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燕,金 华,倪依纯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1;3.江苏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京杭运河江苏段北起与山东交界的徐州二级坝,南至与浙江交界的苏州鸭子坝,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全长687km,占京杭运河总航道里程的47.6%以及全年通航里程的78.3%,从北至南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个城市,是江苏“两纵四横”水网体系的骨干航道[1],以往对江苏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综合发展等多方面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了开发长江经济带和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战略,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江苏省以全国1.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4%的经济总量,新形势下不仅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更面临着土地紧缺、环境污染等各种现实问题,非常有必要深入挖掘京杭运河江苏段的水运潜力、生态潜力和文化潜力。本文遵循“效率、和谐、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运用SWOT分析方法,在对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机遇、挑战及自身开发中存在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探讨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和文化的腾飞,并带动整个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作为水运大省,江苏省历来十分重视水运开发。近年来密集发布有关水运和港口资源绿色开发的文件,为京杭运河江苏段的开发和整治提供了很多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2016年起实施的“两减六治三提升”(简称263)专项行动计划,更是在减少不良排放、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水运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利用方面展开了扎实的行动,使得京杭运河江苏段在绿色开发上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建国以来,京杭运河江苏段经历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整改(见表1),仅“十五”以来就累计投入200多亿元进行集中整改。讫今京杭运河江苏段通航总里程达687km,苏北运河已于2010年底完成二级航道改造404km,占京杭运河全线二级航道总长的93.3%,可通行2 000t以上的货船;苏南运河已于2015年完成三级航道修造241km,占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总长的62%,可通行1 000t级的船舶。
由于京杭运河江苏段南北水位落差达34m,为有效调节水位,还在全线设置了12座水闸,其中在苏北段运河设置船闸11座,苏南段运河设置船闸1座,以确保船只安全通航。
在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江苏省政府还非常重视改善航运秩序,规范航运管理,以提高航运效率,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促进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货运量方面,京杭运河江苏段日通行船舶5 000-10 000艘,常年有13个省市的2万余艘船舶通行,每年完成江苏省约1/4左右的货运量,主要承担大宗建材、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运输重任,对促进沿线八城市的城镇建设和生产力布局以及长三角的物资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其中2016年的总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一,达5.8亿t以上。货运量和通行船舶情况请见表2-4。
表1 京杭运河江苏段历次大规模整治情况
表2 2007-2016年京杭运河苏南段通行船舶和货运量情况
表3 2007-2016年苏北运河通行船舶和货运量情况
表4 2009-2017年苏北运河年过闸船舶数量
在运输效率上,经过苏北运河“三改二“和苏南运河”四改三“的及湖西航道的三次集中整治与扩建改造,内河运输船舶航行速度较”十一五“未提高了30%,苏北段繁忙船闸的过闸时间由以往的3-4d缩减到目前的5h左右。
与此同时,京杭运河江苏段积极推行数字化航道建设,以无锡段为先行,开展了感知航道建设,在苏北段重点推行了智能过闸系统建设,并在全线推广运用了智能过闸系统,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做好航道开发和运能拓展的同时,不断宣传绿色水运理念,深入贯彻各项环保规定,认真开展清洁能源改造、船型标准化等绿色整治措施,促进航线区域内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
一是在河道开发过程中,融入绿色开发理念。将运河整治与水环境治理、土壤保护等生态环保相结合,有效清除了长期沉积河底的污染底泥,改善了运河水环境;积极推广自然护坡、生态混凝护坡等绿色航道整治,提高河岸的耐久性和消浪能力,降低了养护成本,防止了水土流失;积极进行绿色环境建设,通过沿河绿化、美化、城镇化建设,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及运河水景风光带。
二是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建设。对11 995艘船舶进行了内河标准化改造,新改建LNG运输船37艘,内河标准化改造进展居长江水系14省之首。规范苏北段调水期化学危险品禁运、大气污染监管、燃油质量检测等活动,实施清洁船舶示范工程,率先研发并使用内河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完成了全省符合规定条件的400总吨及以上吨位3 589艘船舶的改造。
三是强化港口规划,促进港口资源的集约开发。采取关停、拆除、搬迁、回收补偿、规范提升等方式取缔严重影响沿线生态、供水、航运和防洪安全的非法码头;开展水、尘污染防治、岸电应用和清洁能源及新能源推广等专项行动,并在淮安和宿迁港等积极推进沿气码头油气回收试点工作。
此外,还积极进行绿色服务区建设。借鉴高速公路服务区理念,在全国首创内河服务区建设,在整个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建成投用9个水上服务区,提供船舶加油、加水、加电和补充生活物资、进行船舶维修等服务,建成低压小容量岸电系统100多套,实现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岸电系统的互联互通。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运河集装箱货运:一是为集装箱船舶提供优先过闸服务,免收提放费;二是为所有集装箱船舶安装“船讯通”APP,提供不见面、免上岸服务;三是为集装箱船舶开展随到随过闸的定制服务;四是主动联系集装箱企业、加强沟通协调;五是建立集装箱物流企业微信群,加强业务联系。通过多种努力,2017年仅苏北运河十道船闸就累计通过集装箱船舶12 501艘次,集装箱运量达14.65万标箱,至今已开通了徐州、连云港、淮安、扬州、太仓、南京、上海等多条航线。其中至外高桥、洋山港支线的定期班轮的开通意味着运河航运可通江达海,直接对接“一带一路”把货物运至海外。而且集装箱货运的品种日益丰富,主要货运种类除大宗货物外,日用工业品、瓷砖、成品家具等约占28.5%。苏北运河集装箱货运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8-2017苏北运河集装箱运输量趋势图
京杭运河江苏段不仅是货物运输的主要动脉,还是南北文化及各种资源要素交流互通的重要廊道,为沿线城市集聚资本、引进技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八城市常住人口总量为4 731.31万,占江苏省常住人口的58.9%;GDP总量为56 208.7万亿元,占全省总GDP的65.4%;沿线八城市人均GDP比江苏省人均GDP高约10个百分点,是全国人均GDP的2倍左右,其中五个城市人均GDP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
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在民族工商业发展中起到良好的先导作用,也是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祥地和推行者,各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传统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各地都在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由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运河沿线城市又呈现新的发展生机,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初见规模。其中苏州市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方面有突出成就,人工智能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6位左右,2018年作为江苏唯一的城市入选由世界城市合作发展组织等机构联合评选的第十七届“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前50强;无锡市作为“感知中国”中心,2017年物联网产值超2 000亿,达到江苏物联网总产值的1/2,全国的物联网总产值的1/4,成为物联网产业的国家标杆城市;此外,宿迁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镇江在新材料、船舶及船用设备等方面展现特色;扬州的光电产业、非遗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大运河沿线区域不仅具有经济发展优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也领先于全国。沿线8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被评有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古城,2017年大运河沿线8市旅游业总收入为7 923.36亿元,约占江苏省的67.9%;苏州、镇江、常州等连续多年进入全国旅游50强城市,且苏州、镇江两市和徐州、无锡、常州、淮安、宿迁等市的部分地区已被列入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综上所述,京杭运河江苏段在航道开发、运量提升、能源节约、生态保护、智能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沿线城市及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此过程中,其也存在着政策层面、执行层面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努力化解困难,积极寻找改进对策。
(1)国家战略及学术界的支持。近年来,政府把开发长江经济带和运河文化带上升到国家战略来实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并要求沿线所有地区把保护大运河、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作为共同责任。为此,江苏省及运河沿线多个省市组织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课题调研也随之展开,这对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绿色开发提供了战略与学术上的支持。
(2)与其它战略发展的配套需要。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有直接联系,尤其运河江苏段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是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叠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更迫切的需要,应从国家高度认识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的战略意义。
(3)环境保护与绿色开发的认识不断提升。近年来,伴随全球气温的上升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国家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越来越严格,从政府到企业、公民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绿色开发的重要性,对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经济总量十分巨大的江苏而言,更有必要充分利用水运的环境友好和节能、省地效用,这为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绿色开发作好了意识形态的准备。
(4)环保技术不断研发应用。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有关船舶节能减排及废气废油的回收技术、岸堤水土保护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越来越成熟,相关新产品不断投入使用,这也为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绿色开发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1)陆空运输网络建设和技术发展缩减了公众对水运的期待。近年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使得陆运网络越来越完善,公铁运输越来越方便快捷,而且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的投入使用将给运输和配送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因而公众对运河水运的期待有所降低,尤其在经济发达、企业和民众比较富庶的江苏省内,企业和个体主动采用内河水运的意向会受到影响。
(2)产业结构转型影响水运货源。目前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是从能源消耗严重的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转换,而且近年随着市场的调整,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和增速将放缓,而内河水运主要承担的是低附加值的大宗货物、原材料和能源物资的运输,今后这类货源的运量总量将受到一定影响。
(3)政策与认知的局限影响水运投资。运河中的过境船舶时常占到总运量的3/4左右,因而各地发展水运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对沿河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立竿见影,因而以前出于政绩的需要,部分地方的政府更愿意把资金和主要精力投向快出政绩的领域(比如高速公路),而不愿花更多的投资来整治和发展水运。
(1)京杭运河江苏段本身蕴涵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水运史上的奇迹,是极为珍贵的仍在流动着的活态线性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开凿最早、古迹最多、运行最畅的河段[3],江苏列入申遗点段的河道6段,历史遗存22处,是整条大运河中文化品位最高、代表性标志最集中的地段,其本身其所蕴含的历史、人文、建筑、旅游等各种文化元素及以此衍生的各种文化产品蕴含着巨大价值。
(2)京杭运河江苏段发挥着良好的经济作用。运河承担了江苏省总运量的1/4左右,而且诸多产业因河而生,多个城镇依河而建,京杭运河江苏段滋养了沿线的企业和城乡。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大,京杭运河江苏段的水运潜能和产业集聚作用可以继续挖掘并得到深入应用。
(3)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开发基础良好。经过多年的开发和保护,京杭运河江苏段的通航里程数和航道等级、货运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绿色岸线建设、水土保护、绿色港口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沿线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也正得到不断开发,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规划。目前在京杭运河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象,水利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环保、城管、农林等多部门共同承担着京杭运河的管理工作,多头管理给京杭运河的综合开发和管理带来了困难,并且目前尚未形成对整个运河沿线产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开发的顶层设计。
(2)水网建设与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运河主线仍存在瓶颈河段,且分流航道不足,水网联接仍不够通畅。目前,京杭运河江苏段运输繁忙,运能已日趋饱和;另外沿线有一些桥梁老化,适用度差,急需整修重建;此外,运河岸线、锚地资源的集约开发以及全线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仍有不足。
(3)绿色环保和新技术推广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大运河两岸沿线的风光带建设不足总里程的十分之一,并且地区间不平衡,河岸绿化和美化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此外,新型清洁能源使用率过低,节能减排工作推广滞后;航运船舶升级换代缓慢,船舶动力结构有待优化,船型标准化和内河装箱运输等仍有待进一步推广。
(4)开发资金仍有不足。目前,京杭运河江苏段的开发与养护资金以省交通厅的财政拨款为主,部分城市没有配套的专项资金,不能满足主干线及与之相连的支线的航道开发和水网建设,也不能点到点沿岸建厂(煤厂、电厂、钢厂等都有自有码头)。而水运只有联接成网络才有优势,为保证主航道通畅,应关闭主航道码头,在支航道开辟码头或建设沿岸厂。
新形势下,江苏省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结合江苏省“263”和“四个一批”专项活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构建信息系统,积极开展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建设等专项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齐头推进运河沿线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工作,着力将京杭运河江苏段打造成高效益的经济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
(1)进一步优化水网及航运设施建设。首先,要继续加强主线航道开挖和升级[3],对部分碍航段落(如施桥船闸至长江段口等)进行整治,清理航运瓶颈段落,保运河主线顺利畅,确保全线可容千吨级船舶畅行,苏北段可实现两千吨级船舶的无障碍通行。同时,还应对沿线桥、闸等设施进行维修整治,重修邳州陇海铁路桥和苏北运河部分服务年限长、通过能力低的船闸,强化沿河岸线、锚地资源的集约开发,确保船舶航行速度和过闸效率;此外,还应加强支线分流航道开发建设,提升淮河出海航道、徐洪河、连申线等处分流航道的等级和通过力,进一步形成“干支衔接、互联互通”的内河高等级水运网络,提升水运能力。
(2)完善多式联运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规划,优化港口布局,尽量利用分流支线河道建设挖入式港池,以确保主航线通畅,并通过港口把航道与公路、铁路网络相连,形成多式联运网络。其次,要在临港区域进行配套的物流园区、产业园区、货运枢纽站场的建设,强化运河港口与相邻的江、海港口的联运与合作,促进江河海联合发展。此外,要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通过专项行动大力打造集装箱码头和船舶,借助内河集装箱运输拓展适合高新技术发展的河运货物品种,以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系统来节约运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
(3)优化沿线城市产业布局。要完善产业规划,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将京杭运河江苏段作为产业布局的南北纵向轴线,加强沿线城市的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集聚降低交易成本,高效配置资源,产生规模效应和创新动能。具体说来应强化以下五大产业集聚:一是以无锡为核心城市,建立物联网技术为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二是以苏州为核心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三是以扬州为核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四是以宿迁为核心发展生鲜物流配送产业集群;五是在京杭运河江苏段全流域发展旅游产业集群。通过沿线城市横向或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产业“高峰”与“高原”并存的态势,助推流域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4)合理规划沿线区域城镇化进程。要把运河江苏段的开发与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相结合。一要对沿线区域进行合理的城乡配置。根据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潜力、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不断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扩大城乡就业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二要把运河与未来的城乡建设进行配套开发。根据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对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进行科学规划,对道路、景观、地下空间等进行配套设计,预留区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空间,避免城市化进程中进行多次拆建,造成资源浪费,把整个运河流域建设成一个开放融合、协同发展的大生态系统,使城市格局更为合理,发展更为和谐。
(1)发展绿色航运。一要确保沿线环境美观。根据岸线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清理整治沿线的违障建筑、碍航设施、小码头、小作坊,保证运河水清岸美;二要提升沿线绿化水平。积极做好沿岸绿化带建设和景观长廊建设,提高绿色覆盖率;三要提高生态护岸水平。在航道工程中,因地制宜,将新驳岸建设和老驳岸改造相结合,优先采用环境友好的新材料、新结构,积极推广低碳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确保京杭运河江苏段流域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
(2)建设绿色港口。首先,要完善港口建设规划。围绕“节能、减排、防污染、增绿化、提效能”的重点,促进港口资源的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好太阳能、风能、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配套设计好电动交通系统、港口废水处理、油气回收、防尘、防噪等系统,减少水质、空气、噪音污染;其次,要强化港口作业的节能环保水平。采用高效、节能、低排放的港口装卸设施和装备,进一步提升港口装卸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停港船舶使用岸电的比例;三要做好化工码头、危险品码头的归并、整治,提升此类码头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四要强化港口绿化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提升港容港貌;最后,还要做好环境数据的监测、公布和预警工作,强化社会监管[4]。
(3)打造绿色船舶。一要推进船型标准化建设。提升船型标准化率和船舶装备技术水平、自身安全系数,并推行清洁作业管理,加装船舶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原油和成品油装船作业油气回收等工作,保障船舶安全、环保地航行;二要强化船舶污染源头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对船舶的检验,淘汰老旧化学品船舶和油船船舶,落实好安全和环保主体责任;三要积极推进清洁船舶示范工程,出台相关政策,推进LNG船舶的清洁改造,提高清洁能源的运用比例;四要优化禁航区域管理,视情况进行分等级危化品禁运;五要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进行“绿色船舶”信用等级评定,打造“绿色船舶”品牌,推进舶污染监视监测系统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环保监管。
(4)完善绿色运输组织服务。一要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构建多式联运的良好市场环境,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提升对货运枢纽站场的资金扶持,提升水运比例和适用货物种类,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实现结构性减排构建;二要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建立基础数据库,积极打造绿色航运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好“智慧港口”和“感知航道”;三要建设好一批高质量的水上服务区。完善便民措施,把海事服务、业务接洽、生活补给等相结合,为船舶提供包括报港、远调签证、过闸手续、岸电接入、货运介绍等一体化服务;四要统筹规划建设好一批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推行船舶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为主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置船岸衔接。此外还要积极提升应急处理和安全监管能力,确保安全航运。
(1)强化沿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首先,应尽力保护运河的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包括具有悠久历史的河岸、船闸、桥梁、码头、堤坝、沿河各种古代漕运设施以及近代米市、丝市、布码头等工业遗址[5]。其次,还应保护和传承好沿线城市的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苏南的赵陵山遗址、鸿山大遗址、昆剧、锡剧、留青竹刻、苏绣、惠山泥人等,苏北的扬剧、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扬派盆景技艺等等。再次,沿线苏州、无锡等七个著名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均受运河文化熏陶韵染,其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也是大运河文化的内容之一[6]。对这些文化遗产除了做好实物保护外,还要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复原或三维展示、网络传播,以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
(2)促进沿线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大运河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宣传。大运河的开挖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上下求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把这些文化精髓通过文学、戏剧、电影、动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各种有形的产品、模型、雕塑等展示出来,把优秀的运河文化和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相结合,创意化、多元化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此外,还要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制度化、活态化发展,倡导更文明、更积极进取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方式,以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
(3)促进沿线全域旅游的发展。基于大运河江苏段的资源特色和沿线城市的建议在京杭运河江苏段采用“全域旅游”新模式,全面开发旅游产业。其一是进行全空间领域开发,结合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把运河风景、历史遗产和各地的非物质遗产、名胜古迹、特色小镇、休闲农庄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开发和设计,把沿线的城市乡村、景点内外均建设成旅游区;其二是进全行业领域开发,把传统农作、现代工业、竞技体育、健康养生、餐饮等各个行业都打造成可以供旅游者参观或体验的旅游项目,以旅游带动各个行业发展;其三是全时间领域开发,即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可以开放旅游,这就需要在旅游项目策划和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上做好文章;四是全社会领域开发,即把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人员都融入旅游业中,兼做旅游接待者、旅游营销者或旅游项目设计者;五是全方位拓展,即以“旅游+”的形式,不断把不同的旅游元素进行叠加组合,创造新的旅游产品,产生新的价值[7]。通过在沿线推行全域旅游,促进产业共融、资源共享,不断美化、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各行各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以上对策的实施,要以社会对大运河绿色开发、综合利用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为前提,以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协调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资金和人才进一步集聚为基础,以船运技术、环保技术、智慧管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为保障。因而,必须加强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水运优越性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建立统一管理组织,强化项层设计;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强化实施和监管;还要使京杭运河全流域的开发及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开发相协调。只有充分发挥政府领导、行业引导、企业主导的作用,综合利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才能把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绿色开发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