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华兰
近年來因内部控制缺迭或执行力度的薄弱而导致的风险事件屡见不鲜,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学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承担着对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的重要职能,内部审计理应是内部控制的守护者,从目前工作实践中看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存在着独立性、专业性等方面的不足,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职能,服务学校管理与战略发展的作用更是无从体现。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实现内部审计生要性和价值的全面提升,转型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监管从严要求
内部审计承担着为学校“查漏补缺”“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因此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必须紧跟所在行业的外部监管要求,确保学校的一切经济行为合法合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大行业普遍面临全面从严的监管导向,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监管对学校合法合规的经济行为提出的新要求,无无疑是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挑战。
(二)精细化管理要求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组织治理架构也在不断完善,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职责分工的不断细化,调整,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更加深入,以适应学校行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对学校的价值。学校构建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职能从内部审计中独立出来成为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承担了事前,事中管理的职责,而内部审计则成为专注于事后稽核的第三道防线。然而,由于对内部审计定位的认知普遍不到位,导致其所开展的工作与第二道防线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未能体现应有的互补价值,这些理念上的不足和工作上的不深入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正是由于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内部审工作面临着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多方面挑战,因此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内部审计不能只局限事后稽核,而应该将内部审计贯穿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这样能及时纠正我们工作中的失误,降低工作风险,改善治理,加大绩效。实践证明践行内部审计转行既是更好履行为单位保驾护航职责的要求,又是有效体现内部审计职业价值,实现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
传统的内部审计是通过事后查帐,然后进行评价,因此不能及时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劣,不能及时防控风险,因此我们就应将内部审计工作分为事前的建议、咨询,事中的监督,对相关的控制措施进行检查评价,对事前工作不足遗漏的风险点及时履行好“查漏补缺”职责。事后对伴随学校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控制需要进行及时完善;通过这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推动建立内部控制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形成“发现问题一识别缺陷一纠正内控一防范内险”的良性循环,实现学校风险防控能力的持续提升。
传统内部审计是规范我们的经济活动合不法,有无违规现象,重点是在反腐防贪上面,于是我们的一些管理者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本着我不贪就行,于是就出现不做事,无错,或做事不讲绩效的情况,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浪费,流失的事件,因此我们内部审计人员要利用自己的监督职能,不仅要监督整个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还要监督其绩效性,使集体事国家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在的作用,杜绝一切流失流费现象。
三、内部审计转型的路径
(一)更新内部审计的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人员也是单位的职工,也是受单位经济利益的影响者,应该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参志者,不是旁观者、监督者,所以我们内部审计部门也需要认真思考要单位的发展目标与短板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以确立适合所在单位的工作理念,要积极主动将这审计工作贯穿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中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开展实时动动态全流程的监督栓查,从幕后走向台前,同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对单位的价值。
(二)更新内部审计方法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对职教的投入。因此近几年各职业院校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复杂多样。传统的审计方法根本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要求,竟管内部审计有标准化的程序,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程序要求,然而不同单位有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持点,那么不同的单位内部计工作就要有不同的审计的方式方法。所以在具体审计方法的运用上可以充分创新,通过植入所属行业的业务特点,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审计方法,找到应用于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实现工作效率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的增强,以更好地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三)紧持以风险为导向,关注行业监管变化,有效化解风险
内部审计担当起是内部控制最后一道防线,以防范学校工作风险为目的开展检查评价,对单位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开展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工作。确保与风险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对于行业内暴露的重大风险事件及时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对相关业务进行风险排查与应对,健全完善相关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不仅需要关注单位内部,更需要关注外部变化。因此,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应当紧密结合行业监管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安排,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化解业务风险。对于外部监管机构发布的新规以及重点关注领域,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在系统内开展事前评估、事中督导、事后跟足踪审计等全流程的检查评价工作,推动完善相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制度、流程、系统等方面进行优化”确保单位业务线的落实与执行情况符合内外部要求,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四)从源头规范内部控制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内部审计绝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为了从源头上规范内部控制。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整改与自我完善长效机制的建立。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结合内外部相关法规制度给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指引与建议,并对整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的督导与验收。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所反映的内部控制缺陷,推动内部控制机制的持续完善,力求从制度上、流程上防止同样或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形成“发问题一解决问题一规范业务”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后续审计进行持续跟踪。只有建立这一机制,方能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风险,实现治标与治本兼顾。
总之,在践行内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自我完善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健全单位风险防控能力;应着力于审计理念与方法创新,以强化风险识别能;结合风险导向、等路径,推动内部审计由幕后走向台前。只有实现全面转型,方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与重要性,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