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有根的特色学校

2018-12-01 07:23
教育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海洋

学校特色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富有个性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整体特征。特色学校建设的本质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培养多元化人才。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将有力地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特色学校要充分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创设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我们认为,一所学校只有顺应自身的传统与现实,顺应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找准符合自身特质的发展道路,进而使学校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个性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扬弃、励志图新的过程,其生机与活力也恰在于此。

问题的提出

基于当前创建特色学校热潮的现状反思。当前,各地纷纷掀起了创建“特色学校”的热潮,诞生了各式各样的特色学校。仔细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不是每一所所谓的特色学校都实现了优质发展。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创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是为了谁?要依据什么?显然,提升育人水平、实现办学品质的高端优质才是创建的目的所在。就一所学校而言,有怎样的办学品质,就会造就怎样的办学底气。这种办学底气是十分重要的,其办学特色不应是不讲底气的“横空出世”,也不是“高大空”的华而不实,而是夯实底气基础上的“应运而生”。

办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只有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延伸与弘扬的特色学校才会生根,且具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力和创造力,才会将特色学校的培育引向良性的发展路径,进而实现扎根式的品牌化发展。

基于教育理念的本源回归。回顾历史,教育的产生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一旦忽视了生活,学生就难以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将学生的生活置于学校教育的中心,一切围绕这个中心。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二者必须相联系、相结合。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倡导将学生引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可见,我们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办有根的特色学校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本源性回归。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学校特色因区域环境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而各不相同。譬如,山区的学校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实践活动,让学生手脑双挥,做中体悟,实现“做中有乐,玩中有学”。临海的学校,则可紧密结合海洋资源,以海洋教育为抓手,全面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从而引领学校走上一条特色优质的内涵发展道路。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这个道理。

以石老人小学为例,学校之所以将海洋教育作为教育品牌,完全是基于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学生经验选择。“石老人”是伫立在崂山南海中的一块天然巨石,因为酷似一位老人,故取名“石老人”。在当地有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关于“石老人”的凄美传说,使得“石老人”名扬四海。应该说,在石老人小学的旗帜上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海的特质,既天然,又浓郁。我们确定海洋教育的特色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基于国家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时代选择。进入21世纪,海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地处沿海城市的青岛在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中,把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现代化海洋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文化乃至整体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中,需要大量的海洋专业人才。因此,学校教育应在蓝色经济阔步前行的大背景下,致力于海洋创新人才的培养。

基于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特质的选择。石老人小学所在的石老人社区历史上是有名的渔村,至今仍有许多居民从事与海洋有关的产业。学生多为渔民的后代,学校实施海洋教育的发展思路是基于学校自身文化传统与特质的必然选择。学校毗邻海洋大学,周边海洋科研机构众多,海洋教育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为打造蓝色海洋教育品牌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选择。作为渔民的后代,这群生长在大海边的孩子们有着丰富的与海相关的生活经验。只有密切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正是基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石老人小学坚定地做出了选择。目前,学校既有浓郁的海洋文化环境,又有系统的海洋课程与专业的师资指导。学生既有知识学习,又有实践探究。孩子们不仅兴致高昂,还在这种浓厚的海洋氛围中悄然地塑造了“爱海,知海,亲海”情怀。

培土固根,建构模式

我们常说,特色要有根,这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所谓“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要办好有根的特色学校,需要悉心地培土固根,只有做好“根”的工作,特色之树方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追寻“根”的方向。即研究学校的文化传统,立足学生生活经验。特色学校的根一定是扎在学校自己的土地上的,只有充分地研究学校,才能准确地把握学校的特质所在,进而更好地确立特色发展方向。

独特的办学文化传统,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资源。文化传统具有促进学校特色选择的价值取向优势,容易获得学校师生的价值认同,为学校和谐、积极和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向心力,是顺势而为,而非盲目跟风。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因此,学生才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目的和依据,确立特色发展方向须以研究学生为前提,只有紧密融通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发展的内生力。也只有这样,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取向才会从“重事轻人”走向“成人成事”,真正将创建的过程变为“为了人、依据人、发现人和培养人”的过程,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内生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学校建设之路,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与参考。

拓展“根”的深度。即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创建特色学校,关键在于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工作。

课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鲜明地体现着学校的特色。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既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创建特色学校应该做到“教有特色,学有特色”。校本课程旨在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性学习,那就会失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意义。我们倡导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发现知识的全过程,更要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更加主动探究学习的内动力。

特色学校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会生根、扎根。深度扎根还需要有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通过“内强外引”的方式更好地将特色课程与教学研究引向深入,进而塑造高端的特色品质。

展开“根”的广度。即将特色学校的培育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从一棵树走向一片林。团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力军,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追求和独特教育情怀的教育团队,才可能执着地努力向上生长,向下延伸,进而将特色培育的“根”四通八达地扎到各自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去,最后滋养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显然,师资队伍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支柱。如果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具有自主生长力的组织细胞,那么必将使得特色教育的团队根系更庞大,根基更牢固。

增加“根”的密度。特色学校的培育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建立新机制,通过删、改、并、增等策略重建学校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实践研究秩序,进而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有效的保障。

制度革新就是要变束缚为引领,变惩罚为激励,实现从“维持秩序”到“服务引领”的转变,用更加人性化的机制激发师生主动研究与实践的内生力,全面增强学校管理机制之根的密度,使特色学校叶茂枝繁。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前提要认清自身的办学特质。这种特质是学校的独特标志,也是学校的文化个性所在。文化个性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深深地植根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通过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富有自身特质的学校文化个性。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海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GIS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与提升暨普通高中体育课标培训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