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的负担仍较重,提供过多而不能被其接受的学习内容,不但对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没有帮助,还可能阻碍其他素养(如创新等)的养成,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只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设计课堂辩题,开展辩析式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观点交锋、辩证反思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多种能力素养的发展,实现课程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那么,如何设计课堂辩题呢?可以遵循以下八项原则。
导向性。课堂辩题的设计应该体现教学目标,指向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走形式,不具有核心素养价值的辩题坚决不带入课堂。
针对性。辩题的设计要针对重难点,实施“三维目标”与素养目标的联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是形成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辩题作为一种探究性问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已知、结论确定的传统性问题而言的一种新型问题,要求根据自身积累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时事知识、生活知识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辨析。
贴近性。辩题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其生命成长规律。当然,贴近性不是扁平性,而是“跳一跳,摘桃子”,既要通过设计好辩题使“摘桃子”的素养目标最终能够达成,也要“跳一跳”,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讨论辩论才能摘到桃子。
情境性。辩题的设计应该与教学中设置的情境相契合,辩题要从情境引发,要源于现实生活。情境的设置需要考虑:是否鲜活,是否生活化,学生对情境是否熟悉,情境本身的复杂程度与不确定程度;矛盾与冲突的复杂程度,是否要求学生从多种维度展开分析。
开放性。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辩题的设计不应该设置倾向性的固定答案,要在人与任务情境的持续互动中形成融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过程性。课堂辩题的设计要考虑其可能的生发点、交叉点,在讨论辩论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要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在《世界的物质性》课例中,师生交流流于简单的问答形式,学生体验的深度不够。设计辩题不只是为了辩论,也不一定非得有辩论的环节。这也需要我们精准把握课堂时间,给学生讨论、辩论留足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时间。对于涵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来说,注重过程比得出结论更重要。
实践性。素质是先天的,素养是后天习得的。素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结晶;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课堂辩题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是否能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以启发、借鉴和指导。
课程性。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树立“以线串珠”的课程意识,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框题、某一堂课,让课堂教学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可以尝试提前对教材知识进行宏观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更多的结构化知识,也可以尝试对整本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系列化辩题,考虑每一个辩题与前后章节相联系,与前后章节可能设置的其他辩题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