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巧云
〔关键词〕心理咨询;谈话;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1-0057-02
最近,八年级有一位产生辍学念头的学生在与家长的激烈冲突中产生偏激行为:要从五楼的窗户上跳下去。家长情急之下,将孩子生拉活扯地拽到了学校,但该生顽固到“刀枪不入”“油盐不进”,任班主任、课任教师和家长磨破嘴皮子,就是金口难开,一字不吐。最后,班主任将学生送到了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咨询师帮其解决问题。
我请学生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则选择了离他最近又便于交谈的与他呈九十度角的那个座位。学生一脸的木然,两眼望着窗外,冷冰冰地拒人千里之外,我在飞快地思索着该怎样让他开口。
看到那名学生瘦高的身材,黄黑的小脸,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孤单,便起身为他倒了杯热水,又替那学生整了整衣领。
我问他:“会打篮球吗?”孩子一愣,怔了怔,随后低声说:“不太会。”“那会打乒乓球吗?”“会。”“老师给你个建议,不管你心里藏了多大的委屈,你都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参加一些你喜欢的运动,哪怕没有什么特长,仅仅是在操场上奔跑,或者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大喊几声,效果都很不错。你不说,不等于没想法,相反,是想法更多。”僵局就此打开。我和他交流他没到校这些天的所作所为,交流对“文盲”的看法,替他描绘生活中很多美好的前景……下午,孩子重新回到课堂,眼神明亮,很投入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还有一个孩子,是同事的儿子,天资聪颖,也因此自恃聪明而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他因屡次在班上公开嘲笑上课回答问题的学生而激起公愤,同学们于是孤立他,成了“孤家寡人”的他虽然一副不屑于和你们来往的架势,但却越来越不爱到校上课。因为父母亲都是老师,他不想上学的愿望无法实现,于是上课趴在桌子上“梦周公”,不交作业,回家和父母顶嘴,摔东西。眼看一个聪明的孩子走下坡路,而且速度惊人,着急的父母找到我,让我找他家的孩子“谈谈话”。我先在班主任那儿了解了一下,此前科任老师们找这个孩子谈话都毫无收效,有一次,能说会道的政教主任试图做做他的工作,也是在问到他名字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是”的肯定答复,此后再无回答,态度上不配合,眼神很暗淡,谈话之后跟之前毫无区别,老师们也拿他毫无办法。我在这孩子的父母和班主任那儿了解孩子的爱好,都说“对电脑很感兴趣”。于是,在一个下午的活动课上,我在班主任吃惊的眼神中,请那个孩子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孩子进来了,挺有礼貌,也不忸怩,给我的印象挺好。见面的第一印象冲淡了那些“先入为主”的说辞,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既然被我发现了优点,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要好做得多。我看似不经意但开门见山:“老师有两个问题需要请教一下你:一是电脑运行速度太慢,二是U盘上个别文件变成了乱码。”一愣之后,孩子木然的表情变得机灵了,他边操作边给我讲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我趁机夸他聪明,又问他的学习状况,并特别问他上大学是不是要学计算机专业。孩子很肯定地说不报计算机专业,但还没想好报什么专业。很显然,这个问题触动了他的心弦,他的那种不自信又从脸上闪现了出来。但也就是一闪而过吧。我知道,他在思考目前的状况,考大学成了难题。这正是我的目的,我就是要让他思考这个問题。然后我看似随意地对他说:“你的数理化很好,根本不用发愁,英语需要下点功夫,好在你们英语老师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好老师,你只需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好!”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放学铃响时,学生满面春风地回到了教室,迎接他的,是班主任和学生们诧异的目光……
心理咨询谈话,切入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前来求助的孩子,自己主动来的还好一些,被家长或班主任硬“逼”着来的,大多都有戒备心理,切入点选择不好,谈话就会陷入僵局。僵持的局面一旦形成,再要打开,是很困难的,至少在当时的那场谈话中几乎无望,而后续再要进行有效深入的谈话,就得重新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般来说,切入点的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尊重和爱的原则。在那些自尊而敏感的心灵面前,没有什么比尊重和爱更重要的了,只要老师本着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原则,孩子都能用心体会到,“以心交心,以情换情”,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第二,兴趣爱好原则。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孩子自然吐露心声。因为选择的是孩子的特长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的心灵不设防,即使一开始有戒备心理或者抵触情绪,这种“迂回策略”也有助于开启“破冰之旅”。
第三,设置情景原则。一般来说,孩子被班主任或者家长领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都是有戒备心理的。心理咨询师要通过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放松警惕。温馨的环境,老师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都会成为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第四,有效性原则。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不管多么“迂回”,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如放风筝,线不能离手。所以谈话之前,多一些侧面了解很有必要。谈话时,犹如医生给人瞧病:望、闻、问、切,必不可少,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谨慎中显出实力,在看似无意中抓住要领。有效的谈话是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有效性的前提,选择合适的咨询活动才是关键。过于愤怒的孩子,可以让他戴上拳击手套在沙袋上发泄一下。过于内向胆小的学生,可以让他尝试着摆一摆心理沙盘,老师通过沙盘准确捕捉孩子们内心的想法,甚至一起放风筝,一起唱歌、跳舞,都是很好的情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设置一些活动,会促使他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总之,心理咨询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恰当的谈话切入点的选择,会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第三中学,敦煌,7362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