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自负心理

2018-11-30 15:54崔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引导小学体育

崔震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過加强学生的体育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健康表现,有效掌握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消除不健康心理,提高他们的身心综合素质。很多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自负心理,不仅影响自身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还会破坏课堂纪律,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自负心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体育;引导;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是影响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重大阻碍,存在自负心理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往往不能专心学习,对体育技巧一知半解,面对教师的指导也不予理睬,甚至还会让其他同学模仿他的错误动作,影响到课堂纪律以及整体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自负心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指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高体育兴趣,改善心理健康

存在自负心理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常常对教师的指导置之不理,除了与学生个人因素有关之外,还有可能是教师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场地器械有缺陷,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元素开展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一,将游戏融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短跑时,教师可以组织短跑接力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抗,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第二,完善体育器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师生关系,强化学生配合

师生关系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对自负学生的管理。只有保证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提高师生的亲密度,才能使学生积极配合,避免他们自负心理的扩大。第一,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与关爱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避免学生忽略教师的指导。第二,面对存在自负心理的学生,不能一味地选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而是要以理服人,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善意,让学生认识到自负心理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体育学习,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促使他们努力改正。

三、开展小组合作,克服自负心理

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形式,能让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同时还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他人的优势,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克服自负心理。第一,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分组,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具有差异化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互相学习。第二,教师要合理组织小组合作的体育活动,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并且展示自身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也让存在自负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优于自己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升自我认识

体育教学评价是完善体育课堂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保证体育教学方式的有效改进。一方面,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学生,面对存在自负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他们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积极踊跃参与的态度,但也要指出他们过度自负不聆听教师指导,乃至影响其他同学的错误表现,使得他们能够切实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正。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加强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帮助他们消除自负心理。

体育教师要立足实际,认真剖析和了解学生的自负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指导,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帮助他们克服自负心理,维护好体育课堂秩序。(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常雪丽.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之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15):47-48.

[2]刘庆云.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121+129.

猜你喜欢
引导小学体育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