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惠敏 郭洪瑞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酝酿了4年之久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浮出水面。“该《标准》是面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意义重大。《标准》突出了“质量为王”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着重强调要推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保障和提升高校发展质量的制度、规则、程序等的综合,对于高校的提质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文化?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也称高校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机构中一种人人致力于质量提升的文化,它既包含传统技术层面上的管理和质量保障手段,又包括文化观念层面上的参与度和向心力。具体来看,前者指的是诸如高校的管理制度、奖惩考核等,后者指的是包括高校教师及学生在内的高校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等。可以说,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兼顾了“硬外显”与“软内核”,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为什么要倡导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过分注重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完善,忽视了人本、精神、文化等“软要素”的建设,以致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例如,在传统的高校质量保障中,我国对高校的质量保障和管理多以自上而下地规范、监控等政策性文件予以执行,缺乏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忽视了对高校人员管理文化观念的引导建设,高校的自我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等相对不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应只包括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应该成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的集体共识,并上升为高校集体的共同责任和价值观念,包括学生与教师在内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参与其中,共同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努力。因此,要在高校中构建一种系统而连贯的质量文化体系,以此来统筹内部质量管理与外部质量的评估与保障,促进二者的平衡。
怎样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结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必须明确我们要建设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什么样的质量文化。我们所要建设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首先,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质量的核心,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转化的职能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次,广大学生又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广大的学生参与进来,高校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文化建设才能充满生命力,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能动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次,“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重要理念。促进广大学生的参与,一方面要推进教育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规范高校加强对学生参与权、自主权和管理权的保护;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如鼓励并保障学生参与院校评估、学科认证、现场考察、制定评估计划等,切实提高学生在高校管理系统中的全方位参与度。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社会因素及有关部门评估导向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与社会服务,轻教育教学这一现象。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具体的评估考核中,科研指标被列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这种导向使得高校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科研和社会服务上,而对高等教育主要职能之一的教学却持应付态度,导致教学和科研的职能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要重点关注科研和教学职能的均衡,正确定位高校的教学职能。当然,注重教学职能并不意味着忽略科研职能,而是要使教学和科研在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中齐头并进。一方面,在高校教师考核、职称评定、日常奖惩中,要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和要求,同时通过组织教师教学竞赛,开展教学技能的培训,落实听评课制度,完善学生评教机制等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研互动”来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发展,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型科研,使得科研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际又服务于教学实际,以此来达到二者的相互促进。
质量文化建设理应是文化观念建设与管理机制建设并重的。因此,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应当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完善质量评估保障体系的实践中,我们可以从高校内外部两方面入手。在高校外部的评估评审上,建立负责院校评估评审的第三方机构,既相对独立于政府部门,又对教育部负责,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发挥重要的“智库”作用。同时,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可以加强跨院校的同行评审,鼓励高校教师及学生参与院校评估、学科认证、现场考察等。在高校内部的评估评审中,除行政管理人员参与评估保障之外,可以以各院系为单位进行评估评审代表配额,使得各院系的教师、学生都能够切实参与进来,从而使高校内外部的评估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联动作用,每个角色在质量评估保障工作中都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优化高校资源环境是为高校质量文化的生成创造条件,提供基础,同时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除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搭建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育资源的转化和利用效率之外,还要加强对高校学术环境和教学环境的规范和管理,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科研秩序。同时,各高校可以设立质量保障中心,为学生、教师参与质量保障管理提供便利,激发其主人翁意识。此外,还可以开展相关培训,以及通过相应的校园标语营造文化氛围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及教师对质量文化建设的认识,并培养其参与高校质量保障管理的能力。高校资源环境的优化既涉及物质层面,也涉及精神文化层面,是生成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重要催化剂。
总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提质发展的重要议题,我们应该重视并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首先是质量保障管理与文化观念建设并重,要使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既涵盖管理的技术层面,也涵盖高校系统成员的文化心理层面;其次,高校内部的自我管理与高校外部的第三方评估并重,一方面要强调高校自我管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注重第三方机构的监督与评估,以发挥高校内外部管理的联动作用;第三,宏观与微观并重,一方面要强调教育的立法与相关政策对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规范和约束,即自上而下的宏观规范领导,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学生在内的高校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践,通过扩大高校成员的自主权与参与度来发挥其建设质量文化的能动作用和积极性,即自下而上的自主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