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青青
[摘 要] 教师的提问直接引导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教师在问题设置时的维度要尽可能多元化。教师可以使用逆向式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史实分析、理解;在渐进式问题中,生成逻辑;使用开放式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 多维问题;思维能力
恰当的提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引导其思考和探究。而恰当的提问不仅应当适时,还应富有层次,引导学生们从各个角度联系课堂知识,引发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逆向式、渐进式、开放式的多维问题,引导学生们多元地思考,以开阔的思路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一、逆向式问题,论从史出
相较于按部就班的教学,以逆向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够引导学生们开动脑筋,主动结合课堂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逆向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们根据史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在讲解“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的内容时,就设计了逆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依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全面考虑当时的民族境遇。从“开眼看世界”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之后的“维新变法”,是中国逐渐打开国门,思想解放的过程。而为了促进学生们能够全面的理解和分析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们开展思考:“如果那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没有率先惊醒,解放思想、学习西方,那么当时的中国会遭遇怎样的一番的局面?”学生们结合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认识到落后的中国已经腐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够救亡图存。
通过设计逆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跳出固定化的思考模式,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能够使其全面地调动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逆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疑惑,提升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二、渐进式问题,生成逻辑
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而设问则是引导学生们积累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设计渐进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已知的领域向未知的领域迈进,可以使其一步一步地理解和积累新的知识点。
比如,我在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这部分的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还要求能够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而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引导学生们系统的理解、比较,形成较为严谨的思维逻辑,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其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二者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对比二者的历史背景时,我要求从“政治”“资本”“市场”“技术”等方面分别比较,让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学习这个知识点,进一步生成历史问题解答的邏辑。
通过设计渐进式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们曲径通幽,逐渐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作答习惯,生成逻辑,能够更加全面地解答问题。
三、开放式问题,拓宽视野
学习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学目标之一。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结合此类问题收集资料,展开思考,进而更有效地拓展其视野。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秦统一中国”这一课的内容时,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学生们收集了许多有关秦始皇政绩、制度等多方面的资料。结合这些资料,学生们做出了判断。有的学生认为: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功大于过;也有的学生认为: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过大于功。学生们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了视野。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适时地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进而探究,不仅可以丰富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能促使其主动参与相关知识的查阅、收集和探究活动,更加全面、高效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有效地开阔视野,激活思维。
多维的问题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还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事件,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使得学生们在解答相关问题时,能够冷静、客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熊冰玉,杨海燕.让史料说话——史料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1(4).
[2]刘冬梅.简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