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生成,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时,由于其中隐藏了“‘得与‘失的平衡问题”,所以被列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切勿因小失大的真谛,我一改以往传统课堂中“板书+讲解”的风格,而是利用新颖的“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文中蕴藏的道理。首先我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小猴子总共经过几个地方,分别获得了哪些物品,又都与哪些宝贵的物品擦肩而过。其次,我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模拟,回顾课文的故事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记住小猴子下山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设身处地地经历了文章所描述的情节。于是,待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后,我趁热打铁地向学生进行提问:小猴子下山的初衷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他一来是想要采摘一点食物回去,二来是想要散心玩耍。

显然这一回答与小学生童稚天真的心理非常吻合,也从侧面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是跟随课文情节的推展而更改的。除此以外,为了更深层次地揭示文章中的人生哲理,我“推波助澜”地启示学生思考从小猴子的身上能够总结出什么道理。这一疑问抛出之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像小猴子一样顾此失彼,最终却因为某些错误的决定而导致自己一无所获。

所以利用情境式教学更能够带动学生思维的跨越,不但能够让他们从轻松的氛围中收获受用的真理,也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传播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切忌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只会空手而归”的道理。自此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坚持不懈,独立自主地去化解所遇难题,快速提升自己的学习感悟能力。

四、合理点评指导,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并未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合理的点评与指导,让学生对学习习惯的好坏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教學质量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会在每节课上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点评。以《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本节课的预习要求:(1)结合图画做到通顺朗读课文;(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3)把握长句的节奏与停顿。

针对课文的预习要求,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张图片中都有谁?在何处做什么吗?”

生1:图片中有小马、小松鼠和黄牛,小马想要过河,小松鼠说水深过不了,黄牛却说水浅能过。

师:回答得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翻开课文,朗读文章,读得越通顺说明你们越用心做过预习。

待学生读完之后,我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生字词,然后让学生两两之间互相检查对方的认读情况,比如是否读清楚每一个字的语调、音节和前后鼻音。待检查完毕之后,每一个学生需要填写一份检查报告,然后我再通过报告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生字认读的预习情况。最后检查学生对长句节奏和停顿的把握情况,此时我便借助课件展示了文章中的一个长句子,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其进行指导与点评。

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定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方式来监督按时完成预习,同时对学生预习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的点评与指导,让学生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辩证处理小学语文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关系,从而做到紧扣语文要素来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如明确教材目标、发展学生能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都是从语文要素角度来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要点所在,唯有灵活取舍,才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杰.情、趣、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新要素[J].新教育,2016.

[2]李新华.为探究型学习构建和谐心理环境的教学策略初探[J].天津教育,2006.

[3]冯艳秋.轮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小学语文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