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是学习之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比较强的。要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热爱阅读的习惯,必须重视对其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它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可以加快人获取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凡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在小学时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如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往往可以转化为将来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动力。犹太人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上蜂蜜,让孩子去舔食。其实,这样做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牢记:书是甜的!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由此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促使其主动去探索、研究,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以讲诱趣。一有空,我就会给孩子们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以娓娓道来的语言带他们进入美妙的童话世界,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诱发其阅读兴趣。
以境诱趣。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把孩子们带进了书的海洋。书是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百十余本书浓缩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生活。图书角是随时开放的,在小图书管理员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不断丰富,阅读交流也日渐密切。
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安排家庭阅读时间,营造读书氛围,我设计了《阅读反馈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开始时家长可以监督孩子,每天晚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至少规划15分钟来读书,并要求做到准时阅读,慢慢使其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从而坚持学习,学而不厌。
以奖诱趣。合理的奖项设置,能使孩子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比如,对于读书积极和反馈表填写出色的同学,可以设计“小书虫”明星卡;对于在读后感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设计“小小作家”奖状,从而不断激励鼓舞学生,增强阅读意识,形成阅读习惯。
小学生大多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基于此,教师可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将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化为有趣的活动课,让学生在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中,激发兴趣,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编、排、演童话故事活动,是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的一种大型的语文活动,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一活动促使学生首先去阅读故事,在深入解读作品、研究形象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和活化作品中的形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课堂主人翁的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也会使他们终身难忘。
另外,还可把活动课的灵活性延伸至课堂,使课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活动效果能大为提高,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可以组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课,如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成语故事会、精彩回顾等等,以精彩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法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效果的关键。
适当指导,教会选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正是个性的表现。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就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现今社会漫画类、搞笑类书籍盛行,往往极易引起孩子们的住意,产生不良的阅读后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避免放任自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结合兴趣,适时推荐。孩子天性活泼,选择适合他们个性、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读物,孩子才会乐读、愿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峰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及通俗科普类读物,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使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如教完《可爱的草塘》一文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最美是北大荒》《北大荒的秋天》等,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加深入。
指导方法,培养习惯。一是要让学生边读边思。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 并能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分析解答,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二是要让学生边读边记。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采蜜集,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新问题、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三是要让学生学会默读。默读是无声的阅读,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独立思考。四是要让学生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既保证透彻理解,又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为了让孩子在每一阶段的阅读中都不断有成功的体验,使阅读的兴趣不断延伸,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设置“美文欣赏”“心灵感悟”园地,定期将孩子们的优秀习作、读书感悟进行展览,并给予适当奖励;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读书郎”栏目,推荐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介绍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班级手抄小报等。通过种种不拘一格的形式, 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引领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帮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构建广阔而精彩的阅读天地,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让书籍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伴侣,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人类文化精神、充满正能量的读物都应进入孩子们的视野,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