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何银华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将微课融入教学,能够让课堂摆脱时空限制,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更高效。可以这样说,微课正拓宽着数学课程体系,倒逼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学习弱势群体,将教学囿于课堂,锁定于教材,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传声筒”,学生则是接收器、存储器。而由微课所形成的系列微课程则打破了“优等生教学”和“封闭课堂”的格局,通过动态的微视频演绎,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微课依托“赛博空间”建立虚拟网、云教育,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微课促进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体悟,进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实现“满分前进”,推动着数学课堂的翻转变革。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在“练一练”中有这样一道习题:鸡和兔一共有8只,它们的腿一共有22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在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按照“假设法”的一般思路解决问题,班上有一位学生却巧妙地提出了“增足法”,让学生颇感新颖。基于此,我和学生共同开发了微视频——《“鸡兔同笼”趣味解法》,于是,“金鸡独立法微视频”“增头法微视频”“折半法微视频”“推理法微视频”“列表法微视频”等相继开发出来,并上传到班级博客、微信中。依托微视频,学生深度介入,汲取不同视频中的解法,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分享。对于暂不理解的解法,学生可以通过回放、重播、暂停等方式,展开慢学习、再学习等。微课学习给学生的数学理解预留了充足时空,唤起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
微课的介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机械地复制、粘贴,不再是原版知识的拷贝,而是基于理解的意义建构、创造。微课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认识、思维,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开发者、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并获得了成功的积极体验、感受。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枯燥地讲解、示范,学生学得兴味索然。微课,由于其“时间微”,通常只有几分钟,最长的也只有十多分钟,名副其实地是一种“知识脉冲”(戴维·彭罗斯语),因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由于其“主题微”,通常是重点、难点或者学生的疑点内容,因而意图明显、针对性强,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聚焦。由于其声色光影的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微课短小精悍,这种“微情境”特质,引发了学生学习载体的深度变革。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在学生通过1°小角拼接成量角器后,经历了工具的诞生史后,笔者播放了微视频,动态演示“角的单位”“量角器”两个重要的微知识点形成过程: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形成1°小角。量角器是半圆形,有180份,也就是从0°到180°。量角器有内外两层刻度,便于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方便、快捷地读出刻度。如果说“量角器的创造”属于程序性知识,那么“量角器的介绍”则属于陈述性知识。对于“陈述性知识”,教师的讲解则显得较为枯燥,而微课的生动展示、介绍,则充分打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功能,唤醒了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效能。
微课因其具有图文声像、声色光影的特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乐此不疲的学习情境,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形成一种“具身认知”。微课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经验联通起来,许多抽象的、难以言说的数学概念被微课生动、直观、可理解地展示出来。通过虚实结合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行”中体验“知”,在“知”中改进“行”,进而形成“知行合一”的双向建构。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视频——《称面积》,引发了学生浓烈的实践兴趣。“在地图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版图(如江苏省版图、上海市版图等)都是蜿蜒曲折的不规则图形,如何测量出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面积一直是困扰数学家的难题。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河北省清苑县有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于振善,借助木板和秤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微课视频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并且留下了启发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规则版图的质量以及规则版图的质量、面积,求出不规则版图的面积呢?如何再根据不规则版图的面积求出实际面积?”微课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给学生预留实践性作业。值得称道的是,在学生课后展开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思维模糊、操作障碍等问题,还可以点开微视频,或者与学伴展开音视频对话,以此助推学生的后续学习。
传统教学的资源是单一的,比如动画技术、PPT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等,而制作“微课”则需要多样化技术协同运作、共同支撑。某些精美的微课需要借助“屏幕录制软件+PPT”,或者是“摄像机+电子白板”,或者是“屏幕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等。某些简单的微课拍摄则可以借助“手机+平板或手机+白纸+彩笔”等就能简单、高效地完成。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正方体的展开图》,我首先和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地“复原——展开——复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正方体的邻面、对面,熟悉一些基本的展开图,然后运用微课重点对“正方体展开图图谱”分类进行研究,从中间四连方到中间三连方,再到中间二连方,引导学生探寻相对的面、相邻的面之间的关系。经过对不同展开图的归类展示,学生观察、探寻规律,形成了“相对的面在同一行,中间只隔一个面;相对的面不在同一行,中间隔着一些面”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手中的iPad,对进阶练习中未完成的半成品正方体展开图进行添画,使之形成完整的正方体展开图,并和主屏幕实时互动。当学生完成补白时,用flash动画技术制作的动画会对学生补图进行验证。如果学生正确,就能还原成正方体;如果学生错误,就不能还原成正方体。这样的微课学习“微趣横生”“微趣盎然”,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数学课程是认知性、探索性的课程,微课改变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也创造了跨越时空的学习体系。微课带来一种悄然集结的微力量,倒逼数学教学的深度变革,如“以学定教”“课堂生成”“个性化学习”等等。数学教学的实践指向,无论从教师教学理念上看还是从学生学习方式上说,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一场翻转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