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韦韦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获得实际效益,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强调学生要进行“批判性阅读”,善于从语文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层次领会和评价作者的意图及寓意,从而对文意做出更深层的解读。
一、阅读笔记,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阅读笔记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开始,在阅读教学中被广泛提及,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成为一句口号。教师需要制定革新策划。以阅读笔记为例,自然,他们也可以为优秀学生提供模范例证,这样学生就可以通晓怎样操纵,使阅读笔记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笔记的要求:用钢笔将其中的生词等划出来。读完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开始进行阅读笔记,老师巡视,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笔记中的标记,予以肯定,让他们做好榜样性的示范,教师对笔记的情况逐一核对,阅读笔记中有代表性的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如段意概括,有的学生用短语进行标注:第一段“体会多处行”,第二段“感悟春光美”,第三段“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第四段“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教师设计阅读笔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笔记的使用方法,对学生阅读笔记进行指导和适时总结,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是使用阅读笔记,对学生记阅读笔记方法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阅读论争,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有一种形式就是阅读论争。进行阅读论争的关键是教师进行话题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相似文本衔接的策略,可以筛选出最能反映文本价值的比较点,如主题、表达、结构、语言、风格,等等。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课文或一个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和总结。积累可以加快知识的消化、传递和应用,并有效地构建思维主题。如果论争的话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进行适时地引导,使学生在论争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海伦·凯勒》这篇文章中,凯勒是聋哑人,这悲惨的命运给她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也使她成为英雄。这样的情形告诉人们,人的成功,很多时候都是遭遇了不幸。学生中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分组,各小组开展论争。海伦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人们的榜样。因而,不能认为成功一定会有残疾或有不幸的经历。在对话题的论争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得到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阅读质疑,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在找错和挑刺的方式下探索文本,其本质是让学生敞开自己的思维闸门,从不同的方向和维度进行阅读,完成阅读思维的建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不同思维更容易被激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不采用传统分析方法束缚学生思维。但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主观感受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经验上可能会有差异。教科书的文本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权威的,所以,教师探索中可以进行类比让学生形成不一样的思维形式。学生在阅读时,涉及批判性,老师要给予明晰的帮助,使课文的情感和语言表达在学生的思考范围内。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作者说母亲擅长童谣和讲故事,作者小时候在月光下经常听母亲的童谣和故事。这样的设计你觉得合理吗?按照现在的情形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学生们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讨论。作者的母亲虽然是农村妇女,却可以教孩子童谣;童谣和故事并不复杂,却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母亲也不可能只通过唱童谣和讲故事来教育孩子;作者对母亲的教育方式只介绍了一个侧面,说服力和全面性介绍不足,这是在讨论中学生表述的共同观点。
教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不论学生持有什么观点,他的批判意识都会显现,批判性思维能带来更多的启发,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陈云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10).
[2]赵倬艺.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及对创新思维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