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 杨国
摘 要:陆机作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书法家,他的《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首部创作理论专著,他的《平复帖》成为章草向今草转变的现实例证。因此,陆机文论思想与其创作的《平复帖》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可比性。两类艺术作品从创作背景、美学观念、历史地位的角度说明了两者的共通性,演绎了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彼此融合与相互诠释。
关键词:创作背景 美学追求 重要地位 相通
陆机作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书法家,一生艺术成果颇丰,他的文论专著——《文赋》,作为中国文论史上首部创作理论专著,阐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因开启了我国文学创作理论的先河而具有不朽的价值。与此同时,他在1700多年前写就的《平复帖》,被陈振濂先生称之为“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成为章草向今草转变的现实例证,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纪念碑式的作品。从以上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兼善诸艺的古代文人墨客——陆机,用理性的智慧、骈俪的文采、书法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了文者、书者与思想者的完美统一。
一、陆机文论思想与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
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之久的经学走向式微,此时,玄学作为一股新的社会思潮,为文人们认识自我、领悟情感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玄学的本体论引发的对自然的本然状态所进行的思考,更加促使文人们开始面向内心的审美观照。在当时,不但造就了一代名士风流,也对文学创作以及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正是受此影响颇深的文学家、文论家之一,其《文赋》、《平复帖》就是在这股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在《文赋》中,陆机显然受到魏晋玄学“言意”思辨的影响最深,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论战也激发了陆机对于文学创作理论的思考。他从“言不尽意”与“言尽意”的问题出发,进而对文学创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与此同时,玄学的本体论思想也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催生了《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美学观。《文赋》作为一篇系统的文论,涉及了艺术构思、艺术生成中的复杂问题,陆机从对具体命题的阐释中表明了自己的文艺美学观,即提出了诗的本体和特质:缘情与绮靡。通过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精微体悟,陆机在《文赋》中首次明确提出:文学的本体是人的自然情性,即情感。文学只能来自于人类自然情性的流露。
与此同时,陆机强调的“缘情绮靡”美学观,又是另一对“本”、“末”关系的反应:“缘情”是本,“绮靡”是末,文学是本末一体、不可分离的存在体,文由情生,诗缘自情美。所以,情之美好必须依靠美的形式才能得以展現,为人们所吟诵、回味,这就需要借助于“绮靡”的美感来完成。因此,在陆机的《平复帖》中将他自己所主张的“缘情绮靡”发挥得淋漓尽致。《平复帖》一直以审美形式的自由、洒脱、不拘一格而著称,以至于迄今为止,对短短9行84个字的认知与解读依然是莫衷一是。这幅字帖正如李宗玮先生在《悟对书艺》中评价的一样“整篇文字格调高雅,神采飞扬……笔意婉转,信笔纵横,风格平淡而质朴”。陆机在书帖中单纯地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对待文字的结体规律和整体风格却没有特别的执念,自由的书写方式无意间开启了书法创作的新风尚——气韵生动,即古代书法界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一代新姿由陆氏开风气之先。
二、《文赋》与《平复帖》相通的美学追求
陆机生活的年代正值西晋玄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艺思想空前解放,陆机生于江左,良好的家学传统造就了陆机书文双绝的才子气象。古人谓陆机“能章草,以才长见掩耳”。现存《平复帖》中的书写风格古朴奇崛,蔚然洒脱,为传世法书名迹中最早的一副作品。他因擅写诗赋、骈文,故将文学的才情挥洒至书法的创作中去,以敏感和细腻的观察、放浪不羁的笔墨诠释着内心的情感。
陆机在《文赋》当中明确提出“遣言贵妍”的要求,即要求文章的语言在曲达文意的同时要讲求文辞的华美,文辞之美正是“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文章应具有枝繁叶茂,色彩交辉的丰赡之美。在创作方法上继承楚文化传统,在魏晋时期的文学界提出了“艳”的美学主张,显示出自觉时代文学所具有的全新面貌,这也揭开了华采文学的新篇章。仔细观赏陆机的《平复帖》,不难感受到作为书者的陆机对“艳”这一美学主张的执着追求。《平复帖》全文不足百字,却散发出浓烈的书卷气,文字内容洒脱、凝练,书写风格破旧迎新、独树一帜。在完成文字内容传达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文字随性、洒脱,恣情而为,独辟蹊径、树立个人的艺术风范。陆机在书写 《平复帖》 时任由心中话语的一吐为快,从难以辨识的字形到充满随性的结字谋篇,都不难看出作者笔下的草书是富于艳丽、明媚色彩的,是陆机文人个性对“艳”之表达的追求。
魏晋时代是中国艺术史上审美自觉时代的开端,“重情”、“抒情”成为时代的主题。陆机在他的《文赋》中第一次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赋》在谈到创作构思时写道:“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明确的表述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的生发和蓄积的过程,体现了对情感作用的高度重视。他在文论上“缘情”主张亦在书法创作中得到很好的抒发。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属于较抽象的艺术形态,纯粹的线条几乎难以将情感很好地表达。然而,《平复帖》中陆机的书法却处处显露出真性情。《平复帖》作为章草与今草的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个别字已成为今草的雏形,于是,整篇作品缘情而作,结体纵长而放任,章草与今草左右顾盼、彼此相连,却又风格迥异,时而笔法圆浑,时而点画奇古,寓精健于率真、忘情之中,具有魏晋时期艺术自由与飘逸的典型美感。行笔流畅而不失遒劲,笔墨之外带有一种古雅的才子韵致。因此,纵观《平复帖》的美学风格,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情性的流露,在书法和文论思想上所形成的独特的美学追求促使了行草在创作形式上最终走向成熟,并最终对中国书法的书体、风格、定势产生不可明喻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三、《文赋》与《平复帖》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陆机《文赋》是有意为文,专门探讨为文之“用心”,首次将艺术构思理论纳入到文学批评的范围,同时改造了自古以来“诗言志”的美学命题,而以“诗缘情而绮靡”的美学主张对文学的本体和特征做了新的理论概括,将文论研究的重心转到文学本身,奏响了华采文学的先声。陆机的“缘情”说超越了“诗言志”的旧说,客观上揭示了文学的情感本质,在中国文论史上形成与“诗言志”相区别的文学观念。在陆机笔下,所缘之“情”不仅包括感物所兴之情,而且它已作为文学的本体在文学创作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缘情”说提出之后,对古典文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文论家开始重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明清时期的袁宏道和袁枚,也都十分重视文学的情感,将文学作为抒发情性、坦露性灵的表现。一直到清末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提出文学创作中的情景交融问题,至此,王氏将起自陆机的“缘情”理论发展到了顶峰。
西晋时,草书的变化在当时众多书体中最为明显,其中以当时卫瓘所提出并实践的 “草藁”一形影响最大。然而,仔细研究对比,从章草到今草,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字与字之间的侵扰与连带关系,而连带的关键是要把章草书的横势变为纵势。而纵势又是最适合以流便简率著称的草书的,因此,草书的书写,具备了字体变化的时代要求,直接促生了草书发展的方向。而陆机的《平复帖》则非常注重书写的行气和纵引之势,作品中几乎见不到波势,许多字的末笔收束都是向下牵引,行笔过程加进了很多情感的东西,暗合了字体发展演变的基本动向,可以说是艺术自觉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基于他的文学功力和他的超凡才情,以及他在写《平复帖》时对友人的倾诉的急切心情,他的作品都显示出逸笔草草的今草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据史料记载,汉晋时期的士族阶层已经掌握了草书尺牍在表情传意方面的重要功能,众多名家传世作品均出自尺牍,本出自私下交往的一种抒怀畅达之体,随着时间与一再的实践,无数优秀的书法作品竟成为那个时代章草向今草的演化的最好例证,也成为我们今天揣摩那一时代文人墨客书写、构思的最可靠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陆机的《平复帖》对于这种书体的演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来说,他在《平复帖》中所显示出的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在从章草到今草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结语
陆机文论思想与其创作的《平复帖》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可比性。通过对两种艺术门类的作品《文赋》理论思想和《平复帖》的书法语言实践进行比较,从创作背景、美学观念的角度说明了陆机文论思想和书法艺术的共通性,陆机用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极好地演绎了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彼此融合与相互诠释。鉴于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作为彰显古代文人艺术修养的实践成果,用书法独特的笔墨抒写笔者内心,陆机这幅名作《平复帖》,正是用书法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写出的一篇可与《文赋》相媲美的姐妹篇。作为陆机文论思想集大成者的《文赋》是由骈文写作,文辞华美,语义难辨;而《平复帖》作为章草到今草的过渡期作品,以字形多变、洒脱不羁著称,通过比较研究,发掘陆机《平复帖》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形式、美学观等方面杰出的艺术价值,从而证实了《平复帖》书法语言实践是对《文赋》文学理论思想的书写与映衬。
参考文献:
[1]王僧虔.论书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3]程相占.陆机《文赋》与文艺学的元问题[J]. 苏州:苏州大学学报,2002(1).
[4]李紫红.从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到南朝的“宫体诗”[J].乌鲁木齐: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2).
[5]启功.启功丛稿[M].上海:中华书局,1981.
[6]张怀瑾.文赋译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7]李宗玮.悟对书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8]汪军.《文赋》与《书谱》——中国古代文论与书论之间关系的个案分析[J].南京: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9] 吕文明.《平复帖》诞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對后世影响问题新探[J].哈尔滨:书法赏评,2016(8).
注:本文系黑河学院2017年艺术学研究项目“陆机文论思想与《平复帖》美学风格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SY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