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曲
【摘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高职院校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也是普法宣传的重要对象和群体。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采取必要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学生 法治教育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加强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题,概括了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要成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高职院校学生在建设法治中国大背景下,同样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高职院校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也是普法宣传的重要对象和群体。高职院校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青少年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谆谆教诲全党全国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未来。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价值公约数”,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對国家和社会治理而言,法治和德治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法律法规内容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人们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将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学生对社会规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三)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社会学上的社会化定义理解为人不断适应社会,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如郑杭生认为“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并认同与其自身特征相应的社会角色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化过程中的教化与训练,个体可以养成自己的人格和良心,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所在的这个成长阶段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他们必须在学校系统学习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学习生产、生活技能。而学校作为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的系统性社会化过程是在学校中完成的。法治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健康成长、参与社会、幸福生活的核心素质之一,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法治观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法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而容易忽略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可能法律知识学得很到位,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得到他们内心认同或者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在具体环境中仍然可能表现为法律意识淡薄。
而培养学生良好法律意识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德与法的融合体现在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的全过程中。首先,从价值形成过程看,法律是这样促进道德建设的:法律通过确认或吸收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而直接促进道德目标;或者借助于自身机制和内在准则,以间接方式促进道德目标。道德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法律观念是相重合的。法律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低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不仅是法律构成的基础,而且在很多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在这一价值层次上,道德与法律一脉相承,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趋于融合。理想道德所主张的价值观,往往会融合为法律价值所追求的内容。其次,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精神需要道德观念在价值内容上进行不断充实,才能满足司法审判的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并引导着法律进步和发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德与法具有相互融合性,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注重道德与法律的重合、渗透之处,在教育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倚仗,做到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会贯通。
(二)依法治校,创造良好法治教育校园氛围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治理学校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学校进行管理,实现民主治校对创造良好法制校园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及不良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因为这会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法制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外文出版社,2018.
[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